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1 / 2)
枪尖与刀刃交错而过,战马嘶叫,赵上钧拨转马头,返身回马枪,锋芒如银龙,倏然长笑一声:“李颜,我送你的礼物,可还中意?”
李颜想起只有躯干的长子和只有头颅的次子,不由双目尽赤,厉声吼叫:“赵上钧,我今日定要取你项上人头,祭奠我儿!”
长刀舞动如风,疯狂砍杀过来。
“锵”的一下,二人兵刃再次撞击,跨下战马咴咴长鸣,泥水洒起,溅在人的脸上都生疼,双方各各退了一丈远。
李颜目露凶光,霍然长啸,范阳军得令,擂动了战鼓,兵马密密麻麻的,从四面八方朝这边蜂涌而至,集列成阵,如同左右两条巨蟒,阴森森地游动着,包抄过来。
玄甲军大部折于北庭,又被元延帝所分拆,纵然赵上钧仓促间重整旧部,如今也不过区区十万余,而范阳叛军联合各方人马,足有四十万,今日战场在荥川,一片平原,双方均无倚仗,唯有靠兵力一决生死。
这一战,范阳势在必胜。
李颜一念及此,心头火热,他大喝一声,率部属直逼过来,协从者洛州刺史王永敬,此时亦悄无声息地从右侧插入,如毒蛇一般,杀向赵上钧。
赵上钧面色不动如山,一人一枪,悍然迎战。
辽阔的荥川平原震动起来,越来越剧烈,天雷滚滚,一阵紧过一阵,在平原的东面地平线,天好似漏了一角,从那其中冒出了黑沉沉的人马,铁骑长戈,清一色的玄甲军装束,如同移动的山丘,轰然碾轧过来。
交战中的李颜面色变了。
赵上钧俯身探手,如同闪电一般,抽出了腰间横刀:“难道你想不到吗,我未曾重伤,玄甲军也未曾败落,李颜,这一切都是为了引你入彀,让我可以名正言顺地登上帝位。”
他霍然一刀断劈,以鬼魅般的速度斩断了李颜的一条手臂。
李颜发出沉闷的嗥叫,断臂斜斜飞上半空。
血水溅落,洒在赵上钧的脸上,他的眉目一片猩红,却咧开嘴,露出了雪白的牙:“而你,现在已经没用了。”他的刀指向李颜,刀尖犹在滴血,“所以,去死吧。”
……
元延八年,范阳节度使李颜反,旧天子出长安,崩于长陵坡,淮王赵上钧即位。
新帝率玄甲军与李颜决战于荥川。
先是时,西宁伯世子以身诱敌,敌追至荥川,已疲,玄甲军自高地而下,占尽先机。
而敌凶悍且狡诈,酣战至半,两侧骑兵包抄,兵力众于玄甲军,意图拢而歼之。
然帝骁悍,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玄甲军伏兵尽出,声势浩大,以雁行阵迎敌,碾轧敌军。
战火如荼,从午时至酉时,天色昏暗,雨水尽赤。帝斩李颜于马下,斫其头颅,悬于枪尖。敌已不支,见状了无战意,余者五六万,向西溃败而逃。
玄甲军紧追不放,半月后,至沂水,逢北庭大都护张嵩率兵接应,两下包抄,尽灭范阳残部。
由此,范阳军四十万灰飞烟灭,唯洛州刺史王永敬见势不妙,逃之夭夭,不知其踪。
是战,玄甲军亦损伤惨重,然中原平定,天下大安,帝神武之名益彰,此后数十年无兵祸,盛世自此而始。
——————————
这日子说慢也慢、说快也快,转眼就到了立秋,所谓秋高气爽,风和日丽,长安的天空一碧如洗,望过去,和战乱之前并无差别。
皇城巍峨,依旧气象万千,朱檐翘角,碧瓦流光,九重宫阙层层复叠叠,鸱吻立于殿脊,昂首怒目,飞鸟不敢落于其顶。
风景旧曾谙,然则,物是人非了。傅棠梨把目光从远处的天空收了回来,心头多少有些感慨。
高宫正在前方引路,见傅棠梨有些走神,体贴地带了一句:“太子妃仔细台阶,紫宸殿到了。”
这话音刚落,却见宋太监领着赵元嘉和林婉卿从另一侧走来,这两人如今看过去皆是面色憔悴、一脸惶惶之态。
傅棠梨的脚步顿了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