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狂跑偏 第162节(1 / 2)

柳乘荫一行人继续跟踪目标。

很快,十分钟过去了。

张刚似乎发现了什么问题,他摇头说道:“不对啊?

警方怎么还没有反应?

按照正常的出警速度,他们应该到了啊?

而且这一段路的车流量并不是很大,明明很合适开展行动。”

柳乘荫:“该不会是警方觉得我们所提供的信息太少,以为我们在报假案玩,没理会我们的案子吧?”

张刚:“应该不会,要不我再打个电话问…”

“不好!他们可能发现我们了!”

张刚话还没说完,马全突然出声打断了他。

听了马全的话后,柳乘荫和张刚不禁面面相顾,对视了一眼。

好家伙,好的不灵,坏的灵是吧?

柳乘荫朝窗外看去。

他发现那辆原本应该在他们前面的面包车不知怎么地突然停在了路边,现在已经落到了他们车尾后方。

柳乘荫此刻的视角已经能看到面包车那没有防窥能力的车前窗,这使得他终于能够看到车内的部分情况。

柳乘荫抓准时机,利用“视觉”,发动“解析”。

“解析”之下,车内的一切关于视觉方面的信息素,事无巨细都被柳乘荫全部捕捉到。

柳乘荫得知,他们至少有三个人。

依据是,柳乘荫只发现了三个。

驾驶位一个,副驾驶一个。

“车中座”一个。

嗯,面包车的作为分前中后三排。

不排除有其他人藏在柳乘荫的视觉死角处。

而且存在更多人的可能性很高,没看到的人很可能还有2~3个。

面包车虽然停在了路边,但他们却没人下车,而是隐晦地看向了柳乘荫他们这辆车所在的位置。

张刚解释说,这是一种试探疑似跟踪者的手段。

如果被怀疑是跟踪者的人或车辆随着他们的停止而停止的话,那么被怀疑对象很可能就真的是跟踪者的人或车辆。

当然了,如果被怀疑的对象跟着停了一次,可能存在巧合,实际上并不是真的跟踪者。

可如果,被怀疑的对象三番两次地随着他们的停车而停车,随着他们加速而加速,随他们减速而减速的话,基本可以确定怀疑对象真的是跟踪者的可能性。

然而,一切试探的前提是“怀疑”!

他们选择试探柳乘荫这辆车是否是跟踪者,就意味,他们已经对柳乘荫他们这辆车产生了怀疑…

这意味着,他们看出来了!

ps:在国内场面太大的不敢写,稍微收一点,等写到国外剧情时再放开拳脚吧

第177章 料敌先机/守株待兔

这时,马全看了后视镜中越来越远的目标,然后继续说道:“还跟吗?刚才他们只是怀疑,还没确定,但现在如果再跟,他们可能很快会立刻确认我们是在跟踪他们。”

听完马全的话后,张刚接话道:“不能再跟了, 虽然只是‘可能’,但不能赌…如果他们真的是准备作案劫匪的话,在意识到自己犯罪计划暴露的情况下,他们很可能会狗急跳墙,做出制造骚乱、挟持人质等事情,这样一来, 难免会造成无辜的伤亡。”

接着,柳乘荫对张刚说道:“按你前面说的, 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提醒一下警方?”

张刚:“那必须得这样,我马上就跟警方打电话,同时也希望能搞清楚,警方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动静的原因。”

说完,张刚就要打电话。

“等等!先别…”

然而这时,柳乘荫突然开口道:“关于警方对我们的报警没反应这事,我突然想到一些可能性!”

张刚停下手中的动作,向柳乘荫投去疑问的目光。

柳乘荫接着说道:“在我看来,警方对我们的报警到现在都没有做出反应,无非就是三种可能性:第一种,那就是报警平台那个接我们电话的人因为我们给出的信息‘不够真实’,而将我们当成了那些报假警戏耍警察的家伙,没有理会。

这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如果你们不是之前对我的‘观察力’有所了解,并报以信任的话,估计你们也只会因为我发现这些案件信息的方式而把我的话当成玩笑。

嗯,我第一次发现案件时, 那么当初不也只是当我想演‘侦探剧’来着?”

张刚:“的确有可能,毕竟不管是什么群体里也总会有些‘自作聪明’的家伙存在。”

说到这里, 张刚还想起了不久前在网上看过的一个来自行车记录仪视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