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比赛嘛我心里有数!(1 / 2)

第484章比赛嘛~我心里有数!

这一天,陈露阳刚按着约定来到教室,就被魏楚雄拉到了外语系,说是高红鸣要见他。

等进了教师办公室,

高红鸣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封面还带着墨香的新书,递给陈露阳。

“这本《英语实用交流手册》,是作为教材版印刷出的第一本,专门送给你这个原作者。”

教材版?

陈露阳兴奋的接过,打开一看!

和之前由省大出版社出的小册子不同,

这一版封面换成了深蓝色布纹底,烫金大字,封面右上还特别加了“教育部推荐参考教材”几个红色小字,

最显眼的,是下方一排字:

编著:陈露阳

这几个字正儿八经地排在北大出版社与教育部教学处审定标志中间,规规矩矩、板板正正!

这排场,哪还只是本“参考书”?

根本是能上图书馆玻璃柜、登校园橱窗的那种!

陈露阳指头微微发紧。

他小心翻开目录页,页面排版整齐统一,字体、字号一改之前那种油印式的草率,还配了中英文对照、实景插图、句型变换表。

再往后一页,是一份音频资料附录页,上头清清楚楚写着:

“本教材配套录音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频组制作。”

这规格,比之前那个“小工具书”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高红鸣笑道:“你那上次印出的版本,是作为工具书印的,印数几百,流通范围有限。”

“这次是正式挂教育部备案的高校教学参考书,走的是全国高校教材系统,寒假后会统一发行,先从外语系重点院校铺开。”

“首批印数三千册。”

陈露阳兴奋道:“真哒?”

“你手里拿的就是第一本样书。”高红鸣笑了笑,“假不了。”

陈露阳内心激动的疯狂呐喊。

印吧……

印吧!!!

印的越多越好!

最好让自己的名字传遍大家南北才好~

“不过也别光激动。”高红鸣笑着打断。

“你要是还有补充或修改意见,这两天抓紧看一遍。”

“定版材料下周一就上报,要是真漏了错别字、想加个例句、补个章节,得赶紧提。”

“虽然这书已经过了教育部的审核,但是还需要你这原作者一锤定音才行。”

“明白!”陈露阳点头。

“我这两天一定抓紧看,好好看看。”

“对了,还有一件事。”高红鸣说着,又从桌上的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盖着红章的浅粉色请柬式文件,递给他。

“全国高教外语英语演讲比赛组委会,正式邀请你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

啥?

陈露阳当场愣住了,手都差点没接住那张请柬。

一旁的魏楚雄也跟着瞪大眼睛,下巴都要掉下来似的,难以置信地看着他。

“我去当评委?!”

陈露阳诧异:“这……合适吗?”

“这怎么不合适!”高红鸣笑着开口。

“你是教材的编著者,学校外语系提了你,组委会也点头同意了。”

“不过,”

高红鸣顿了顿,看看陈露阳,又看了眼魏楚雄,道:

“评委归评委,比赛的时候可一定要公道正派。”

“不能因为小魏是咱们学校的选手就偷偷打高分,知道吗?”

“那不能!”陈露阳一本正经的开口:

“我哪能干这事啊!”

高红鸣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就听陈露阳严肃道:

“比赛嘛~我懂!”

“打出最高分可是要被去掉的!”

“???”

高红鸣顿时一愣,像是没听懂:“你说啥?”

“老师你就放心吧!我心里有数。”陈露阳的神情无比正经。

“我会到时候见机行事,给魏师兄谨慎打分的!”

高红鸣:(⊙_⊙)?

魏楚雄:thanks(w)

陈露阳:(*▽*)

……

虽然高红鸣口口声声说,教材正式出版前还需要陈露阳这个“原作者的一锤定音”,

但这本书早就被省大出版社精细打磨过一轮,又经教育部专家组逐字逐句审核。

别说错别字了,就连一个标点符号的用法,都是一群审校老师围着标点规范手册仔细商量过的。

之所以把书给陈露阳,只是单纯的尊重他这个原作者的身份,将初版书送他一本而已。

而陈露阳,自然是乐得接下这份尊重。

在陈露阳的疯狂口语训练下,魏楚雄的英语口语水平肉眼可见地突飞猛进。

平时大家忙着上课,

好不容易到周末了,

魏楚雄死活要请陈露阳吃饭,却不成想再次被陈露阳死活拒绝了。

“魏师兄,真不是我不去。”

“我外面还有一个修理厂呢,厂里还有十来号人等着吃饭,我周末得回去瞅瞅。”

魏楚雄一听这话,顿时泄了气。

现如今,全校都知道经济系大一的陈露阳,白天上课,晚上写报告,课余时间要指导市里项目,

不仅是北大校外实验室的项目课题负责人,还在校外有一个挂着“市级产教联动试点”的汽车修理厂。

学校甚至还给他特批了个“弹性修读”的专属权限。

虽然大家都是“批条子”,

但是魏楚雄平时也就是给戏剧社批个活动教室,给自己批一个练英语的小屋子啥的。

跟陈露阳这个“弹性修读”根本比不了!

况且这么忙的情况下,

陈露阳还能在学校给魏楚雄抽空指导英语,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魏楚雄叹口气:“行,那等你有空的再约。”

陈露阳乐了。

他拍拍魏楚雄的肩膀笑道:“害!一顿饭的事儿,赶明儿我请你!”

……

上完了周五的课,陈露阳马不停蹄,背着书包坐车回到了修理厂。

刚一拐进西客站大广场,陈露阳就眼睛一亮!

只见熟悉的厂房门头上,“北京大学力学系实验点”的牌匾下方,不知什么时候又多出了一块金灿灿的新匾!

“片儿城市产教联动试点单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