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2 / 2)
打开最里头的那扇门,中年人忍不住楞了一下那个犯人是今天上午才到的,没想到竟然已经受了这么重的刑!
也没多看,狱卒拿了汤,隔着铁栏往那个饭食盆里泼了些。听到响动,那个囚犯缓缓的回过头。这是一张年轻的脸,也许曾经是英俊的,但此刻已经看不出人样了。
狱卒吆喝了一声:饭食到了!
出乎意料,那个犯人听到吆喝,缓缓的爬行过来。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已经完全看不出该有的模样,所有的手指都肿得发紫,形状怪异而扭曲,但那个犯人依旧坚持着爬行过来。狱卒有些好奇,想看他要如何。因为一身是伤,犯人每爬片刻都要歇息一阵。最终,爬了很久,那犯人才够得着自己的食盆。
多谢。年轻的死囚平静的说道。
狱卒颤抖了,他突然很想知道这个年轻人是谁,犯了什么重罪:你是谁?犯了什么罪?
死囚听到这句话,把埋在食盆里的脸抬了起来:我没有罪。
狱卒轻轻的掩上门,蹲了下来:没有罪为什么会进来?你究竟是谁。
死囚沉默了许久:
狱卒看他身体虚弱,不忍心再问,只是偷偷将地上的食盆捧起来些,方便这个趴在地上的年轻人食用。
啊!多谢!死囚再次低下头喝汤。
啊!狱卒突然小声的叫了一声。
怎么了?死囚警惕的抬起了头。
哦狱卒恢复了平静:只是天竟然放晴了,这地牢这么深,却还有一丝阳光照进来。
死囚突然回过头,把脸朝向地窗的方向这是最深的地牢,那狭小的窗子只有一半漏在外面。死囚尽全力扬起脸,虽然他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是阳光么?他问。
是的。狱卒小心地回答。
你看他抬起手指向那里:我是为了光明而来的。
我们是为了光明而来的,为了光明,不惜在黑暗中死去。
这场离奇的凶案就这样草草的落下帷幕,漠南的百姓知道的是,国王殿下死了,更糟的是庇佑漠南的长公主也失踪了。盛传长公主也遇了难,不过百姓们更愿意相信她还活着。
也就是不足十天的功夫,索尔哈罕列出的这道难题让各方势力动透了脑筋伤透了心。王允义给兵部写了信,给内阁写了信,给皇上本人也来了一封。信送到的时候,沈扬才述职不久。太平,沈大人是这么说的。看到这些信件,沈扬叹息了,皇上阴沉着脸,拍了桌子。
兵部和内阁吵了起来,一日之后,皇上力排众议,继续给王允义放权。
这样一来,他就是三边总督了。只有沈扬在的时候,皇上捂着额头嘀咕了一声。
沈扬闻到了一股杀意,但此时此刻的沈杨再也说不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话,他知道惟有沉默才能让皇上坚持这个正确的决定。
又过了一天,内阁收到一封来自王允义的血书。言官们彻底坐不住了,纷纷跳起来骂王允义胁迫朝廷。但皇上却终于在诏旨上盖了章。
马儿不停蹄的传递了五日,一封兵令到了王允义手上,比他想的更好,皇上和内阁直接撤回了大部分监军。王允义将文书给杜棋焕看。
毫无退路,但求一胜?
毫无退路!但求一胜!
王允义在这厢磨刀的功夫,袂林在那厢也没闲着。经历了短暂的错愕之后,这只老狐狸敏锐的嗅到了腥味儿他等了一生的那个机会也许到了,肉就在嘴边,即使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与那黄雀好好搏斗一番也十分值得。事实上,袂林对长公主的心思十分清楚,她是先王最宠爱的子女,其心不会有二,当年先王搏自己不倒,那小姑娘不可能就把那事当故事听过就忘。后来的示好隐忍不过是缓兵之计,如果给她个机会,她怎么可能不除掉自己?自齐兵入城以来,她无时无刻不揪着机会挑拨王允义和自己,不过王允义又哪里是个非凡的人呢?把气忍得比谁都深。如今长公主舍得都城出逃,这地方也算是群龙无首了。三方博弈只剩两者,就算自己不动,王允义也会出手。
更何况,自己凭什么不动呢?那王允义带兵深入敌后,后备不足,谁又说清哪个是螳螂,哪个是黄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