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节(1 / 2)
('<!--<center>AD4</center>-->阁老面前让他格外不自在似的,他心不在焉地问候了两句,便想离开。
这次换做苏阁老开口唤住了他,板着脸道:“九殿下,此处既然没有旁人,老夫便直说了,敢问殿下一力举荐裴山行升任陇西府节度使,意欲何为?”
谢时舒闻言,渐渐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情,道:“自是因为裴山行会带兵会打仗啊……还能是因为什么?”
苏阁老连连冷笑道:“裴山行出身行伍,没有半分功名在身,就在几年前他还不过是一任小小统军,但他自从与殿下结交后,堪称平步青云,这让朝中群臣如何信服?”
谢时舒随口敷衍道:“举贤不避亲嘛……”
约莫是看苏阁老拿起了架势,眼看又要引经据典驳斥一番,谢时舒只得又慢慢站直了,连忙抢白道:“那依苏阁老的意思,哪位将军更适合去镇守陇西关?”
苏阁老满肚子经纶没有机会出口,抚须悻悻道:“论资历和军功,自是周将军。”
谢时舒立时道:“周英?他是庸才啊。”
苏阁老面露薄怒,道:“周英三甲出身熟读兵法,更何况其父周老将军战功赫赫,恕老夫眼拙,倒是看不出他何处不如那裴山行?”
苏喻缄默不语地立在苏阁老身后,旁观着这场苏阁老与这位九殿下的唇枪舌剑,他坦坦然然地看着他,至于他们在争什么,倒是没听进去两句。
在他不多的印象中,大闹养心殿那日之后的谢时舒,多半都带着不该是他年纪所有的暮气沉沉,但是此刻不知是被苏阁老激的还是怎样,面上竟然显露出了几分生动。
又争了一会儿,苏喻忽见谢时舒隐隐蹙了眉,好似有些不耐烦了。
好容易抢到了个空儿,谢时舒张了张口,像是想要长篇大论地反驳一番,但不知为何,他终究只是叹了口气,道:“苏阁老,昔年那位鲜卑大将军出身草莽,但他用兵如神,倾覆齐国只在旦夕之间……您说他有没有读过我们齐国的兵法?那熟读兵法的齐国将军倒是颇多,呵,本王倒是没见到一个站出来力挽狂澜的。”
时隔多年重提此事,谢时舒似又被触及了痛处,那难得的生动眼神也黯淡了下去,又像平日一般灰得毫无生气了。
“你!”苏阁老一时语塞。
谢时舒又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自言自语道:“其实无妨的,什么都无妨,让庸才去戍边也没什么不好,天道有常,国运亦自有定数,随他去吧……”
说着,他竟然一笑,对苏阁老道:“趁着裴山行还没走,苏阁老还来得及召集群臣再议此事,此次本王定不去添乱了,阁老尽管换周英去便是。”
“殿下这是在威胁老夫?!”苏阁老气得登时蹬蹬退了几步,苏喻上前连忙搀扶,低声道:“父亲……”
苏喻抬起头,接住他略带歉意的一眼,还来不及回应,那人便匆匆离去了,步履快得像是生怕苏阁老昏厥在他面前。
谢时舒走后,苏阁老抚着胸口倒气,不忘死死抓住苏喻的手道:“喻儿,你这些年外放做官,朝中之事多有不知,为父与你说到此人时,你竟还百般回护于他,你这下可看到了?记仇至此,嚣张至此!”
苏喻垂下眼帘,久久不语。
只是苏阁老淋了雨,又被一顿气,登时有些站不住了,苏喻便将他父亲扶至不远处的行宫中好一顿诊脉扎针,好在苏阁老终无大碍,小皇帝不知从何处听闻了苏阁老抱恙,便立时派人来引去了小憩。
苏喻忙完这一切,终于得了空,踱出厦屋来。
春雨仍旧在下,细细密密的,抬眼望去,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苏喻望着满目的绿意盎然,却又没来由地想到那抹湛灰。
当他在路过湖边一处小院时,听到内有一人道:“末将明日启程,只是这一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与殿下相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