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1 / 2)
便利店生意确实可以,这一带人流稳定,周末还有公寓客流,而且深圳气温高,水饮只会越来越好卖,现在烟证也摆起来了,单这两样的利润都很可观。
这么好的铺子跟送钱没什么区别,杜海若这样第一次做生意的都能做出自信。
她们去附近的商场吃饭,路上经过一间便利店,杜海若说:“这家好像没有烟证,是去其它地方拿的烟。”
杨琳见怪不怪:“不用管,会有人投诉的。”她以前就投诉过,投诉对面那家店,让他们罚款又闭店。
对了,杨琳想起来:“蒸包卖得怎么样?”
杜海若打开手机给她看流水。
杨琳看完说:“再加个烤肠机,弄点关东煮,这里人喜欢吃车仔面,煮了帮忙拌一下,很快的。”
“好。”杜海若都听她的,笑着说:“感觉你很适合做生意。”
杨琳想也不想:“我不做。”
她虽然说过如果当老板要把绘图部的都开除,但她没多想当老板,不像她爸对做生意有执念,哪怕天天担惊受怕也要守着那顶帽子充脸面。
就像提车那天在她家吃饭的亲戚同乡们,个个是老板,但没几个兜里有钱。
杨琳不懂,眼界是跑出来的,你蹲在十几平的店里能接触到什么?
但她们老家风气是这样,图虚名好攀比,哪怕守着个电话亭也是做生意,你在上班你就矮人一截,因为你是打工仔,而他们是老板。
实际呢,老板听着光鲜,危机来的时候掉底也是一瞬间的事,失败的生意能套得你抽不出身爬不起来。
杨琳从十几岁开始和她爸爸进行精神上的决斗,杨老板对她来说像一面自照自警的镜子,他做过的事她不想再做也不屑去做。
她也曾经满怀斗志曾经心比天高,但混到现在,杨琳只想要大把的钱,和足够的自由。
中午饭还是在上次那间餐厅,不过这回没有黄亚滨请客。
点完菜,杨琳拉着账单看了看:“这么贵?”
“不贵,好吃就不贵,他们还送点心。”杜海若给姑姑倒茶,招呼说:“晚上在这里住吧姑姑,在深圳玩两天再回去。”
杜玉芬不肯:“我再坐坐就走了,来的时候还有几间房没退,要回去打扫出来。”
杨琳说:“让爸打扫就好了,他出去玩的时候不也是你一个人看店么?”
杜玉芬摇头:“昨天治安队来查房你爸爸没怎么睡,我要回去让他休息一下,不然晚上守夜没精神。”
杨琳见劝不动,也就不劝了。
下楼时见金店有克减,杨琳想给她妈妈买个金镯子,她妈妈却发了蛮,死都不肯进去。
杨琳有些生气:“你能不能不要惹我?”
杜玉芬不敢看她,嗫嚅着说:“你挣钱不容易,我也不喜欢这些东西……琳琳乖,我们不买。”
杨琳不想跟母亲拉拉扯扯,掉头走在前面,一万个不想理。
回店的路上经过广场,她听妈妈在后面问:“坤河他们公司就在这上面吧?”
杜海若指了指:“是那栋,但他们今天不上班。”
杨琳走了几步还听到她妈妈在念,不停地念,这个位置真好。
南山的确很好,这里的水泥森林最有都市感,玻璃幕墙印着绿茵,天空湛蓝,道路干净。
杨琳还记得很多年前到南山海王大厦那一段,小姐妹抬头看见波塞冬的雕塑,说她们像老鼠钻错了下水道。
杨琳回头,她妈妈还在仰头张望,使劲看着那一栋,似乎想看清林坤河的公司。
杨琳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她妈妈。
你很难相信一个快五十的人连去atm机取钱都不会,但她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像旧社会的妇女,全身心依附于丈夫,不懂享受也不会抱怨,丈夫做什么她就跟着什么,丈夫卖药她当托,丈夫开摩地,她也使劲去踩油门去载客,丈夫开店,她就学着摆货架学着打秤算帐坐收银台。
后来丈夫赌博输光储蓄又放不下老板身段去挣钱,她就穿上厂服进流水线当普工,每天泡在工业胶里,手指上的皮长好了又掉。
她没见识,更没主见,丈夫催女儿结婚她也催,尽管她只见过男方一面并没什么了解,却也沉迷在亲戚对男方的吹捧里,觉得女儿嫁去会过得好,把所有事都往好的方面想。
毕竟身边都是这么过来的,杜玉芬觉得女儿再怎么样也不会比她差。
不会比她差,那就是过得好。
这是她有限的认知也是她真实的期盼,当妈的觉得女儿只要不吃她吃过的苦,那就是甜。
杨琳还记得小时候她一个人在家里,每一次妈妈打电话都在那边哭。
杨琳刚开始也哭,她太想妈妈了,睡觉的时候抓着妈妈袜子闻,想妈妈什么时候能回家呢,会不会给她也带一些新鲜的东西,让她也在小伙伴里得意一回……
后来杨琳就不哭了,她觉得自己当姐姐了是大孩子了,她得安慰妈妈,得说自己一个人在家也很好,说她敢跟爷爷奶奶吵架了,说表姐有时候会带她去逛街吃东西,说在家没有人敢欺负她,说她自己过得不差。
一次又一次,杨琳把自己安慰起来,靠的是妈妈的惦记,也是妈妈嘴里的那句:爸爸也很在乎你,很记着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