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2 / 2)

魏池拘谨的坐到了一旁,副官则自行走了出去,关好了门。

挺好,挺好,我还是第一次来。王允义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个小包递给魏池。

魏池接过一看,发现是王允义多年前离京时给自己的那枚小印,这次京城危急,自己托余冕随信寄给了王允义。

我老了,王允义摸了摸自己的额头:真的老了,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其实觉得很欣慰。这个印还是给你拿着,拿着就是,王允义叹了口气:你变了许多了,不像当年和我一同吃混沌的时候那样随性了。

魏池垂着头。

其实我一早知道你是燕王的人,魏池,但是你在危机时刻还是把我给你的印寄了出来,看到那封信我其实很感慨。

啊?魏池不禁大吃一惊。

在你眼里,我一定是个深不可测的老头,你现在的担心我知道,你怕我对皇嗣不利。王允义戏谑的说:说实话,你有时候和我很像,但有时候又和我特别不像。你可知道是哪里像哪里不像?

魏池摇摇头。

我们都很狂妄,王允义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魏池:但是你很忠诚。

魏池想了想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心忍不住狂跳。

当年北伐回京,我便着人查了你的来历。王允义:甚至派人到你们书院去探过信。

魏池再度很吃惊的抬起头。

你不想知道自己的父母吗?

魏池摇摇头:不想。

你真是个怪人。

我,没考虑过他们是怎样的样子,王大人,我虽然没有亲人,但却有人宠溺,所以,从未想过自己缺少了这些。魏池第一次和别人谈论这个话题,心中有些别扭:即便是真的找到了,我没想过要怎样面对。

王允义努了努嘴:小魏池,我很羡慕你的父亲,能有你这样的一个儿子,每当看看我那个蠢货,再想想你,我就羡慕得很。但后来我懂了,我对我儿子女儿,还不及你那没有血缘的老师。我这是应得的。

大人不要这样说,王大人在朝政上很有作为,女儿更是贵为皇后,下官哪里算得上好。

魏池说到这里,抬头看着王允义,王允义这些年真的老了,显出了一种老态,似乎面目都浑浊了许多。魏池知道,王允义对自己多少算得上偏爱,若不是偏爱,自己当年调任国子监的时候就难逃一死。若不是偏爱,自己独树一帜和他撇开关系的态度早就可以为自己带来祸患。但是王允义没有,而是一忍再忍,甚至离京之刻还给了他信任。虽然魏池知道,这次王家带兵前来,绝不是因为自己寄出的印章,但是王允义此次来访,不止再次将印章交给自己,还绝口不提顾命大臣的事情,就是一份真的情谊。

我来此其实是有一事相求。

大人请说。魏池想不出王允义能有做不到的事情。

我老了,王家并没有后继之才,你做事沉稳有度,自然有你自己的福气,但是乔允升这个人太倔,太不通人情世故。往后即便他得罪了你,还请你多多在朝中为他担待。

王允义虽然器重他二人,但他知道,他们彼此并不熟稔。不止不熟,乔允升应该还看不上魏池,但未来的日子,说不定他还真得靠着他呢。

那告辞了。王允义站起来要走,魏池便送他出门。

夕阳中,王允义的背影不再笔直。正如他说,他老了。亦正如他说,他野心尚存。但他无意让魏池来实现他的野心,既然各为其主,那就留住那份情谊吧。

告辞。

魏池回到正厅,思索了片刻,提笔写了给南京的信,写罢,在院子里摘了一朵桃花夹在信纸里。不知道南京开的是怎样的花?和京城院子里的一样?这几个月,你们过得怎样?是不是真如我想的一般平安?此刻并不是回京最好的时间,但却是最快的日子。我真的很累很累,但如我承诺,我仍旧活着。

魏池这个特殊的小人物的名字在周阁老的心里来回闪现,他在认真思考监国大臣的名单,王秦两家已经谈妥,春季结束前便可退兵,胡家却因为胡贵妃膈应在其间,不好谈,还有几个名额,自己算进去一个,另几个要给谁?魏池是个容易控制的人,选他最好,但是他太年轻了,不服众,毕竟选顾命大臣不是打赏军功,他虽然有救驾的名分,但资历太浅。而且这个名单上的军人太多,一个言官都没有,这个是要起非议的。

被他念在嘴边的魏池,此刻却主动去了秦王府。估计是觉得自己连王允义这关都过了,还不如主动去找秦王,免得一直悬着心,不好受。天已经黑了,秦王正在用膳,听到魏池前来求见,想了想放了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