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2 / 2)
花兰原封不动地放回去,注意到桌面上的一张旧相片。
黑白照片上的女子梳着一条长长的辫子,侧身站着,一手扶斗笠,一手掐茶叶,茶篓和腰带平齐,一身浅色连衣裙很时髦,一副笑容热烈洋溢,像茶园中最惹眼最独特、最格格不入的红玫瑰。
“看什么呢?”方圆解了围裙,凑上来,“这是妈年轻时的照片?”
“你仔细看看,这哪里像妈?”花兰把照片放下,“妈怎么又把这照片拿出来了,可不能让花缀看见。”
“怎么不能让囡囡看见,这上面是谁?”
花兰说:“你仔细看看这像谁?”
方圆端详着照片,左思右想也想不出。
“这像谁,我认识?”
“问这么多,烧好菜了?”花兰问。
“烧好了,饭还在煲着,囡囡看着呢。”
花兰瞧了瞧门外,把卧室的门掩上。
照片在花兰手中翻了个面——背面是一个字,墨水写成,簪花小楷。
是个“芳”字。
方圆将照片翻来翻去,顿然醒悟。
“这人和江寻芳那孩子有些像,这照片……是怎么得来的?”
“旧事了,”花兰翻出抽屉里的相册,把照片放回原位,相邻的两张一寸黑白照片是两个相像的姑娘,“妈出院之后,整理旧物,我第一次见这照片,也好奇这是谁,妈说是……姨妈的朋友。”
那两个模样相似的姑娘,方圆认得出来,看着一团稚嫩的是花兰的母亲,另一个年纪稍长些、高了半头的自然是姨妈了。
“怎么收起来了,原来放在桌上的。”方圆提醒。
“糊涂,就该收起来,不然让花缀看见?”花兰拍他一下。
方圆是真糊涂了,不明白花兰的意思,隐约觉得其中另有隐情。
花兰解释道:“听妈说,姨妈从前心心念念要找这照片上的人,也不知为什么……后来,就说不找了。
“可自从妈出院后,把这些旧物整理出来,又时常看这张照片,还询问江寻芳的老家,这可不是要找人吗?”
方圆恍然大悟:“这要是有恩怨过节,不好让孩子们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尘归尘,土归土,以后也不能在囡囡面前提起,我知道。”
花兰皱着眉头,点了点方圆的脑袋:“你记仔细,权当不知晓这回事。”
“知道,知道。”方圆点头。
“花兰、方圆,来吃饭。”阿婆唤道。
第 29 章
吃过晚饭,花缀开始剪视频,就是下午做口脂时录的那条视频。当时只想着做个记录,和网上的教程对照,以免做错了不知错在哪里,也方便改正。做好了口脂,花缀瞧着没有错处,见录制清晰,便想——录都录了,不发可惜。
手机上按键小,花缀操作有点困难,眼睛不知不觉快要贴到手机屏幕上。
花兰在一旁数落:“成天就知道看手机,眼睛都快贴上屏幕了,也不知道帮忙做做家务的。”
花缀把手机挪远些,眼睛纹丝不动。
阿婆数落花兰:“你读大学的时候,放假不也是天天出去玩,眼睛里哪有家务的?”
花兰从鼻子里哼出一口气,转身进去厨房,监督方圆打扫卫生。
花缀向阿婆笑了笑,把剪好的视频给阿婆看。
“这手是你的手,阿婆认得,这视频里写得清楚,你做口脂的过程全记录下来了。”阿婆连连称赞,“记录得好,发给阿婆,以后阿婆时常能看。”
花缀说:“好。等我加一段配乐,就给阿婆发过去。”
“配乐呀,选一些琵琶、琴筝的曲子,雅致。”
花缀说“好”,调开手机音量,选曲子。
有一首琵琶曲子婉转,丝丝绵绵不断绝,勾人心弦。
阿婆的眉眼低下来,侧耳听这首曲子。
阿婆年轻时不喜欢歌舞乐曲,无论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都不如生虫的书本令阿婆着迷。
左邻右舍都笑,说花家两个女儿,都嗜书如命,同书虫一处钻营,难怪花家的茶树无茶虫,都被姊妹俩带走啦。
阿婆的姐姐最伶牙俐齿,听了这话要和人吵上一架:
“书中金玉,难以钻营,又怎么是寻常蠹虫钻营得动的。”
若对方还不识趣,饶舌不放,又要惹来一阵好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