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83节(1 / 2)

苏绰自能瞧出李泰兴致有些不高,便望着他笑语问道。

“满意、满意,不能再满意了!下官一定鞠躬尽瘁,不负恩用,年内必有见功!”

李泰一脸笑容的连连点头,心里对大行台的抱怨顿时扫除一空。

什么叫作花小钱办大事?这就是啊!

就算宇文泰对李泰有求必应、完全满足他所提出的预算方案,也比不上这一手啊!

赵贵那座庄园,起码在李泰已知的洛水范围之内,是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私人园业。哪怕整座庄园都给搬空,但那良田土地和水力设施却是现成的,只要能认真经营,很快就能见利,不患没有启动资金。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李泰想要彻底的整治洛水,势必就会与沿河那些既得利益者产生矛盾冲突。而赵贵就是这当中势力最大、也最棘手的一个。

李泰之前的设想,将宇文护拉入印刷事业中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除了报答宇文护对他的帮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图,就是排挤、制衡赵贵在洛水畔的利益。

他本以为彼此间还会发生新的碰撞冲突,却没想到宇文泰已经先一步帮他解决了,直接将赵贵庄园充公、并交付都水使用。

这才是合格的老大该做的事情啊,之前是被动的给李泰擦屁股,现在都会抢擦了,直接避免了彼此再发生冲突的可能!

凡事重视与否,说一万句空话不如做一件实事。宇文泰也通过这一点表示出他整顿洛水的决心,就连赵贵这种元从等夷的大将都要为此让路,其他你们所有人,谁敢觉得自己比赵贵还牛逼?

想到刚才宇文泰还一脸不耐烦的驱赶自己,李泰顿时觉得这老大傲娇的有些可爱,原来背着自己已经做出这样妥善的安排,却还不肯当面告诉自己。

怪不得宇文泰事业能够做大啊,该支棱的时候他是真能支棱起来。

当然李泰是不知道宇文泰用什么方式从赵贵手里讨回这座庄园,否则心里又得吐槽不已。

老子既然志做的卢,一大目标就是要挑拨你们这些北镇豪强彼此关系,你们之间裂痕越大,我的成长空间才越大啊!

但无论如何,宇文泰这一表态给李泰的支持,要比单纯的提供钱粮意义更大,也让他接下来的操作空间更大,所以才敢跟苏绰保证今年以内就能见到成效。

有感于此的不只李泰一人,同在台府之中办公,一些事情也没有秘密可言。

李泰这里刚刚领到了台府赐给的赵贵园业,许多人便也同步得到了消息。当李泰离开苏绰直堂的时候,行出不远,迎面便走来行台尚书崔彦穆。

“我正要寻伯山,恰好道途相见。伯山现在若无要事,咱们归署细话?”

崔彦穆见到李泰后,便一脸热情的走上来笑语道。

李泰向之晃了晃手中的书令卷轴,歉然说道:“刚刚领取事令,正待办理落实。崔尚书如果事不切急,能否容我归后来见?”

崔彦穆拉着李泰的手腕并不放开,仍是一脸笑容道:“也不是什么要事,咱们边走边说。”

说话间,他便与李泰并肩一同往台府外行去,沿途也有许多人闻讯而来,但见崔彦穆与李泰并行,只是打声招呼便欲言又止的走开。

“昨日伯山你来告事情,傍晚归邸后我细问户中子弟一番,确有几员智力初成者希望能够追从伯山就事。”

走出一段距离后,崔彦穆又微笑着对李泰说道:“伯山你若近日有暇,我便遣子弟入户访见。可用则用,若不可用,也希望伯山你能赐教鞭策一番。”

第0134章 得道多助

权势可真是动人啊!

又送走一位访客后,李泰站在前庭,远远瞧了一眼仍然等在门外等待入见的时流,他心中便忍不住暗暗感慨。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不短的时间,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待遇。最开始的时候还是挺享受的,毕竟谁又不渴望被关注、受重视呢?

但很快他就感觉索然无味,甚至有些厌烦。这些来访者似乎真的将他之前的客气话当了真,觉得自己是来帮助李泰解决用人荒的,这就让他有点不爽。

他开始的时候,的确是想着团结群众、分享权势,毕竟得道者多助,也能免于来自背后的暗箭黑枪。

可他现在不需要了啊,有了大行台出面力挺,他只需要专注于事务就好,一般的闲言诽谤根本伤害不到他。

毕竟在这件事情上,宇文泰是选择伤害北镇乡党的利益来保证事情的进行,如果最后半途而废,这对宇文泰本身的权威也是一大伤害。

之前诚心拉你们一起搞事业,你们爱搭不理,现在看到一个明确的镀金混资历的机会又全都凑上来。那就不好意思了,得按照我的规矩来,就是这么的小人得志!

现在想要加入他这个小团体,首先第一点能力要足够,如果连基本的办事能力都没有,我是不养闲人的。其次凡所举荐,必须要是各自嫡系子弟。

如果仅仅只是要求能力的话,李泰大可以自己挑选培养。

之所以要接受群众举荐,就是出于一种综合性的考虑,将家世背景、亲长的政治资源和乡土资源也列于考虑的范围之内。大族嫡近和远庶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虽然人不以血统论高低,但你们都已经要走后门了,老子又跟你们讲什么唯才是举的普世价值观?

看重的就是你们自身的综合实力,就得是那种只要我不好,你们也别想安生的亲近关系,否则凭啥给你们开后门?

如果哪天真要有人搞我,你们也得考虑自己会不会受牵连。就算是要大义灭亲,也得有种钻心的痛!

这两个条件,还是筛除走了不少的拜访者。这些人要么本身就不符合李泰的要求,要么就是抱着一种凑热闹的心理,有枣没枣打三竿。

邸中会客几日,李泰最终选定八个备选,除了最初表态的裴汉堂弟裴鸿与李和的一名族子之外,还有六人皆是行台辅臣的近裔亲属。

这六个人他也不打算全都留下来,还是要看各自的才力与彼此的配合度,争取再淘汰几个。就算因此得罪对方而被上眼药,也没什么,顺便在宇文泰那里刷一刷自己做事公正无私、不偏不倚的孤臣直臣形象。

确定了人选之后,李泰便分别给这几家去信,让他们各家子弟在八月上旬入乡汇合,然后便先一步离开华州,返回商原。

离乡时还是盛夏,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初秋时节。乡里风貌变化不小,田间已经随处可见勤劳收割的乡人。

也因为乡人们忙于收耕,李泰这次返乡虽然势位、权力比之前进步更大,但乡人们也都无暇摆出什么盛大的欢迎场面,让李泰没有享受到衣锦还乡的乐趣。

入庄之后,李泰先将积存的家事记载翻看一遍,然后又在家人们一片恭贺声中,交代了一下自家人事的调整。

他当然要带领一批家人事员参与到公事中去,但家事也不可就此荒废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