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 / 2)

寒风让口鼻迅速干燥起来,寻视的兵士不得不将面罩拉起来,以免被寒风呛到。许隆山思考了许久,把二千不到的兵士分成了三拨。魏池以为是要去城墙凹处守卫,没想也不是那么简单。没人能在墙头站一整夜,这三拨人不能一下子都上,每一批两个时辰。于是乎,五百多个人要守四处城墙凹角,还加一个角楼。

魏参领去碉楼休息吧。许隆山认真劝魏池,这个年轻人不会动刀动枪,站在这里也是白费力气,真有什么状况自己是会及时告知他的。

魏池说:无妨,我也在部队里头待了大半年了,枪棒也学会了些,不妨事。

许隆山不相信,这个魏池是个文官,一个书生能懂得什么枪棒?别是吹牛的吧?:哦?有人教大人?

魏池指了指身边的胡杨林:跟胡千总学着,杜将军也教了我很多。

许隆山的笑脸有些僵硬,他知道来的路上杜莨已经不在了:魏大人,这毕竟是战场,容不得疏忽的,这些军士不训个两年是上不了战场的,您可有不得什么闪失。

不会的,许将军莫要担心我。

听魏池的口气有些倔,许隆山知道这人和杜莨的交情一定不浅。生死之交的情谊是不同的,泡在战场上的人比谁都清楚。也许就是因为这个魏池心中窝着一团火,他才这么执拗的将自己留在险境。

是为了给兄弟报仇么?

许隆山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拍了拍魏池的肩膀:大人,既要站在城头上就要带着兵器才好。

魏池缓和了表情,掩面一笑:多谢将军提醒,我这还真是不知道呢。说罢命人拿了九曲枪上来。

张怀远冷冷的看了魏池一眼,带着自己的人往驻守地去了。

这一夜真是冷得厉害!也是这一夜,魏池明白了在这战场上老谋深算的并非只有王允义,而是每一个人。沃拖雷的夜袭军并没有来得很早,就在魏池揉着僵硬的小腿感到倦怠的时候,角楼率先响起了炮火声。

一看时辰,竟然离天亮不远了!

魏池拔腿就要过去,倒是身边的许隆山还记得帮他把他的九曲枪拿上。许隆山三两步追上魏池,哭笑得不得的把枪递到那人手里:我看那人是要声东击西。

魏池有些不好意思的接过枪,扶着许隆山的手爬上了碉楼最高处。角楼那边已经有人前去迎敌了,两方的人多是用弓箭来往,好不热闹。又回头看四个凹角,似乎是一片宁静。

根据许隆山的意思,这攻城守城也是将手段的,守的一方能不交手就不交手,挫败敌人的奸计无非是一则上策。于是,很多灌足了煤油的火把被守军从四个凹角丢了下去果然,下面已经埋伏了漠南的士兵。眼看自己声东击西的计划被人发觉,对方的指挥官似乎是迟疑了一下。

如果是沃拖雷本人就在那些人之中会怎样呢?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下令继续攻城,因为这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魏池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情决定这场战役的并非只有沃拖雷或是许隆山,胜算还掌握在每一个小督头,小千总的手中!当首脑的命令无法传达的时候,掌握着前线指挥权的下级军官将决定战事的最终结局!

看起来是五个小分队的样子,其中可能有三个指挥官迟疑了,他们的兵士开始准备撤退。然而角楼的那一群,北面的两个凹角的敌军迅速调整了队形,开始投入到攻城中来。

几个火把就消耗了两百余人的决战之心,魏池佩服的看了许隆山一眼。

没有被解决的敌军迅速开始攀爬城墙。也许角楼真的只是声东击西的引子,那一处的敌军并没有什么衬手的攀爬工具,但是战局的临时转变让指挥官不得不作出新的决定那两个凹角虽然有土堆,但是炮火猛烈。角楼的大炮似乎是用不了,守军也不那么多,劣势之下似乎共容易攻击。

许隆山说进攻,这就是城楼上的进攻,炮楼之间的新兵器铁鸽,填充了大炮的不足。这是一种改装弩箭,射击远但是装弹较慢。那两拨休息的兵士补充了上来,用这种弩箭射击爬墙的敌军。装弹的缝隙里,许隆山用了一种名叫奥德弹的奇怪炮弹。这种炮弹不用炮打,点燃了就往城墙下头丢,到了半空就碰的一声爆开,里头是些极细的烟灰辣粉,还臭的厉害,飘到耳朵鼻子里让人简直受不了。这些白天没用上的轻型兵器有效的阻止了轻装上阵的漠南步兵。守军并没有急着推掉那些攀上墙头的软体,而是在等敌军彻底疲惫之后再统一将其清除。这下可好,白白的被拴在半空折腾了一个多时辰,就是此刻还有软梯备着也不想往上爬了。

正要松口气,角楼那边突然来报,原来那跑路的二百多人半路又折了回来,这群人也挺机灵的,迅速就到角楼那边支援去了。角楼本身就有些脆弱,这么多人涌了上来,要不是够高还真要被攻陷了。

那里有多少人?魏池急急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