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82节(2 / 2)
李泰之前对洛水流域的了解,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下游的农耕地区,对于上游的黄土高原却所知不多。
此时听到李和的讲解,他才明白洛水上游对关西政权而言同样重要。除了提供战马和各种牧产之外,洛水上游距离关西重要的产盐地也不远,是重要的产盐和运盐通道。
西安州治所五原,境内就有许多盐池盐井,一度曾是比河东战区还要更加重要的产盐地。因为境内资源丰厚,所以也是斗争不断。
宇文泰在大统初年将许多的夏州武装引入关中腹心,以至于北境守备力量不足,柔然时有入侵,活跃在境中的稽胡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大统七年,宇文泰所任命的东夏州刺史稽胡首领刘平伏举兵叛乱,被于谨平定。之后朝廷又遣夏州豪酋宇文贵出任夏州刺史,希望凭其威望笼络羁縻彼处诸胡,但效果仍不算好。
邙山之战后,西魏的财政和军力都不足以支持在夏州大量的驻军,所以若干惠所坐镇的北华州便成了震慑北境这些不稳定因素的第一线。
去年朝廷又在洛水上游增设数座防城,派兵驻守,主要便是守卫连接西安州的盐道,这里的驻军便包括许多李和的夏州部曲。
所以如果李泰只是归整洛水中下游的话,倒也不必过于理会李和。但如果要连洛水上游一起治理,那就必须要与这个夏州军头进行合作。
李泰之所以看重洛水流域的潜力,就是在于洛水可耕可牧,当然不可能放弃上游区域。此时李和主动登门寻求合作,他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听到李和表态举荐子侄担任李泰的僚属,便直接应承下来。
“前者相见,言有倨傲。归去自省,也是深感惭愧!相亲共义不是仓促能成之事,但能于事中守望相助,共荣于世,也是彼此得益的善行啊!”
见李泰与李和相论愉快,李穆也在席中表态说道,态度要比之前诚恳得多。
第0133章 上下相得
因为李穆没有再旧事重提,这一次见面倒是氛围愉快,一直到了夜色渐深,李泰才将两人送出门外。
回来的时候,他又忍不住感慨,就这么官官相护、权势共享,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
之前台府其他人对李泰的提议不甚热情,或是嫉妒作祟、或是利益无关。
这个年代,想找一个清白廉洁、大公无私的纯臣那可太难了,仕途上的进步并不是官员的第一目标,甚至都不是主要目标。能将仕途与家族的发展协调配合起来,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西魏北周为了扩大其统治集团,常常会以作牧乡土来吸引关陇豪强的加入,也能借助这些豪强在乡土中的威望降低统治成本。立足于乡土发展,这些豪强自然势力激增。
台府那些官员们在洛水流域的乡土利益诉求本就有限,李泰也没有据此创造出什么可观的事业,再加上到现在连基本的创业资本都无,也就无怪乎大家不肯陪他筚路蓝缕的从头开始。
果然事情还是要一步步来,任何超出事程本身的设想,哪怕看起来再怎么完美合理,也都没有施展的空间。
李和之所以主动来寻求合作,应该也是看重洛水中下游的补给能力。
他们这些夏州豪强,或许更得大行台的信任亲近,但整体上的势力和威望仍要远逊于北镇豪强,大概融入关中腹心之地的过程也不顺利,不能与关中那些土豪们达成亲密合作,想要维持部伍的独立编制存在想必都非常困难。
李泰既不属于传统的关陇豪强,也不是北镇军头,但却能够掌握整个洛水干流,对李和而言自然是一个极好的合作对象。
李泰当然也需要军事上的支持,对境遇内豪强形成震慑,他设想中的洛水沿岸乡团势力还没有建立整合起来,北镇军头们对他而言又不好控制,李和这个夏州豪酋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李穆说上次见面后归去反省,看来也不是一句客气的空话,应该也认真思考过该用怎样的方式来相处。这一次的互动就彼此都很愉快,毕竟只有互惠互利的关系才可以维持长久。
第二天一早,李泰又直往台府而去。在台府中寻找合作伙伴,他已经不报指望了,但这起步的资金还是得催要。
这一次大行台倒是没有旷工,这让李泰比较满意,做老大就得有做老大的样子,天天旷工还想不想好?
没有了大行台特事特办的关照,他也只能在外廊排队等待召见。
身为台府从事中郎的好处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尽管他来到的时候,直堂外廊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但他还是被谒者引到了队伍的中前方。
排在他前面的都是昨天就已经编好了的事程,后方新奏事务还未分闲剧,那就按照职事轻重来排列。李泰如今已经算是台府中上层的幕僚等级,自然就有了插队的特权。
即便如此,他还是在外等候了一个多时辰,才终于轮到自己入堂拜见。
在堂记室见他行入,便连忙起身将他昨日入告事情呈奏大行台。
宇文泰闻言后便望着他说道:“方今国计维系艰难,内外俱无丰储,你既然奏请开支,自身可有预计?”
李泰之所以乐意跟宇文泰聊天,除了方便拍马屁之外,也是想瞧瞧这老大当的多憋屈,张嘴便先诉苦告穷,凡事不敢大处计议。
老大尚且如此,我遭受的这点刁难困扰又算什么?这样想让李泰感觉很快乐,心理上的失衡也能得到调整。
他连忙掏出自己提前拟定的预算方案,让在堂谒者呈交上去。
宇文泰在将这预算方案略作翻看后,回答的也很干脆:“不可能,拿不出。”
拿不出那是一定的,但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你多少总得给点。
李泰正待开口讨价还价,宇文泰却不让他发言,直接又说道:“府中只能拨给公库廨田一区,自赴度支处领取。士伍役员,司农分配,卢子刚已经在长安履新,自往交涉。”
卢柔成功担任司农少卿,这自然算是一喜。但台府却只肯给一片公田便打发了,李泰自然有点失望,但还没来得及继续争取,宇文泰已经有些不耐烦的摆手道:“出去!”
果然讲到钱,谁都没有面子啊。
李泰见状也无可奈何,只能作礼告退出来,看来他这新事业,除了治水之外。注定还得兼职种田了。
他垂头丧气的又来到苏绰处,心里盘算着还得让自家量地鬼才破野头上线。虽然公田不属于私人的,但总得给下属们多谋点福利。
度支处同样非常繁忙,李泰又排了一会儿队,心情不好不免又吐槽这机关单位浓浓的官僚做派。这一天下来事情做得不怎么样,却是过足了排队的瘾。
终于轮到他入堂,苏绰抬眼见到他,一边从案头翻找文书,一边对他笑语道:“大行台对此事业真是关照有加,李郎你可一定要用心做事啊!”
李泰闻言后干笑一声,笑容充满了敷衍,想到还得开荒增产,把去年的奋斗再经历一遍,他是一点受关照的感觉都没有啊。
赐田文书被递过来,李泰先是随便扫了一眼,旋即便察觉到不对,又认真看了一看,才有些疑惑的抬头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文中所言园业,似乎毗邻赵骠骑家园?”
“李郎的确深悉乡情,正是赵骠骑临靠洛水的那座园业,昨日奉还台府,今便拨给都水外廨使用。大行台对你的关照,可有感应?对此安排,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