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2 / 2)

半个月?撑得下来么?

许隆山和他的城墙再一次挺过了汹涌的人浪,沃拖雷的夜攻也宣告失败。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魏池钻出了塔楼眺望远方。横七竖八的残骸布满了城前的平原,墙角下是成摞的尸体。山口是沃拖雷的大军,经历了两次顽强抵抗,伤亡了至少三千人,但军营依旧肃整。那凛凛的战旗似乎在对魏池说:短暂结束。

鏖战了一夜的守军换了班,身旁的人红着眼睛、疲惫不堪却不失坚定。

站在一旁的薛烛握住了魏池的手:你看,就算是用嘴啃,半个月也能把封义的城墙啃穿了。

魏池点点头:可不是?

薛烛看着远方:哈哈,不过在下决定即使同归于尽也绝不后退。

魏池笑了:秋石所言,正合我意!

☆、第六十六章

66【建康六年】

沃拖雷是漠南最强硬的势力的代表,从他回归封地的那一天开始那就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与大齐的对抗中去。他不过二十五岁,但已经在战马上浸泡了十年。这十年所塑造的意志和实力令同样二十五岁的秦王感到力不从心。从出兵到现在,两军对抗了七个月左右,无论情势有多不利,沃拖雷依旧□着,秦王对这块啃不动的骨头无可奈何。

玉龙关比封义古老很久,它曾一度失守,草原骑兵就从这里长驱直入、一路掠夺。和封义完美的地理构造不同,玉龙重要而脆弱。它位处白云山脉的源头,山不算特别高,沟不算特别深,水源稀少,根本就不适合人住。守军在这里活不好、吃不好,所以这里总是失守。前朝的亡国之君直接就放弃了这块关口,玉龙落在外族手里长达二十余年,这二十年是百姓噩梦的二十年。直到有一日,一名名为胡宏阚的将领在这里一战成名。他是一名前锋,正是他的果断勇猛决定了战役的完胜,决定了百姓能够重回安宁。

许多年后,他的儿子胡润之接过了他的职位,把握了玉龙的兵权。胡润之和他那个脾气暴躁的父亲不同,他总是谦逊而和善的微笑着。几年前他认识了不擅长说话的秦王,两个年龄相仿性格迥异的年轻人担负起了边塞要镇的驻守重任。

这几年是吃尽苦头的几年,两个年轻人分歧无数,但就在这些分歧中玉龙建起了屯田和坚固的城楼,以及完善的游骑体系。

朝廷里参他们的奏本能够埋掉内阁的桌子,比参六部尚书的所有折子加起来都还要多。幸好一个是皇上的亲弟弟,一个是皇上的亲外甥、胡贵妃的亲哥哥,换了别人早就死了许多次了。

秦王是在九月三十日的时候得知王允义近况的,胡润之看秦王表情难看便玩笑说:王将军这下难办了,幸好他是个老人家。

胡润之的意思是这样岁数的人,皇上总不能怀疑他有反心了吧?

秦王冷着脸:耿将军撤军封义,探子说有漠南的部队截击了他们。

胡润之弹着手指头:沃拖雷没有实力攻打封义,他和我们耗了这么久,能保住自己就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