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2)
你不是投降的叛徒又是什么呢?魏池冷冷的想。不论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些事情只要做了,就没有辩解的机会。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得到叛徒应该得到的结果,这个结果不会因为你觉得你不是叛徒而有所改变。那个时候你可能不会比你的城主好受多少,毕竟,妄想着依靠敌人的手来为自己报仇的想法实在是太愚蠢,太可笑了。
草原上数一数二的名城富饶而强大的锡林郭勒只支撑了七天,在这七天里,锡林郭勒的三万黑风军全军覆没,七万骑兵,一万步兵全军覆没,城主沽源麻鈨和他最后的一百手下连同锡林郭勒的瓮城被炸成了一片焦土。而王将军的队伍只死亡十七人,伤二十九人。
事后,杜棋焕遗憾的对魏池说:如果徐朗这个臭小子能在沽源麻鈨到锡林郭勒之前砍了他,我们就能少放三千余发炮弹,可惜啊!末了又感慨:不过,沽源麻鈨都被逼成这样了还能和我们巷战,也算是个猛人。能这样就把锡林郭勒拿下,我是不是该知足了啊?
作者有话要说:我写的那么慢你们看的那么快不公平啊,吐血
☆、第十一章
11【建康六年】
走上被炮火炸得漆黑的城楼,魏池眺望远方,城外方圆五里的土地都被炸得漆黑。而远方,那些小小的山丘却萌发出了春意,那些点点滴滴的绿色将城外的黑土映衬得触目惊心。魏池所站的城头面向正西------齐军到来的方向,也就是在这个城头,那位父亲亲眼目睹自己女儿被敌人处以极刑。战争的寒意和无情让魏池心悸,王允义,杜棋焕,徐樾,甚至杜莨都让他感到陌生。在那一天之前,他们都是自己的好上司、好战友、好兄弟。那一天之后,自己仿佛不再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些平常看起来温豪迈的军人的另一面让他无法释怀。两年前,自己孤身前往京城,所见的那些文官的黑幕也不过就是黑暗罢了,怎能而与今淋漓的鲜血相比?魏池内心感到一股厌恶和沮丧。
那个小土丘怕无法在这场炮火中保住那个无辜姑娘的遗体吧?
公主也好,平民也罢自己居然也纵容了这样的事情于心何忍?
魏池
不知何时,陆盛铎站到了身后。他还是老样子,厚重的棉军服更显得脸色阴沉。
陆大人。魏池强打起精神对他笑了笑。
你在想什么?陆盛铎冷淡的抄着手。
没想什么。和这个阴森森的秦王内哨能说什么?魏池歪歪嘴,觉得挺没意思。
陆盛铎听了这句话却难得的笑了: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在想,这帮丘八真禽兽也我说的可在理?
没有魏池赶紧移开视线不过是不大习惯罢了两军交战必有伤亡,我怎会这么想
陆盛铎收起笑容,意味深长的看了魏池一眼:王允义这个人,深通兵法倒是其次,深通人心才是他厉害的地方。你看这锡林郭勒,建成已有三十余年,城中百姓数十万,军士数十万,城墙的地基全由白垩石砌成,城中的粮食足够吃一年。如果锡林郭勒铁了心坚守不出,我军必难以在短时期内攻城拔筹。如若久战不下,一则,无法与秦王汇合,坏了大局。二则,粮草医药无继,自身都将难保。到时候别说是攻克漠南,怕是撑到濆江汛期结束都难。你只知道这是第一战,却不知道此战的艰险所在!
所为不合道义,得胜只怕也是一时。魏池有点厌恶的撇过了头。
道义?你把锡林郭勒想得太弱了要和他们讲道义我们怕是打不赢。我军号称八十万,但是其实只有十六万,这你是知道的。你真的认为不动点脑筋就能收拾这躲在高墙后面的三十多万人?不!你什么都别说!你听我说!陆盛铎挥了挥手:我知道,你是觉得再怎么打仗都不该把脑筋动到无辜的人身上去。无辜?这世间有谁有辜?难道这些士兵就天生是该死的?难道你魏池就是天生该杀的?那个女人,错就错在她是沽源麻鈨的女儿。死了算倒霉,没有什么道义不道义的。你以为王允义杀她是为了激怒沽源麻鈨。但是你肯定不知道,这个城里头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个武力过人的城主而是达丹!陆盛铎压低了声音:你以为那只是个过了气的糟老头?你错了,他当年做谋士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先不说这城坚兵众,就单是这个老头多活在这世上一天都能让齐军多死上百个人。王允义抓了沽源的女儿,沽源自然要受其胁迫,达丹是沽源父亲的老臣,急火攻心之时说话难免不那么恭顺。激怒沽源出兵倒是其次,能激怒他杀了达丹才是上招儿!
然后再暗通达丹的儿子,让他来个连环计魏池偷偷握紧了拳头:那如果没有抓到那位公主,王将军岂不是打不胜此仗?到底还是胜得投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