第119章(2 / 2)

书信摊开,瞥见上面的内容,池宴神色逐渐变得凝重。

上面写着什么?沈棠宁心念一动,池宴没有答话,沉默着将信纸交给她。

她接过来一看,眉心蹙了蹙:鬼面使?

原来信中记载着,柳疑复自从娉婷案中就察觉到一个特殊组织的存在,叫鬼面使,他暗中调查,也算有了些眉目。

这一组织以面戴鬼面具著称,神出鬼没,潜入燕京的目的尚且不明,但绝对来者不善。

娉婷就是其中的骨干成员,她死后,仍有不少鬼面使在燕京活跃,他们就像一双双眼睛,默默窥伺着燕京的一举一动,亟待时机搅弄风云!

沈棠宁脸色沉重,这个消息散布出去,可想而知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所以即便有了眉目,柳疑复也不敢贸然行动,没想到他还没递上这份折子,自己就已经被人盯上。

池宴沉声分析:今晚我潜入柳大人家中,发现了两拨人马,其中一拨只身前往,脸上就戴着这鬼面具。

至于另一拨人,才是冲着造假案来的他思索片刻,沉吟着继续,我觉得他们不像是一伙的。

一拨人完全没有必要分两拨来,更何况有面具的区分。

沈棠宁眼眸黑亮如珠轻轻闪动:所以不只是造假案,早在娉婷案中,柳大人就已经被人盯上了。

令她有些不解的是,她一直推断青玉坊背后的人是四皇子,造假案也与他有关。

那么理所当然,娉婷案也有他的参与。

如今看来,似乎不像这么回事?

纵观这几个案子,花魁之死、科举舞弊、古玩造假,似乎都有一双大手在背后推动,目的是引起朝中局势动荡。

那么背后的人,会是谁呢?

第162章 委以重任

池宴把这封信秘密交给了御史大人,御史为人刚直不阿,又与柳疑复交情不错,由他呈给陛下更为妥帖。

次日退朝后,崇德帝单独召见了御史,池宴看了眼两人离去的方向,眸光深了深。

御史没有选择直接在早朝上禀明此事,想来也是考虑到诸多因素。

养心殿内,御史神色凝重:这封信是臣今早在门口发现的,臣觉出柳大人恐是遭人陷害,拿不定主意,故来请陛下裁决。

崇德帝将信上的内容迅速浏览一遍,脸色已经沉了下去。

柳疑复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偏在这个时候出事,他便察觉到是有人要陷害他,但要堵住攸攸众口,他又不得不暂时委屈对方。

本以为一个造假案就让幕后主使如此兴师动众,却没想到这背后牵扯颇深,如今又扯出什么鬼面使!

见帝王脸色阴晴不定,御史拱手道:陛下,倘若柳大人所查之事是真的,那这群人混入燕京的目的是什么,指使他们的又是谁?关乎国祚,咱们不得不防啊!

崇德帝沉着脸徐徐出声:爱卿所言正是朕忧心之处,可敌在暗我在明,一个大理寺少卿,好歹也是四品官职,他们尚且不放在眼里,可见嚣张至极!若想彻查,怕是阻碍重重!

御史大人皱了皱眉,不由叹了口气:此事还需徐徐图之,但柳大人此番实属无辜受累,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应对?

崇德帝眯了眯眼眸,眼底划过一道冷光:对方如此算计,不过是柳少卿所查之事触及到他们的利益,目前他们还不知咱们已经洞悉此事,最好的法子是按兵不动,虽说委屈了柳少卿,可朕目前确实没法子放他出来。

御史眉头紧锁,也明白皇帝为难之处,若是放了柳疑复,总需要证明他是无辜的,这样一来也会打草惊蛇。

更何况,对方已经盯上了柳疑复,设计一次不成总会有下次,诏狱守卫森严,反倒是个相对安全的地方。

陛下深谋远虑,柳大人也会理解陛下的难处。

崇德帝眼底掠过一抹阴霾:公然陷害朝廷命官,分明是有恃无恐,这群人着实胆大包天令人恼恨!朕现在忧心的是,没了柳疑复,这个案子又该交给谁来跟进?

刑部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刑部有太多双眼睛盯着,里面也未必干净,对方的势力既然已经渗透到渗透到了朝中,那么刑部就没有他们的眼睛吗?

御史大人凝眉缓缓道:有了柳大人前车之鉴,此案无疑成了烫手山芋,众人恐避之不及。

他眼睛忽而一亮,臣心中倒是有个人选。

崇德帝抬眸看向他:哦?

御史面上含了一丝笑意:正是那新科状元,池宴。

池宴?崇德帝眼里闪过思忖,略有迟疑,他才入仕,根基尚浅,恐怕不是合适人选。

陛下此言差矣。御史从容自若笑了下,正是因为池宴才入仕,反倒是最合适的人选。一来,没人相信陛下会将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二来,他在朝中没有人脉,不属于任何一方势力,所依靠的只有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