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2)
这位前辈,在下名魏池 、字少湖,蜀中人士,特来参加今年的会试,冒昧请教前辈名讳。
他绝对想不到,这样的一个小孩子竟然是要和他一同参加会试的学子!耿炳文一下子愣住了,听说有些天生聪慧的人会在眉毛里面长痣,叫做眉里藏珠,没想到今儿还真是看见了!一时之间忘了搭话,反倒有点痴痴的去看那颗痣。这个孩子顶多十五岁吧,个子不高,身姿自有一种风雅,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很闲适,如同这湖上的轻烟
前辈?魏池觉得这人有点呆,明明是先打的招呼,这会儿却不搭理人了,这么高这么壮,要想看他的脸可真累人
前辈?前辈!魏池忍不住拿扇子拍了拍这位呆头鹅先生的手背:这位前辈,在下是来参加今年会试的学子,敢问前辈尊姓大名!
哦!耿炳文这下才如从梦中惊醒一般,一想到刚才自己的傻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失礼,失礼!我也是准备参加今年会试的学子,前辈一词可是万万不敢当的。魏魏先生眉毛里面的那颗痣可把我给看呆了!都说眉里藏珠的人天生聪慧,先生如此年少就能到京城参加会考,由此看来,传说果然不假!
先生一词在下可不敢当,前辈若是不嫌弃,称在下一声少湖便是。魏池倒觉得这人有趣,他知道自己眉尾的痣长得有意思,但是这么坦然说出的倒没几个人:只是前辈可是还没告知少湖尊姓大名啊。
哦!耿炳文再次如梦初醒:我姓耿,名炳文,字雅之。少湖直称我的名字就是。
耿炳文觉得一见如故不过就是如此了吧,这位从巴蜀只身来到京城的少年就仿佛是一个故友,虽然和他年龄差了许多,却能如此谈得来。他就像一株荷花,虽然用花来形容一个男人缺乏了点阳刚之气,但是却找不到比荷花更能表现他气质的事物。那天夜里他们一同去酒肆喝酒,他有点担心这位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应付不了那样的场面。但是他却又马上发现,这根本就是多虑,少湖的谈笑举止优雅从容,甚至让当时的名流林清丘也赞赏有加。
直到在殿试时耿炳文才真正认识到他的气度,这是一位值得相交的朋友! 他身上有太多闪亮的特质,他的年龄是一个假象!
后来大家入了翰林院,因为魏池是外乡人且在京城里面没有任何亲戚,翰林院便把东院的一间书房分给了他做充个宅邸。那时耿炳文有空就往那里跑,他去看他画的画,去和他讨论古往今来的事情,去听他吹箫,去帮他抄完他偷懒没抄的文稿。耿炳文和魏池是很铁的朋友,这一点同期的学子们都知道。直到有一天魏池被燕王招去府里画荷花一夜不归之后,生活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
在书房里很少能够再见到他,虽然他的言谈举止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却隐约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他想找他好好谈谈,他毕竟是兵部侍郎耿祝邱的侄子,堂堂的状元郎,多多少少也能帮上些忙。但是魏池每次都很冷淡,只是反反复复的告诉他,他和燕王确无其事,请他一定要相信朋友,云云。就在耿炳然半信半疑的期间,朝中上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今年,耿炳文已经升了翰林院侍读,同期的榜眼冯琳也升了修撰,可是魏池的官位却一直没变,这其中的缘由众人皆知,只是不说明罢了。这魏池倒是一点不在乎,每天还是兢兢业业的当他的编修,也不和别人争辩也没和燕王疏远。他不急,耿炳文急了!不管这事儿是真是假,要是这辈子都这么下去,也就完了。燕王这个混蛋,真是什么人都敢碰,连堂堂探花也不放过,真不知他还有什么礼义廉耻!
想到这里耿炳文的表情已经足够把街上的行人吓得半死了。魏池的肩膀被他拽得生疼,不过比起这些皮肉之苦他觉得这个走路的姿势更让他难堪。耿炳文这个人高马大的壮汉就这么拽着他拖着走,好几次他的脚都要离地了。更糟糕的是后面还跟了五个仆人,三匹马他的小侍益清一脸茫然,跑得屁颠屁颠的,手上还拿着他的外套他身上的提花素软缎圆领大袖衫是燕王送的,所以就把穿过来的外套换下来了他是穿着官服过来的,也就是说现在满大街的人都能看出他是朝廷命官这么大的阵仗,哎,叫他情何以堪
炳文炳文!
耿炳文并不理他,径直拖着他跑了好几条街,一直拖到听潮小筑的楼下少湖,你还记得么我给你回的上阙么?
魏池想起来他随口对炳文说了句唯有修书寄仙子,催来红白慰痴人他便带他来了这家酒居,指着招牌给他配了个上阕移步小筑听风雨,却叹晴时不见荷
是呀,晴时不见荷
耿炳文拉着他径直上了二楼,坐在了两年前他第一次来坐过的位置上。魏池突然有点不敢看耿炳文的脸,他知道这个壮汉的脸准比他手上的漆器茶钟还黑。但是等他终于鼓足勇气抬起头来看他的时候却发现其实对方很紧张,脸有点微微的红又有点微微的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