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1 / 2)

“殿下,不早了,我们走吧。”

连声音居然都是那么柔和,仿佛新婚燕尔,温情款款。

赵元嘉再次被气得厥倒,偏偏又不好发作,只能含恨与她同行,以至于到了立政殿中,他还一脸沉郁之色。

立政殿庄严辉煌,元延帝高居中央,冯太后位右,沈皇后再下。

太子立于东、太子妃立于西,赞者诵祝词,太子与太子妃皆四拜,进枣栗盘予尊长,再拜,帝后笑而纳之。

冯太后亦颔首,诸孙辈中,她独爱此嫡长,此时甚是欣慰:“哀家犹记昨日元嘉呱呱绕膝,今日他却已娶妻成家,岁月荏苒,令人感慨啊。”

待礼毕,沈皇后忍不住开口询问:“太子面色不对,似有心事?”

赵元嘉愤怒地看了傅棠梨一眼。

傅棠梨跪下,低声禀道:“因林承徽故,儿与太子昨夜起了些须争执,惹太子不悦,儿有过。”

她这话说得十分巧妙,明着认错,矛头却直指赵元嘉。

“你还敢说……”赵元嘉简直百口莫辩,新婚之夜被妻子拒之门外,说出来是丢人,究其缘故,却是因他去了小妾房中,个中详情更是尴尬,他哪里敢在沈皇后面前提起,嘴巴张了又张,半天接不下去,气得脸都红了。

而沈皇后比太子更加生气几分,她当即冷笑起来:“林承徽果然是家学渊博,能让太子和太子妃新婚之夜就为她而不睦,好本事、好手段。”

元延帝与沈皇后少年结发,也曾经一往深情,但架不住林贵妃温婉可人,后来居上,他移情别恋,对沈皇后多少有些愧疚,此时见赵元嘉如此,也不免动了怒气,重重一拍扶手,沉声斥责:“太子荒唐,这么多年的圣贤书都白读了吗?太子妃是朕为你聘下的正妻,你如此轻慢她,是对朕不满吗?”

赵元嘉苦不堪言,连忙也跪下了:“儿臣错了,儿臣不敢。”

傅棠梨俯首,神色谦和:“父皇息怒,太子年少,偶有糊涂,是儿未尽劝诫之责,儿既嫁与太子,自然夫妻同德,待儿回头和太子好好解释一番,消了误会也就是,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还请父皇和母后宽心。”

元延帝叹道:“太子妃识大体,很好,朕果然没有看错你,太子有妻如此,朕和皇后放心不少。”

冯太后从旁劝说:“好了,小夫妻拌嘴也是常有的,太子才新婚,日后慢慢磨合就是,圣上不必苛责,两个孩子快起来吧。”

傅棠梨螓首微侧,扯了扯赵元嘉的衣袖,以目光示意,那一眼,纵是无意,也似春水横波。

赵元嘉黑着脸,“哼”了一下。

“殿下。”傅棠梨低低地唤了一声。

其实她若是温柔婉转起来,比起林婉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可惜,她这般情态,都是在人前装模作样罢了。赵元嘉心里恨得痒痒的,不情不愿地伸手过去,搀扶着傅棠梨,站起身来,一起谢过了圣恩。

两个人站在一起,珠联璧合,光彩照人。

元延帝见状,大为宽慰,赐太子及太子妃以东海照夜玑、灵犀飞天镜、七宝玲珑砚、水精琉璃瓶等珍宝,并无数瓷器丝缎。冯太后及沈皇后亦有赏。

赵元嘉携傅棠梨逐一谢过,他此时心情放松下来,坐到沈皇后的身边,随口闲聊起来:“昨日皇叔来贺,送了儿臣一柄神兵利剑,儿臣甚是欢喜,却被陈大人说了一通,依儿臣看,陈大人年纪大了,如今愈发迂腐了。”

冯太后闻言,一脸担忧之色,立即问道:“对了,哀家正要问你,听闻昨日五郎去为你贺喜,却旧伤复发,当场吐血,可有此事?”

元延帝的目光也转了过来。

赵元嘉如实回道:“是,皇叔瞧着气色很不好,当时吐了许多血,过来送了贺礼就走了,儿臣甚是不安。”

元延帝目中流露出一种奇怪的神色,似是庆幸、又似是悲伤,他摇头叹息,语气中满满都是心疼:“五郎征战多年,从无败绩,怎么竟出了这等意外?早知道,这次朕就不该让他去北庭。他大约是在责怪朕吧,朕遣人去元真宫探视,他也闭门不见,不知究竟伤势如何,叫朕夜不能寐啊。”

沈皇后劝慰道:“陛下如此疼爱淮王,淮王怎么会责怪陛下呢,他大约是不想叫陛下担心,才会避着陛下。“

冯太后低头,开始抹泪:“他一向这样,一回长安就做他的道士去,无亲无情,叫人又气又恨。”

她说着,记起往事,愈发大悲:“都怪圣上不好,圣上疼他那么多年,他什么都听圣上的,当初他说要出家做道士,圣上不死拦着他,由着他任性去,才落得这个局面,可怜的五郎,如今哀家想见他一面都不得,心里难受又有谁来体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