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2 / 2)
这是年前吏部递上来的折子,这是兵部的,内阁先看了,但是都还没批,臣觉得还是皇上看过之后再让内阁重新拟票。慧儿等郭态铭说完,拿了两本折子逐一递到陈鍄手里。
这是升迁的小册,逐一拟定了封义一战有功将士的名单。以往这些小官升迁的名报是不会交到皇上手里的,但是封义一战十分特殊,即便是这些小军官也不得不多斟酌几番。
这是沈大人的折子,点名要了一个叫胡杨林的千总。慧儿又递上一封名帖。
陈鍄点点头:准他的意思。
但是难点并不在这封名单里,却是在名单之外。最后还是郭态铭开口问:魏池年前没有封,年后也没人提他。不封什么的都还无妨,但他现在算是借调,一官两档,岂不是个笑话?
陈鍄笑道:朕对他还真没什么主意,太傅不妨说说。
郭态铭行了个礼:与其等王将军回来还不如皇上给他个名分!毕竟他是皇上钦点的孝廉,自然明白该效忠的是谁。
太傅可有什么好意见?陈鍄心想难道还是将他调回翰林院?
去年国子监祭酒朱秉笔例退,这个位置一直空着,但是皇上恐怕也耳闻了,几个派系争得不可开交,到现在也敲不定,臣以为不妨将魏池升迁过去。
陈鍄大惊:他不过十八岁!这?
皇上,他文而言是翰林院吉庶士,武而言是封义的功臣,而且他在朝中并无派别,此往看着似乎是不可思议,但却无人能驳。正好压一压国子监的众人,王允义也没话可说。
陈鍄细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但是魏池的确只有十八岁,他能压住那些四五十岁的老狐狸么?
郭态铭看出了陈鍄的疑虑:的确如皇上所虑,他的确是太年轻了,臣也曾怀疑他到了国子监是否能够自保,但去年派他前去漠南似乎更为艰险,他不但能活着回来,还能独立大功。到了国子监好歹也是文官的地盘,他若在此吃亏,那真是辜负了厚望,所受即为该受了。
郭态铭看陈鍄没有言语,又加了一句:这么排,魏池满意,国子监勉强满意,王允义更是无话可说,至于翰林院那里从来都只嫌人多。此时吏部,兵部,内阁都等着皇上自己的意思,皇上不说,那岂不是要他们去和王允义争么?即便这会儿是安他们的意思办了,等王允义回来怕就不是了。
陈鍄终于点了点头。
这是边境的八百里急递,早上到的,刚才送到朕的手上,太傅也看看。陈鍄着慧儿将那两封密信拿给郭态铭。
郭态铭笑着摆手:皇上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以后臣不会再看职外的文件了。
慧儿回头看陈鍄并不勉强,于是就将密信留下了。
之后君臣二人核对了各部预算,又将兵部的年需重新核了,等谈完了这些事情已经是晚钟了。郭态铭坐了一个时辰,难免起身艰难,挣扎了几番,手膀子一轻,抬头看却是陈鍄亲自将他扶了起来。
看到郭态铭谦让,陈鍄恭敬地说:太傅永远是朕的师父。说罢亲自将他扶出大殿,又亲自交到许唯手上。
陈鍄看着胖呼呼的郭太傅挪进了小轿,小轿颤悠悠的向宫外走去。
你说太傅究竟为了什么一而再的为魏池说话?陈鍄问慧儿。
终不是为了王家就行了。慧儿想了想。
你说这个魏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慧儿偏着头,笑了起来:皇上难倒奴婢了他恐怕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