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2 / 2)
哪能?魏池耳语道:燕王院子里挖过来的。
满城的皇亲国戚里,学生最佩服的就是燕王爷,奢侈起来无人能及。林瑁啧啧称奇。
你怎么不学些好的?魏池表示不屑。
老师此言差矣!林瑁认真的说:奢侈也不是人有钱,舍得花钱就能办得到的。全国上下有多少暴发户?谁能像王爷这样把大价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一边让人惊叹舍得,一边又让人惊叹值得?
再往后就是前主人修的一个大园子,一个小园子,外加大小套院各一。燕王是来收拾的,不是来重修房子的,所以只能尽量将就原有的构造。不过考虑到魏池没有三妻四妾,燕王把主屋的偏房直接改作了书房,大园子和小院子的那些方正的围墙也全部打通,完全依照园林的模式重新规划。
杉树构成的甬道并不长,拐过一个斜拐就到了内院的院门,院门很普通,原木做的,铜打的边框,不像是京城内为官人的院门,倒像是山间隐居者的居处。
进了门就直达主宅,以前的红砖全换了青砖,瓦也换成了江南的样子,和甬道中的高树相比,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树木。
魏池引大家进房:你们进过暖园么?
耿韵眉笑道:那是王爷的院子,我们怎么进的了?小魏哥哥是在取笑我们?
怎么敢?魏池招呼珠儿给大家上茶:我只是说这房子其实没甚稀奇,燕王爷就是按照暖园弄的。
耿韵眉直撅嘴:这还不稀奇还要怎样稀奇,哼!
韵眉要是稀奇,时常来就是了,就怕魏老师不招待。林瑁笑道。
我怎么敢不接待?
耿韵眉听出林瑁又泛酸了,便不搭理他,只是对魏池说:不是怕魏大人不招待,是怕魏大人老是不娶个嫂子回来,想招待也招待不了!
你和你哥哥一般的唠叨了。
耿韵眉笑着对林雨簪说:他倒和你一样,是个老不急!
林雨簪一下羞红了脸。
魏池赶紧说:那我们就往别处去看看吧。
卧房的外间改得十分的别致,仿江南的样子做了花门,既能让人瞧着外面的景儿,又能隔着里面的人清静。
好生有趣!耿韵眉拍着手:还没见过谁家的房子这样修呢!
你懂什么?林瑁指了指这个巨大的花门:这会瞧着好,冬天不冻死他!
林雨簪嗤嗤的笑起来:表哥这就说错了,魏大人的这个宅子是仿着古江南的法子修的,这花门配着隔了棉布的软帘,墙里也都是空心的,连着炕,冬天到了把这些收拾着的拿出来,该挂的挂,该烧煤的烧煤,一点都不会冷。而且这外间和里间隔得有这样宽,里面又有暖墙间隔着,就更不冷了。
林姑娘好见识,正是这个理儿。听说姑娘是江南人,怎么会知道这些?魏池有些惊讶。
家父在江南做生意,后来渐渐北上,生意做到了临安。那时候我已经有十一二岁了,父亲便喜欢带着我一同出行,临安有许多南朝的旧院,前朝的移富受不得临安的冷,又喜欢江南的房子,便做了变通。这种房子多是临水依山而建,冬暖夏凉。只是后来纷纷败落,没人再修的起,用得起这样的房子了。我去临安时,仅在范家旧宅见到了几处不想,大人这里竟然也有。
其实魏池也不知道这些:林姑娘好见识。
哼哼!输了吧?耿韵眉笑道:我这个表姐姐啊,连魏大人的故乡也都去过呢!
不敢比,不敢比。魏池着实好奇:姑娘家的生意也做到蜀中来了么?
做绸缎就要进生丝,蜀中也产桑。
蜀中自己也产丝绸,还有生丝要卖到江浙去?
蜀中富饶,生丝虽然多,但是都是些家户在织,所用的就很少。养桑织绸赚的钱自然比种田的多,但是蜀中的织户不愿传技给外人,所以许多人瞧着也只能瞧着。江浙这边各大户都有自己的织坊,能收多少生丝就能织出多少成品,但是江浙都是些良田,也不能都种桑不产粮,蜀中正好相反,田里种粮食,家户后院就是山地,种不了粮食却可以种桑,不会织绸的家户也会养蚕,于是就有许多生丝,正好卖给江浙。
哦魏池略略一想:那蜀中怎么就不能出些作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