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1 / 2)
魏池更加不好意思了。
魏大人,您还不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戚媛突然觉得这个小大人和自己的那个小笨蛋丫头其实挺像。
魏池想到静慈超乎寻常的唠叨,这才反应过来,匆匆跳进屋里坐好。
怎么了?
却正好就遇到静慈回来:不是让你在院子里等着?怎么突然就进来了?
魏池临危正坐。
外面怎么了?静慈问:戚夫人呢?
戚媛掀开门帘进来:有一只猫打翻了东西,我正让人清理呢,是我让魏大人进来的。
猫?
猫魏池皱着脸这算哪门子的解围,谁会信啊
好大的一只猫!戚媛拉静慈坐下:这位就是您随时都放在嘴边的魏池大人么?
魏池的确是静慈一度向戚媛炫耀的谈资,所以她也不去想到底是哪里来的猫了:这孩子,当时才来京城的时候不过十五岁,要是你那是就来京城,那还真是可以认作个弟弟了。可惜等你进京的时候他已经大了,又有了这么高的功名,弄得我还要避讳一番。
可不用避讳,做邻居的时候,魏大人还给过梅月赵记的点心吃呢。戚媛放下手中的信。
魏池不料这位夫人还记得这样小的事情,越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哟,你也知道分点心给别人吃了?静慈很惊讶,但迅速又想起个事情来:刚才你手上那么大一碟子的点心都吃完了?吃那样多小心肚子疼!
咳魏池尴尬的低下头:我也分给那只猫吃了些。
很偶然,魏池看到戚媛微微笑了一下,虽然她一直都笑容满面,但是好像只有这一下是真的。
静慈哈哈大笑起来。
魏池其实一直很好奇静慈这样豁达开朗的人怎会遁入空门,这世间死了孩子的人多了去了,比她凄惨的不知道有多少,为何就一定要逃到尼姑庵里来呢?
戚媛没想到又能偶然遇见这位被静慈看做寄托的少年,不由得多打量了他几番的确有些像,或者说越看越像,但是那个童年的玩伴究竟是怎样的长相,其实自己早就说不真切了,到底为何说像,这她自己也说不明白。
第一次见面还不曾知道他是谁的时候,看他逗自家的丫鬟,觉得他也是个孩子。后来和他隔空下了一次棋,觉得他在此的造诣不浅,也算是有意思。今天来白云庵读了姐姐、姐夫的来信,心情大好,于是少有愿意和不相熟的是非多坐坐,也看看静慈口中的好孩子究竟是怎么个好法。
其实魏池和静慈的关系倒不像外人传得那样腻歪,魏池这个人除了对待官场上的人刻意维护,平常处朋友是极豁达的本性。静慈比她年长三十有余,但是谈话的时候魏池依旧是一个朋友的姿态。虽然经常显得没大没小,但是倒也别有一番真挚。外加她本来就很擅长说些俏皮话,对时政的讽刺也很有趣,所以对了静慈的路数也不是稀罕的事情。
戚媛静静的在一旁听他们说话,觉得这个好孩子像是个魏晋时候的人士。
魏池正津津有味的说他们礼部院子里的青铜大瓮。
我当年才进京的时候只认识耿炳文,所以并不曾像其他学子那样去礼部门口扎堆儿。后来还是听说那里有个青铜的大瓮,主要就是供人解渴用的。我就想为何不用瓷器?要用青铜的呢?那味道可不大好!去年我进了礼部,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那个大瓮,您说我看到了啥?魏池顿了顿。
你定是看到了金元宝了。静慈也反过来逗他。
金元宝是之后的事情了,这会儿还不是呢。
魏大人赶紧说吧!在一旁奉茶的小尼姑也忍不住来插嘴了。
里面原来铸了个大铜鳖!魏池忍着笑:我就好奇了,这里面怎么做成个这个形状呢?礼部的人就给我说,读书,科考就是憋出来的,所以但凡是要到京城考试的学子都要来喝点憋水,听说很灵验,喝了就能中!
那为何一定要用青铜呢?静慈并不觉得十分的好笑。
有一股铜锈骚味儿,那水喝起来才像王八尿啊!
静慈正在喝一口茶,险些直接喷到桌子上!屋内奉茶的小尼姑和外面窗台外趴着的都笑倒了。
哎哟!魏大人您没喝是怎么中的?静慈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你你!真是太坏了!真该被拿去打板子!一天到晚净乱编故事,捣乱!
唉魏池假装叹了一口气:我就是没喝王八尿,所以才总是淘气,明儿我也去喝点算了!反正现在也顺路
一屋子的人更是笑得没边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