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狂跑偏 第27节(1 / 2)

要是不能字明年年底前,三部电影内拿到大奖,那柳乘荫就算赚再多钱,都觉得索然无味。

总之,这种小白爽文剧情不能用了,要拿大奖,必须要有深度、有内涵!

柳乘荫说完自己的最初想法后,他看向039,等待他们的建议。

很快,作为智商担当的零号,率先地说出了有用的建议。

零号:“如果要拿你说的那几个奖项的话,必须要用演员!不能再拍纯cg电影了!”

接着,零号解释:

纯cg电影,或者说“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无论拍的再好,也从来没有过获得柳母所指的“大奖”的记录。

为什么呢?

因为,那几个“大奖”分别是给最佳导演、最佳编辑、最佳电影、最佳演员(涵盖男、女、主、配)。

先说最佳导演。

评委评选最佳导演的看得是导演的能力,而导演的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

可如果选择了拍动画电影,导演很多能力,比如选角、协调指挥等多方面能力都无法展现出来。

展现不出来,就相当于考试时留空了,评卷老师不管你会不会,都只能打零分。

哪怕动画电影的导演在自己能做的题目上都做到满分,也无法跟那些填了所有的空但只拿了百分之八九十的分的导演比。

这使得,动画电影在“最佳导演”的争取上完全没有竞争力。

所有,不能拍纯动画电影,至少主要角色必须大部分得是真人演员!

接着是“最佳编剧”,编剧的能力很大部分是体现在编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剧情的功力。

而动画电影在很多情况下是极度夸张化的,无视逻辑的,各种天马行空,想到什么是什么,情节完全为最终结果而服务、牺牲。

因此经常会出现角色要么打都不死,要么就动不动就“剧情杀”情况。

什么?你说可以拍“写实”的动画?

拜托,人家如果喜欢看“写实”的干嘛还要看动画呢?

动画吸引人的地方不就是这种忽视逻辑的天马行空吗?

因此,动画电影,乃至那些魔幻特效、科幻特效大片的编剧很少有获得“最佳编剧”的机会。

因为这些特效大片的编剧没机会展现太多逻辑上的能力,“留空”太多,无法拿高分。

最佳演员更不用说了,动画电影就算有演员也只是为动作捕捉特效服务的动作演员罢了,无法体现演技。

最后是“最佳电影”。

最佳电影考虑的综合能力是最多的,要结合导演、编剧、演员等各方面的能力,动画电影的导演和编剧“留空”太多,演员干脆没有,所以更不用想了。

柳乘荫一边听着零号的话,一边点头。

零号所说这些,其中一部分柳乘荫是早些时候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还有一部分柳乘荫也是刚明白。

等零号说完后,柳乘荫又说道:“然后是剧情如何加入‘深度’的问题。

我想所说我的看法。”

随后,柳乘荫抛出了自己之前总结的三个容易拿高分的点——思维高度、人文关怀、家国情怀。

随后作为情商担当的三号开始对如何合情合理地加入这些拿分点进行了一番分析。

三号觉得可以突出“华国传统乐器”式微作为重点,将男女之间的争风吃醋上升到整个传统乐器与西洋乐之间的斗争。

然后将乐器之争再上升到为国争光的理念之争!

比如民乐这边,想法是,传承传统,避免传统乐器消失,接而发扬光大,开过创新,让时代相信古老的传统乐器也能发出新时代的声音!

而钢琴王子之所以学钢琴是希望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

用对手的东西打败对手,为华国音乐赢得荣誉,提高华国在音乐界的地位后在反哺传统乐器这些“穷亲戚”,“先富带动后富”。

之所以看不起民乐系是因为他觉得民乐系只会靠着标榜“维护传统”而抱残守缺,故步自封,无法为国家在音乐方面赢得荣誉。

这样“爱国情怀”就有了!

而传统乐器的“惨状”也可以呼吁大众关注传统乐器,体现了人文关怀的因素。

如此一来,就能直接可以拿到“人文关怀”和“爱国情怀”方面的分数。

至于“思维高度”。

这个对他们来说有些高深,先放着。

就这样吧…

而且元素太杂了也不好。

第32章 改剧本!拍摄招生宣传片!

四人先是花费几天工夫把框架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