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1 / 2)
但是,佳兴不是一座小城,也不在关口,简而言之,要是佳兴能守卫中原,先皇何必千辛万苦的在封义建城?而且一旦封义失守,沽岛也就成了真的孤岛。那上面的军粮虽然不会被敌军所夺却也无法援助佳兴。佳兴的口粮要从京城才能调拨,又远又不牢靠!显然战争并不是数字游戏,不是一个实力加减运算的简单问题,将正确的人放到不正确的地方,再强的精兵也难以获胜。
朝廷中自然有内行能够看透,但无奈皇上似乎是准备通过封义来和自己撇清关系。而且皇上的信心来得太猛烈的,他在那份精密的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就认定繁华的佳兴城能够抵挡住疲惫的敌军。
面对皇上的一意孤行,许多人尝试了各种办法提醒他这是纸上谈兵。这位皇帝既不发怒也不反驳,只是在那里坚持着。寒冷的十一月,过年的气氛日益近了,皇宫如往年一般张罗着过年的各色彩绸和果品。大殿外,来来往往的小宦官们十分的热闹。宣隆殿内,王皇后愁眉不展的呆在皇后的宝座上,守着自己高高隆起的肚子。女子不能过问朝政,这是先皇留下的遗训,她说不得,只能够忍耐。然后她默默作揖,希望亲人能够平安归来。
小宦官趟过厚实的大雪奔进大殿:皇后殿下!
怎么了?皇后一惊。
王将军在多伦战败了
啊!
王皇后仿佛看到朝堂的争吵再度升级,惊慌之下只觉得胸口发闷,一下扑倒在高大堂皇的后座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皇上被群臣吵得心烦,正在强装平静,却看到内监慌慌张张过来:皇上!皇后似乎动了胎气
皇上被这消息一惊,变了脸色,啪的一声拍了桌子,拂袖而去。
皇上,这就摆驾去宣隆殿?内监赶紧引路。
哼!皇上略点了点头,任慧儿将披风系了:不去那里还能去哪里?王家没一个中用的人!
皇后娘娘!娘娘!宫女云袖握着王皇后的手,强忍着眼泪:娘娘!
太医的药剂起了效用,王皇后勉强恢复了神志:孩子?孩子!
娘娘!娘娘!无碍的!云袖松了口气,赶紧稳住王皇后的身体:太医用过药了,是保住了!娘娘不要心急。
王皇后听到孩子还在,这才放松了下来,躺在侧垫子上大口喘着气。
娘娘云袖为她拢了拢被子:万岁一听娘娘受了惊吓,抛下群臣就跑过来了。那外面的雪那样的深呢!万岁说要诚心为娘娘祈求平安,硬是在雪地里为娘娘做了求签,问了吉祥,等娘娘母子平安才回去。娘娘有这样的宠爱,还不放宽心,岂不是辜负了万岁的深情厚谊。
王皇后听得此言,难免滴下泪来:
内监听殿内报了平安,对云袖和善的一笑:娘娘平安就是咱们的福分,诸位可要好生伺候,莫要辜负了啊。然后令了众人退出了宣隆殿。
是哪个小狗腿子报的信?内监刘琴冷笑一声。
还有哪个敢?不过是娘娘身边的那个罢了!
哼!刘琴拢了手:给我打探是谁给他走漏了风声!即刻给我打死!今后要是再出这样的事儿!你也仔细你的狗命!
一旁的灰衣宦官垂首喏了一声,带了一队人拐出东门走了。
刘琴跺了跺脚上的雪,上了接他的软轿。
干爹!一旁的小宦官探了头进来:锦衣卫傅大人找您呢?您看是让他等着,还是?
刘琴拉了那小宦官上轿。因为在雪地里站得久了,小宦官清秀的脸被寒风吹得潮红,刘琴点了点他的红鼻尖:怎能让他等?赶紧打轿子过去。
小宦官摸了摸鼻尖,不以为然:不过是个七品的,干爹何必操劳?
刘琴叹了一口气:你倒还看不起他了?这朝廷的事情岂是你懂的!别看这太平盛世的,要留意的多着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