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狂跑偏 第113节(1 / 2)

仅凭这一点。

柳乘荫顿时明白:他想通过电影内容说服父母的想法估计是泡汤了。

毕竟,他们都在拿主角的事情当笑料看。

虽然这个世界上有些较真的人或闲着没事干的人喜欢拿“笑话”作为对象,去琢磨里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这些人里应该不会包括他的父母。

以柳乘荫对自己父母的印象,对他们来说“学习态度不严肃”就等于“不学习”,所谓“寓教于乐”对他们来说就是“玩物丧志”的“过渡词”。

只有严肃的叙事方式,他们才会认真去琢磨。

娱乐性叙事?

就当个笑话,听过就完了。

失败了失败了…

想靠电影内容“暗示”父母,说服父母估计是行不通了。

不过,正所谓,有失必有得。

虽然这部用来展现主角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虐主片”被观众们当成喜剧看了,但起码,这部“虐主片”目前反响不错。

喜剧确实比“虐主片”更有市场。

再加上柳乘荫电影里的视听盛宴,这部电影应该会有不错成绩!

如此一来…

柳乘荫就能通过这部电影获得“不错的成绩”,以此成功说服柳母,收获到全家人对自己的支持!

想到这里,柳乘荫感觉自己仿佛从淤泥中爬上岸了一般,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只剩下雀跃与欢喜。

话说,电影真这么好笑吗?

然而,当柳乘荫再次看到主角的倒霉模样时,不知怎么的,他居然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真是奇怪?

明明是差不多的内容。

都是主角倒霉。

然而,因为心态发生变化,便产生了不同的反应。

为什么呢?

柳乘荫突然想起了他曾经看过的一段关于“喜剧如何制造笑点”的理论。

说白了,就是——通过“势差”为观众制造优越感!

首先,从人物的某项“属性”上与观众拉开距离,比如颜值、身份、能力、信息差等。

如果角色的某项“属性”与普通观众有着很大的差距,不管是正面的差距,还是负面的差距,都会产生“势差”!

只要角色因为这种有“势差”的属性而倒霉了,观众们都会很容易产生优越感,从而笑出来。

就拿颜值举例。

一个比大多数观众丑的人,因为长得丑而倒霉了,那些“相貌平平”的人也能通过相貌获得优越感,从而感到开心——还好我不丑。

反过来,长得好看的人因为长得太好而倒霉了,那些长得不好的人也会由此得到“安慰性”优越感——你长得好看,但过得难看啊!

最好倒霉的角色最好在人品或作风上有些明显的瑕疵,让观众觉得他倒霉是“应该”的。

如此一来,哪怕是道德有些许“洁癖”的那些人在笑他不会为自己行为感到有压力。

按这个模板,无论是将“颜值”换成其他属性,比如“财富”、“力量”、“权势”…核心上其实都大差不差。

能将他们分出优良中差的差别就是对那种制造“势差”的手段的掌握程度和使用巧妙程度而已。

当然了,这世上免不了会出现一些真就“属性”刚好和角色相似的人,比如丑的人看到丑的角色倒霉,他们会忍不住感同身受,甚至,他们是真的经历过相似的事情。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也有办法……

第140章 《行兵令》

那个办法就是:

你只要给那个“被代入”的角色安排的中间剧情坎坷些没事,但只要能有个美好的结局就行了。

当然了,前提是那个角色不是那种犯下大恶的坏人。

华国的国情是:犯罪者不能逃避惩罚,恶徒绝不能有好下场!

坏人结局太好的话,连过审都难。

如此一来,哪怕是代入倒霉角色的人,他们也能从中获得“征服困难”后感觉自己“变强了”的满足感,还能通过与过去“弱小”的自己相对比,找到优越感,之后便也会觉得这是个喜剧。

只不过,该喜剧在他们眼里并非那种一路嬉笑过来的“嬉闹型喜剧”,而是那种一路辛劳,最终丰收圆满的“圆满型喜剧”。

虽然模式略有变化不同,同样是喜剧。

柳乘荫意识到:他先前的情况就是属于“代入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