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 / 2)
长长的五百级阶梯缓缓延伸到尽头,魏池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委署护军参领魏池觐见!身后的诸位将军也依据同样的法子报上的名号,大殿太监依次将姓名通报,然后又由礼官领着众人往宣正殿内走。
皇长子陈熵年仅六岁,因为皇上宠爱,此时也在大殿上位端坐。小孩子忍不住好奇:父皇,方才第一个报名的将军声音好生洪亮动听,不知是何人?
陈鍄对他微微一笑:他可不是什么将军,他是上一届的科举探花。
正礼之下自然容不得多问,陈熵只好坐直了身子,等那一众将军上来再好好看。
出乎陈熵意料之外,那个叫魏池的人长得和其他人并不相似,但离得太远,只看到他风度翩翩举止典雅。
陈鍄例行问了客套的礼话,礼部官员将早就备好的颂词唱念了,投入鼎炉焚了,又将赏赐的册子拿出来将官爵封号念了,再把个人的册子分发到个人手里。
魏池自然是没有得爵的,那册子其实也就是给胡润之又加了一层,逝去的耿祝邱也没能封爵,只是将耿家老祖宗耿金忠封了右柱国,这是正一品了,升了整整两级。
礼节行毕已经将近中午,大家站着跪着也都整整一上午了,皇上和皇长子暂时去侧殿更换礼服,宫中的小宦官们抬了筵席用的软椅、桌几开始铺呈。按照文尊武卑的传统,最上层应该是内阁和各部的尚书,但这是庆军功的筵席,故硬在最前排前又排了十一套家具。这一群人中,魏池是唯一一个武制文官,刚好是十个单一,他的位置正好排在了右侧最前,并排的台阶上就是秦王和燕王的席位,斜对面是太傅郭态铭,宗人令充曲原、宗正宗人向鉴秋等一品官员,内阁的四个人排在他们左侧。
大殿的炭火烧的很旺,魏池偷偷松了衣袖,秦王离他不远,看他脸上有汗,笑了一下对同席的燕王说:魏池这个人不错。
燕王被茶水烫了一下:多谢皇弟这一年的照看!
秦王又看了魏池一眼:倒是没有,封义能守住,他要得个首功。借着这个间隙,秦王略略将封义的事情讲了一二:封义的墙都被烧坏了,援兵去的时候,门都打不开。
燕王虽然知道魏池当时身陷险境,也了送信让秦王派人接应魏池离开封义,但是后来魏池去没去他也不知道,等到知道魏池安危的时候,封义已经告捷了。他没上过战场,但看到秦王神色肃穆自然可以料到战事惨烈,想到自己竟然一手将魏池推上战场,心中又是愧疚又是后怕。
燕王略略侧了侧身子,虽然中间只隔了一个人,但离得很远,只看到魏池脸色很白,似乎是瘦了不少,此刻正坐得端端正正的,并没注意到这边有人看他。燕王叹了口气:皇上对封义什么看法?
秦王笑了:好糊涂啊,我也才回来怎么能知道?
燕王喝了口茶:别管说什么,只记得不准魏池再上战场了,折腾的我受不了。
是挺折腾的,秦王将魏池许许多多的莽撞事中挑了一两件平淡的来讲:三四月份的时候,他探路就险些被漠南游兵捉住,就是后头去救他也是很惊险,晚一步就是收尸了。这人倒是胆大得很,横穿了敌军跑回来,呵呵,单看那张脸还真是不像这么大胆的人。
燕王暗暗惊魂,心想这人果然是胆大:还是让他回来做文官好些。
其实他是个打仗的料,秦王真诚的说,只见燕王把头摇得打鼓似的,连说了三个不可,也就答应了下来。
半个时辰之后,皇上、皇长子回正殿赴宴,中午一顿吃得并不热闹,特别是比起留在皇城外围左右两金堂的将士们来说,这边真的是拘谨太多。当那两个殿宇喝得一塌糊涂的时候,这边正小口而安静的进餐。只有半个时辰,丰盛的菜肴迅速被撤了下去。幸好前几日魏池已经过足了饭瘾,这会儿已经不痨肉酒了。
休息半个时辰饮茶,下午又是冗长的仪式。魏池精神奕奕的样子,这不是装的,因为仪式结束之后,天家要亲自宣布在座十一位军官升迁的懿旨。
说句让王允义难过的话,魏池入兵部本就没揣什么为国尽忠的高尚心思,这一年折腾到现在也就盼望最后能得点甜头。之前杜棋焕劝他留在兵部,但谁料到自己先于王家军回来了呢?这次调遣只怕是要听天由命了,沮丧之余,魏池也多了些好奇。
终于,开始念升迁了,魏池面上平静心中却是忍不住发毛。看来是先念诸位将军魏池含笑等待第九位,第十位第十
第十?
礼官合上文件行了个礼,退到一边。皇上起身上前微微一笑:这一年,辛苦诸位将士了!秦王!也是辛苦了!今夜诸位爱卿就不醉不休了!说罢举起酒杯敬了秦王一杯,又敬了众人一杯,宣布晚宴正式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