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1 / 2)

“还不是你自己闹着要过来的。”随着这浑厚的声音,赵上钧走了进来。这会儿天已经暗了下来,他穿着一袭碧城道袍,挟夜色而归,袖间还沾着春来晚间潮湿的水气。

他身量极高,步子大,不过几步就走到近前,从婢子手中接过黑貂裘衣,披到傅棠梨的肩上。

傅棠梨懒洋洋地用脚尖轻轻地踢了踢他:“嗯,我为什么要来这?穷乡僻壤的,有什么好玩,没意思得很,必然是你哄骗我的。”

赵上钧俯身,细致地为傅棠梨拢了拢裘衣的领子,耐心地回她道:“我们家在长安是大族,家中人多事杂,前些日子,当家的大兄和我有些龃龉,在家里住得不甚愉快,是你劝我,什么都别管、别顾,找个边远的小镇或者村落,我们两人做一对寻常百姓,简简单单过日子就好,故而我才寻了这乡下小镇搬了过来。”

他目光宠溺,摸了摸傅棠梨的脸颊:“谁知道呢,才来没多久,偏你淘气,下雨天还要出去玩耍,坐的马车落入河中,你看,如今脑瓜子变傻了,怎么办?”

傅棠梨把眼睛睁得圆圆的:“你还说呢,既然知道我变傻了,更该好好照顾我才是,你今儿去哪了?一早睁眼就不见人,忒没意思,枉叫我等了你一整天。”

她前头的时候还恼着,说着、说着,后面就软了下来,有些儿害羞,又有些儿矜持,她往日并不是这种黏黏糊糊的性子,但如今什么都不记得,只知道眼前这个男人是她唯一可以依赖的人,不自觉地娇气起来,连说话都带着一股甜腻的意味。

赵上钧眼眸的颜色变得更暗,他的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但毕竟是在人前,他克制了自己,只是在傅棠梨的额头上轻轻地亲了一下:“回了一趟长安,找了大夫过来替你诊病,来。”

他这么一说,傅棠梨抬起头来,这才注意到垂花门边站着几个人。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士,一个年迈的青衫老者,后头跟着两个小道童,背着药箱,奴仆在旁挑着灯,一起等候着。

傅棠梨脸红了,摸了摸自己的额头,娇嗔地瞥了赵上钧一眼,马上站起身来:“既有大夫来,怎不早说,累老人家久等,岂非失礼。”

赵上钧笑而不语,扶着傅棠梨进了屋。奴仆引老道士和青衫老者一并入内。

老道士乃是玄衍的师父,法号青虚子,出身天下第一道观元真宫。老者姓何,曾侍奉于内廷。按玄衍对傅棠梨的说法,这两人都是长安城中一等一的杏林妙手。

青虚子看过去与傅棠梨仿佛是旧识,绕着她转了两圈,上下打量,唏嘘不已:“好端端的,怎么把头给磕坏了?玄衍无能,在他手里,你都能出事,实在不该。”

接着又抱怨:“按说这也不是急症,偏偏玄衍火急火燎,一路快马加鞭,颠得我这把老骨头都快散架了,真是不孝徒弟。”

赵上钧面色淡淡的,对老道士的话孰若无闻。

相比青虚子的轻松自若,何大夫看过去就显得十分拘谨:“老夫早些年曾看过一些病例,内中不乏有因高烧、因惊吓、因受创而至神魂紊乱者,与太……”

赵上钧的目光严厉地扫了过去。

何大夫一哆嗦,马上改口:“与夫人的情形或有相似者,老夫斗胆,可为夫人一视。”

赵上钧颔首。

青虚子与何大夫上前,前后为傅棠梨诊了脉,观其面色、神态、言语姿势,又仔细看了她头部受创的位置,问了她这两日诸般情形。

傅棠梨捡着自己能知道的事儿,逐一说了。

赵上钧坐在傅棠梨的身边,一直握着她的手。

稍后,大夫问诊毕,退到外间,赵上钧不放心,一道跟了出去。

玄安和玄度伺候笔墨。

何大夫为太医署丞,品阶仅在许掌令之下。许掌令醉心于权术,医术早已荒废,唯有何大夫常年沉浸岐黄之道,是为太医署中流砥柱,但凡内廷贵人有疑难杂症,皆须请他出马,老头子见惯了各类秘辛,此际很沉得住气,面不改色,和青虚子凑着头,一起商议着开了一张药方。

赵上钧拿起那方子,看了一遍,眉头微皱:“这药方,真的有效?”

何大夫垂首,默不作声。

青虚子捋着胡须,说得十分坦然:“失魂之症,玄之又玄,古往今来医者无数,谁也不敢妄言能治,这张方子呢,一则化血,这是担心她脑部有瘀血未清,二则安神,这是叫她心绪安定,如今只能先从这两样入手,是否有效,难说,且吃几贴试试看。”

赵上钧不语,把方子翻来覆去看了几遍,终于还是拿给玄安和玄度,命他们出去配药。

奴仆引何大夫下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