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83节(2 / 2)

李渚生作为西行家人最年长者,无论忠诚还是能力都是让李泰最放心的,李泰便着他留在家中专心处理家事。

部曲少壮中最出色的三个,李去疾还在当郡乡团辅佐周长明、参戍河防未归。李孝勇则被安排去了龙首原,负责那里庄园开荒生产,顺便对诸佛寺进行踩点、收集情报。

李雁头日常跟随李泰出入,担任他家部曲队主,并跟着贺拔胜旧部的朱猛学习一些兵法韬略。

贺拔胜的旧部,因为主公新丧热孝,李泰虽然接手过来,但也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整编,只挑选其中拥有一技之长的几员做事。

现在贺拔经纬兄弟那里算是了结清楚了,李泰便也趁着这个机会将人事进行一下梳理。

他最初接触贺拔胜部曲时,贺拔胜士伍尚有三千七百多人。

但除了正常的伤病死亡之外,年初贺拔胜遭侄子软禁时,曾被驱逐了一部分,虽然之后有李泰的收容,但还是流散出一部分。

贺拔胜在商原养病那段时间里,也有一些已经担任军官的部将脱离,以个人继续为朝廷效力,并带走了一部分士伍精卒。

等到贺拔胜去世,殉主、守墓加上离散等等,到如今贺拔胜的部曲还只剩下将将两千余人,锐减近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李泰毕竟不是贺拔胜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彼此之间的交接也只能循于道义。肯留下来的这些人,李泰自然要负责他们的生活与前途,但离开的那些也无从指摘。

这当中,贺拔羖的自杀是李泰最感心痛的,他敬重这份忠心,但却不认可这种行为。

贺拔羖不只是贺拔胜的部将,还是他的养子,如果其人不死,无疑能更加稳固的统率这些旧部,贺拔经纬兄弟们也不敢那般威逼李泰。

但人都已经去世了,再说什么也已经于事无补。好在还有朱猛这个长期担任贺拔胜亲兵都督的部将仍在,如今也是贺拔胜遗留部伍的首领。

整治洛水不只是单纯的民政行为,少不了要与地方豪强发生摩擦,还有上游的牧区也要做好爆发军事冲突的准备。

尽管大行台没有提及,但李泰也要确保自己手中能有一支可战之军。规模不必太大,起码也得有着五六百人的兵力。

他已经从高仲密那里讨来一个名叫高鹤的家将,再加上朱猛,正好可以做这支队伍的督将。

当他将自己的心意向朱猛透露时,这仍然丧服守礼的猛将顿时点头答应下来。

他们这些贺拔胜的部将,是矢志要为贺拔胜报杀子之仇。但贺拔经纬兄弟明显的不足指望,想要达成这一夙愿,只能建立在李泰权势进步上面。

见朱猛答应的干脆,李泰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他如今还只是带五品将军号的四品行台从事,但朱猛跟随贺拔胜征战有功,却有着三品的龙骧将军号,一般情况下是绝不会屈事自己麾下,率领区区五六百人、还没有正式编制的队伍。

贺拔胜麾下还不乏朱子勇之类随他从南朝返回关西的部下,这些人未必以武勇著称,但江南虽然士庶分明,文教还是浅胜北方,哪怕寒庶出身,但能有志于学,也能积累下一定的文化水平。

李泰又从其中挑选几员,搭配自家经过培训的一些家人们,进入都水官署担任令史、书令史等,将基本的行政基础先搭建起来。

将家中人事调整一番后,李泰便又着令通知渠盟在事人员,让他们到商原庄来相见。

“恭喜郎君、贺喜郎君,荣迁河使,乡土生辉啊!”

商原赵党长等人第一时间赶来庄上,见到李泰后便是一连串的恭维道贺声。

李泰闻言后便笑语道:“大行台之所以再授新事,也在于乡亲诸位的确治水修渠卓有成效,我今窃据众功,心中也自感忐忑惭愧。邀见诸位,便是立足前事、放眼未来,希望能将吾乡乡德更向上下推广,也需要诸位继续助我,如此事业才能大有可望!”

“郎君谦虚了,乡里故态如何,我等各自清楚。若非郎君入乡,仗义号召、首倡渠事,岂有今日水土祥和之态!无论台府乡野,凡是就此议论的群众,谁能否认郎君首功?”

吴敬义站起身来,一脸正色的说道。

他本来还担任乡团都督官职,按照规定是应该参戍河防的,但却担心耽误了渠盟事务,主动表示负责留守,已经将渠盟事务看得比乡团事情还要重要。

李泰一人得道,当然也要照顾渠盟这些共事乡豪们,但在此之前,他还是问了一下渠盟事务发展如何。

“之前乡里得到郎君继续扩大渠盟人事的指令,某便入周边诸乡逐一采访,别境乡户也都深羡此乡事业,又为渠盟引进愿与共事者上百人家!”

负责外联事宜的吴敬义连忙起身说道,并将一份洛水流域地图呈交上来,里面清晰标注了这段时间加入渠盟的乡户所居位置。

要治水,首先便需要确保民意基础。而在这方面,李泰所组建的渠盟要比霸府和州郡的统计能力更强,渠盟的扩张就意味着乡土人心的聚拢。

“做得好,洛水干流悠长,治水也需要先后权衡。疏浚河渠、增设堰埭,无论朝廷还是台府,都需要从乡情急迫之处着手。渠盟所感召的乡情声音,便是都水立事的优先准则!”

李泰接过那地图看了一眼,旋即便给渠盟加上一层乡情干政的意义,接着又望着吴敬义笑语道:“都水衙署新设,亟待干员参事。只可惜吴都督你尚有乡团事繁,否则我倒希望能将你引入衙署共事。”

吴敬义听到这话,顿时一脸激动的起身表示道:“郎君如此垂青重视,某怎敢傲慢拒绝!乡团少勇不乏,能代替我者亦有,录事李去疾便可足当我用!”

第0135章 都水群属

吴敬义做出这样的选择,倒是不出李泰的预料。

虽然说乱世之中兵马为王,但世道之内能称孤称寡者又有几人?大多数人的诉求,也只是稳定安逸的生活罢了。

考编还是下海,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选择。

吴敬义选择卸甲从政,倒也不可谓之血性已无,之前是没得选,现在人生有了新的选择、新的机会,当然也是按捺不住的。

这就类似于史家兄弟,虽然已经获取了县中的势位,但当有了名正言顺组织和统率乡团的机会时,同样也是按捺不住,希望能够各条路线全面的发展。

而且就算吴敬义离开了军队,由李去疾接掌其部曲,也不意味着他就此失去对这些子弟乡兵的影响力,只是与李泰的联系变得更密切。

其他诸人见到吴敬义有了新岗位,神情也都顿时变得更加热切,各将自己在渠盟所负责的事项详细奏告一番,也都各自盼望能够获得提拔。

看到众人各自踊跃表现,李泰不免想到大行台面前的自己,暗暗感慨人生在世都不容易啊。

“立一事而就一事,这是基本的行事准则。现今龙首渠事仍有未了,渠盟事务仍然繁重,乡里实惠为先,我但居此上下沟通之位,诸位也就不患功名不至。”

先将吴敬义发展进都水衙署,是为了让他有一个更合适的官方身份走访乡里、继续扩大渠盟的影响力,至于其他人的提拔,自然会有,但也不必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