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2 / 2)
冯世勋打着哈欠:少湖贤弟,这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
啊这,我们是不是可以回了?
魏池突然觉得这个冯世勋三十多岁,官做到了五品,还能这么豁达真是看得开:我们回了,郑大人会气死的。
冯世勋只好靠墙站着:那个东厂的在说什么?冯世勋看到东厂的领头太监在和郑储窃窃私语。
他在劝郑大人跟到内阁去。
魏大人耳朵真好冯世勋继续打哈欠,算了算刑部到宫里的距离,不由得暗暗皱起了眉头。
郑储却没有同意,他倒不是觉得周文元比黄贵可怕,他畏惧的是那份口供,徐汝能的态度已经充分表明他拿到了一把利剑,这把利剑注定会插进对手的胸口,而郑储希望那把利剑不是对着自己来的。
郑大人开始顾左右而言其他,最终和东厂领头的太监不欢而散。
魏池紧紧的盯着他们,直到东厂的人全都退出了院子,这才走了上去:徐大人!你怎么就一个人去提审了呢?
徐汝能冷冷的一笑:告辞。
这!冯世勋倒出来抱不平:真是顶撞!徐汝能并不理会他,扬长而去。
郑储并未责备离去的徐汝能和姗姗来迟的邵粟裕和鲁宁,他突然转变的态度连魏池都有点受不了了。
大家散了吧。郑储说完这句话也走了。
刑部大堂空了,不过只有冯世勋一个人当真回了家。
郑储坐到了杨世杰的书房里,邵粟裕和鲁宁跑去找司礼监掌印太监向芳,魏池在京城的一家酒店里等刘敏。徐汝能洗了澡,换了新官服,跪在了午门前的甬道上。
魏池等了大概一个半时辰,刘敏穿着便服进了隔间,魏池赶紧起来让座:刘大人周大人见着皇上了?
刘敏点了点头:皇上当着所有人的面,把徐汝能的供状烧了。
皇上看了么?
皇上也没看。
这?这算什么?
周阁老急了,他以为证据在手就胜券在握,不曾想现在皇上还不想买他的帐。徐汝能跪在午门,皇上没有责罚他,应该会不了了之。
皇上派了三司会审,但又容许周阁老派了徐汝能,东厂拿人皇上默许,但是皇上似乎又再次给了徐汝能的面子。皇上究竟是想要个什么样的答复呢?魏池觉得自己也被弄糊涂了。
郭太傅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吧?
魏池迟疑了片刻,点点头。
皇上本以为这次在江南可以抄出大把的银子,但是后来出了变故,这事情就是浙江按察使阮国斌弄出来的,银子要吹了,皇上注定不乐意。阮国斌是林孝的学生,所以皇上一开始才那样舍得对礼部出手,为的就是擒贼擒王,不让办案的人对上面有所顾忌。但是后来又出了个吴启,这个人是浙江巡抚,浙江的官场你估计也有所耳闻,每年贪的钱不可谓不多,阮国斌一口咬住吴启不放而吴启是郭太傅的学生。东厂的人已经收不住了,北镇府司也是,皇上本以为周阁老会保他的老师郭太傅没想到,周阁老竟然要倒他你现在明白了么?
周阁老要倒郭太傅?魏池不敢相信。
刘敏没有正面回答魏池,他脸上的笑容让魏池觉得自己问的这个问题很愚蠢。
皇上对郭太傅还是有感情的。
这个案子最后会怎样呢?魏池吸了一口气,开始觉得可悲。
小伙子,离这个案子远一点,离他的真相越远,你就越安全,这个结果本就是大人物们决定的。你,还有我,都没有能力去改变它。冯世勋是个不管事的人,为何皇上要派他来代表礼部?邵粟裕和鲁宁是三法司的,但是同样也是向芳推荐的。还有你,你是黄贵推荐的,这你还不知道吧?皇上认为这件事情已经重新回到他的掌握之中,但是周阁老的反应让皇上发现自己失策了。林孝不会让自己白白牺牲的,他一定会积极经行交易,这一次是周阁老,下一次可能会是别人。皇上会允许自己的一次失策,但是绝不会允许第二次,你不要做第二个人,明白么?
魏池坐回板凳,呆呆的盯着面前的茶水。
皇上要拿到他的银子,这样才有新的军饷,皇上允许牺牲高官,但是不能是郭太傅。这一次的举动让东厂,北镇府司都明白了事情的底线和目的。你也明白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