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2 / 2)
今天早上,江南的案卷以八百里的急递传到京里,第一个看的人是皇上,第二个看的是黄公公,您要不要做第三个看的人?
冯世勋没有动。
冯大人还没有参加过早朝吧?若是能够再升个一级,那就指日可待了实话不瞒您说,礼部上次是逃过了一劫,但这一次,可必须要洗牌了。
江南乱了,不是因为兵马,而是因为这一起起因于一个弱女子的案件,新到任的桐泸县的县令闹翻了杭州巡抚衙门的屋顶,不但羁押了那一起案件中所有的嫌犯,还狠狠的参了信任江南巡抚一本,并要求内阁发令彻查江南弊案。
从未亲自参与过此类事件的冯世勋捧着这摞厚厚的案卷冷汗直冒,他纵然离朝局再远他也知道,这是一场战争,旧势力和新势力的战争,皇室与大臣的战争,内阁与司礼监的战争。
我一个礼部的小小官员,能有什么作用?冯世勋咽了一口唾沫。
诗小小点点头:说的好你我哪能猜到皇上的韬略?若是你愿意,那么只需要听令就好了。
听谁的?
黄公公的。
诗小小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冯世勋算不上第三个看到这卷案卷的人。黄公公虽然拦得住内阁,但这么多年全力和内阁斗气去了,以至于他忽略了刘敏这个人。他忘了是谁安排那个该死的县令去桐泸县的,桐泸县的县令自然不可能不给一份给刘敏大人才是。
这位极度低调的吏部官员第一时间把案卷交到了余冕手里:我想,皇上这会儿应该也在看这卷案卷。
余冕看完之后将案卷放在灯上烧了:我想下一步,皇上是要准备动杀机了吧,刘大人,请您务必小心。
果然,次日,锦衣卫的一位上差到刘府拜访,次日的下午,又有东厂的人请刘大人到黄公公府上做客。
他们说了什么,没有人知道,第三天,久久没有露面的王协山回兵部值房值班了,东厂突然杖毙了一个宦官,原因不明。
之后又是早朝,似乎并没有任何新的消息,谈了一些北边和南边琐碎的事情之后,大家就准备散会了。毫无征兆的,陈鍄突然亲自说:刘大人?你留一留。
中午的时候,天气仍旧炎热,内厅里的冰鉴并没有撤去,陈鍄坐在悠闲的坐在案前看一本品鉴的小册子:给刘大人看座。
谢皇上。刘敏磕了头,坐了。
余冕这个人还是很称职的。
是的,他很是感念皇上的体恤。
陈鍄不经意间笑了笑:许久没有见他,哪天让他进宫,朕记得他词写得好啊。
是
江南有个县令,叫卫青峰,刘大人记得么?
臣记得,他是新科的监生。
一个监生,刘大人为何将他派到桐泸去当县令?
刘敏叹了一口气:这件事情上,卑职确有私心。
哦?说来听听?
回圣上,今年的考试,仅是小考,所出人才有限。许多考生,监生是充着明年大考去的,自然不会急着要占个为官的份额。往年惯例,多是些排着的举人去任空缺的职位。江南才经过大调,职位空的比往年多,那边的百姓多家境富庶,不急着让自己家的读书人去填缺,于是只能从京里调人过去,排除各位家境宽裕的,或有长辈为官的,能去填缺的人不多。所以臣在监生中选了年龄大,家乡偏僻的人去。
是么?你家孙子还小,犯不着这样苦心为他留空缺吧?陈鍄看似开玩笑。
刘敏也看似开玩笑:皇上圣明,今年已是建康九年,算起朝中的重臣,不论是有孙子的,还是有儿子的,明年几乎都是大考的年龄,臣也不得不做些这样的安排。
向芳啊,陈鍄将小册子递给向芳:整个朝中就属刘大人最会说话了,你这个人嘴笨,可要多向刘大人请教请教。去取些冰镇的果子过来,天气还是热,刘大人也过来吃些。
陈鍄想抓刘敏,但是却无奈动不得手,虽然陈鍄是皇上,他可以不问任何缘由的要了刘敏的命,但是他不想就此撕破脸,伤了自己在百官面前的颜面。依照自己对刘敏的了解,这个人做事滴水不漏,想要找个由头除掉他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镇抚司也好,东厂也好,在他眼里就是几条狗,吠吠而已,不过是自取其辱。自己让这帮奴婢去打探虚实,果然是轻看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