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2 / 2)
魏池一愣,不知王允义为何说这个。
不论你怎么想,王家大势已去,今后北边要有人守着国门,此人非乔允升不可。单他一个人是不够的,他是有天赋,但是为人孤傲,不是官场上的人。朝中没有人照应是成不了事的。过个三五年,我走了,届时就是你在后面帮衬着。为了你自己,为了你老师,为了国门,你不当作此打算。这次漠南一征,我们虽没有败但也是元气大伤,没有个十年再别想下次北征。这其中的道理我不说你也是明白的。但是不单要说北征,也要说这北守!兵部的亏空年年递增,总有一天要累计国库民生。届时要是遇上个什么灾荒,就是这守业也难。你入阁,民生定,天下安。我不曾想到劝人升官还这么难的
因为你不知道燕王。
魏池垂着头,心想这世间有太多不知道,于是阴差阳错,弄巧成拙。
起来吧!最后王允义踢了魏池一脚。
魏池一扭身躲开了,站起身坐回原位拿起了筷子。
这一点你倒是听你老师的话,和谁都不结党。王允义冷笑了一声,知道刚才自己说的这个人是没听进去。本想着这个孩子年龄的人能在朝廷找棵大树来乘凉是巴不得的,没想到这蔡老头子倒是有眼光,这个人年纪轻轻的便是少有的主见。自己难得不害人,却居然热脸贴了冷屁股这是么世道!
最后,在馄饨冷了之前,王允义还是扔给他吃了,这次见他本就是一阵敲打,毕竟皇上已经把生米做了熟饭,自己也动弹不得了。只是以往以为自己澄清了利害,这小子会心生悔意,谁知到人家根本不买账王允义苦笑了一声。
下官在漠南遇刺的那一回儿,也是王将军陪着下官吃馄饨。魏池喝了一口汤:没中进士之前下官是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但是现在越发明白了,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留在兵部的事,要说下官没想过,谁都不会信。但是如今给将军说,下官不留是因为实知难以胜任。下官和乔大人不一样,他是真懂,打拼出来的,下官是运气,看着风光。
王允义冷笑:不是陪你吃馄饨,次次都是你过来蹭的。
王将军,虽然下官不才,但是下官保证,真要遇上须给乔大人担待的时候,下官必定担待十分!魏池放了碗:不过也有一事要求将军
王允义好奇他要说什么。
别给下官小鞋穿
王允义说:魏池,这是你最后一次装傻占我便宜,最后一次!可记好了!
看到这个小白脸笑得万分灿烂,王允义深感自己老了,居然连这一套也吃了果然是该想着身退了。
作者有话要说:又是剧情章节
居然吃个花酒都能被特务跟着,魏池果然神经衰弱。
至于最后魏池说的那些话,她已经大体知道王大叔是要生气的,但是估计大叔已经没时间和她怄气了。得到徐大人的暗示,魏同学也表示主动服软。至于对乔大叔的那段承诺,那都是在放屁!她一个大学校长,担待别人啥啊?纯的空头支票。
至于王叔叔,他不讨厌探花,而且还有耿家的面子在里面,更何况他也没时间整探花。探花说话服软上道,他也就算了算了其实这一段看似轻松的对白,魏池一开始那一身冷汗才是她真实的内心世界。
这就是那啥啊,纵使是生死相交,战场上的绝境能不离不弃,但这是各谋其利,各为其主么
当然,最为导演,魏池那张空头支票最后真的阴差阳错的兑现了
两次
果然还是导演最坏
☆、第九十八章
98【建康七年】
王家回朝之后,曾经那些朝中的风云人物纷纷偃旗息鼓,陈鍄此刻才知道王允义的手腕比他想的还要厉害许多。王皇后的小产也让他怨恨加倍,陈鍄已经二十六了,只有做太子的时候得的这么一个孩子。陈氏家族经历了那一场浩劫,兄弟相残已经是家无近亲,到了自己安邦立国的时候,偶想起后宫才反省起那份冷清。如果王皇后真的诞下嫡子,自己收拾王家也不过就晚几年,如今却不曾想每天这样宝贝着还求不得,那份对王家的情谊就彻底淡了。
也幸好王皇后小产前魏池就已经做了祭酒,要真是恰巧靠后,魏池这官就连他自己也不敢要了。自己绝对不是王允义的对手,魏池还是有这点廉耻的。这次王允义没顺便把自己收拾了已经是走了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