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2 / 2)
终于能为姑姑分担一点,喻鑫也很高兴。
听说后续还会有钱打来,姑姑感慨道:“这么好啊,被人骂几句能拿这么多钱。”
姑父在旁边笑着附和道:“回头我们也上网让人骂骂去。”
姑姑:“哈哈,还是年轻人有头脑。”
喻鑫在一旁不知说些什么,只勉强地跟着笑笑。
他们口中所谓的“骂几句”,差一点就
将她从楼上骂了下去。
“我明天想回老家一趟。”在他们笑完后,喻鑫说。
姑姑看向她:“哦,行啊,要你姑父送你吗?”
“不用了,我自己坐大巴就好。”
第二天一早,喻鑫赶着早班地铁,又转了公交,来到了汽车站。
这还是上世纪的建筑,最近一次修缮也已经是十年前。如今动车高铁飞机应有尽有,几乎没什么人会来坐大巴。
一踏上台阶,喻鑫已经有点头晕了。
车内人很少,她找了个靠窗的位置,两眼一闭试图让自己快点昏睡过去。
随着大巴启动,那股让人不适的汽油味愈发浓重,弥散在又闷又热的车厢内。
喻鑫像是低血糖发作的病人,手颤抖着摸向书包,翻出侧兜里备好的橘子,剥开,微凉的汁水溅到脸颊的时候,她深吸了一口气。
橘子的清凉宜人,驱走了些许不适。
为了怕吐出来,她在车上是不会吃橘子的。喻鑫将剥出的果肉装好,把橘子皮贴在鼻腔边,重新闭上了眼。
但她却睡不着了。
明明以前闻着橘子皮很快就能睡过去,现在满脑子却是某个有着橘子味儿的人。
只是,一个月寒假过去,他还会记得她吗?
早知道就不那么急着还钱了。
她自私地想。
一个多小时后,大巴准时抵达县汽车站。
踏上这个熟悉的地方,悲伤像是从地里生长出来,渐次将她环绕。
喻鑫站在门口的公交站台上,耐心等待着。
市里的一切都匆匆,地铁上一秒刚开走,下一班就接踵而至。
而这里的一切像被按下暂停键,还保留着世纪初的模样,发展慢,公交也慢,等了快一小时才姗姗来迟。
终点站是墓园,她在前一站下了车,路两边全是卖祭祀用品的,喻鑫挑挑拣拣,买了好多。
母亲总说衣服能穿就行,但每每经过橱窗时,都会多看两眼;父亲最爱吃红烧肉了,但他每次只夹两筷子,剩下都留给她。
没关系,现在她可以买穿不完的衣服、吃不完的肉送给他们。
末了,她提着两大袋东西,走完了最后一站路。
墓园里等级鲜明。有的装修豪华,一块墓占了好几平的地,布置得像个小花圃;有的虽然占地不算大,但墓碑又大又光洁还镶金;当然更多的是像她父母这样的,又小又矮的墓碑,密密麻麻挤在一起,宛如超市货架上的商品。
喻鑫有点儿难过,他们从生到死,都一直住在这般拥挤狭小的地方。
她仔仔细细将墓碑和墓穴上的浮灰擦干净,又把祭品整整齐齐码好,而后坐在地上,愣愣地看着这两张脸。
事发突然,父亲用的是早年在厂里拍的证件照,一头短发还是乌黑的。母亲的照片则是她几年前回老家,和兄弟姐妹的合影上截下来的,在照相馆修了好一会儿才勉强能用。
喻鑫以为她会哭,会说很多话,但最终她都没有。
她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看着,到最后,早起奔波大半天的她有些困了,不知不觉竟在墓前睡着了。
最终,还是墓园清场的工作人员叫醒了她。
“下次见。”喻鑫向父母挥挥手,起身穿过像海浪般层层叠叠的墓碑,直到走出墓园,冷风一吹,她下意识摸了下脸,居然是湿的。
-
今年过年时间比较晚,刚好赶上了日本的春假,得知表哥要回来,姑姑姑父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
厨房一刻没消停过,客厅摆满了表哥爱吃的零食,家中里里外外做了个大扫除。不过,忙的主要是姑姑,姑父每天提着个钓桶出门,美其名曰“多钓几条大鱼给儿子吃”。
表哥回来当天,姑姑姑父提前三小时就出发去机场等着了。喻鑫也没闲着,一趟又一趟地把自己的东西搬到客厅。
原主人要回来了,这个卧室是时候物归原主。
喻鑫一直等到了夜里,一家三口才到家。据说,他们回家路上经过一家商场,就带着表哥进去买了些东西,顺带在商场里吃了晚饭。
“你晚上怎么都没吃饭,是等着我回来做啊?”
姑姑是用开玩笑的语气说的,喻鑫便也只能陪笑。
收拾了一下午,傍晚她已经饿得不行。但想着姑姑在厨房忙活这么久,晚上大抵是要在家吃饭的,喻鑫便一直忍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