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狂跑偏 第33节(1 / 2)

一番权衡之后,柳乘荫觉得,相较于“完美”,不如倾向于“自然”、“和谐”、“顺眼”更好一些。

至于布景方面,大多是因为受经费限制。

虽然柳乘荫除了原本的一百三十万,又获得了四家公司所投资的总额共两千万,每家公司五百万。

除此外,还有如果不是短信提示,他都差点忘了的上个月直播所得的礼物,抠出分成和缴税后,居然还能到手五百多万!

全部加起来,柳乘荫手头上能用的钱总共有大约两千七百万!

两千七百万,如果用来生活,可以让普通人舒舒服服过一辈子了。

但这对拍电影来说,多少钱都不算多。

既然有钱了,那就买一批更高的摄影设备、做更好的道具、租更好的场景、用更好的演员,用来做后期的设备的设备也要用更好的。

一来二去,钱就花掉了大半,只留下七百多万留作后续宣传和风险储备。

但即使已经用上所能用到的最好的东西,可极限依旧停在了那里。

这还是柳乘荫尽可能多用投资公司所提供的名单的艺人,用最划算的价格用了最合适的演员的结果。

几家公司给的名单里,柳乘荫一共选了六个人,他们全都饰演了比较重要角色。

至于那些不重要的角色,柳乘荫想要人,人家都不肯给。

毕竟,虽然人家那张名单上的艺人相互间多少有所差距,但大体上都是同一档次的,都是要重点培养的好苗子,怎么可能让柳乘荫用来演个路人甲“摆烂”呢?

根据柳乘荫的判断,他们的演技水平应该已经能够比拟一些二三线的实力派演员了,加上“本色出演”的加持,以及柳乘荫的指导,他们的表演效果还能在原水平提升一个、半个不等的层次,最好的直逼一线水平!

而六个这么好的演员,因为“优惠价”的缘故,总共才花了不到一百万的片酬!

实在太划算了!

因为柳乘荫“像什么演什么”的选角方式,在几乎本色出演的情况下,柳乘荫选的演员表演出来的效果又能在原水平上提升一个、半个层次不等。

在这种“本色出演”的加持下,加上柳乘荫又特意赶进度,企图在九月六日发布电影,拍摄的进展很快。

第40章 最后一幕

你要问柳乘荫为什么要挑“九月六日”这个日子?

理由是:

经过计算后,柳乘荫得出系统的第二周期结束的时间是在九月五日的下午!

是的,柳乘荫不准备在第二周期内发布新电影。

他从第一周期的经历中吸取到了教训,或者说“经验”。

柳乘荫在第一周期时发布了《星海》的宣传片,在第二周期内获了奖。

因为第一周期已经结算过《星海》宣传片的影响力奖励的缘故,第二周期内获奖后所产生的一大批影响力都白费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毕竟他当时赶着些论文,也不知自己的作品居然能参加电影评奖,甚至还能得奖。

这都是意外之喜。

但现在不同了。

这次柳乘荫是有目标的。

他要刷奖!

现如今,柳乘荫已经明白了,想要最大程度收割影响力,那就应该在周期后尽快发布作品。

让作品发布到周期结算尽可能跨过最长的时间,用时间让影响力得动充足发酵!

除此外,还要注意周期内的一些会关系到作品影响力的特殊活动。

比如电影评奖什么的。

柳乘荫已经打听过了,在今年年底,大概十二月份下旬这样,到时又会有一个与“金蛋奖”同级的电影奖要评选。

如果第三周期的时间跨幅赶得上的话,那么当柳乘荫电影获奖时,他的作品收割到那些因为获奖所得来的影响力。

从而在结算中获得更好的评分,得到更好的奖励!

为此,柳乘荫已经做好了放弃第二周期的打算了。

因为第二周期里,他基本都在准备要在第三周期发布的作品,根本没时间创作新作品…

不对!

柳乘荫突然反应过来。

他可以在第二周期内给新电影拍宣传片啊!

八月宣传,九月上映,刚好!

电影因为需要争取大奖,所以要有深度,但宣传片又拿不了大奖,怎么震惊怎么来,直接把所有他所擅长的东西都拿出来,狠狠刷一波影响力就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