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125节(1 / 2)
这话就说的有点狂了,人家堂堂长孙氏子弟,怎么着也不至于还要接受李泰的赏识提携才能出头。可如果他被整个家族所排斥,投靠李泰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其他纵有更加势大者,未必敢像李泰这样不给长孙家面子。
李泰见李缋还有些迟疑犹豫,便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望向崔谦说道:“因我这一桩事情,表兄们近日在京中应该也颇受累吧?”
崔谦闻言后便叹息一声,脸上也泛起一丝苦笑:“我一介荣养闲人,倒也没有受扰太深。不过士约与子刚,的确是受累不浅。子刚司农事已经被暂罢,旧年在直的中书故纸也遭受翻查,或许还会有什么余扰加罪。年中陛下召见士约,询以军事,有意召他入朝加职护军,但今应该也是没了后文。”
李泰听到这些也不由得感慨这长孙家还真是虎死架不倒,一旦气势汹汹的发作起来能量也是不小,瞧这架势是要把在朝堂中跟自己关系亲密之人一扫而空啊。
不过在得知崔訦有望出任护军将军、却被自己搅黄了,李泰也不免暗道可惜。护军将军可是统率禁卫的高级将领之一,在禁卫军中职权仅次于若干惠之前所担任的领军将军。
崔訦不仅仅只是一个世族出身的政务型官员,本身的武力值也是不俗,两魏之间数场大战多有参加。而且其人跟随贺拔胜入关,并非宇文泰霸府嫡系,选他担任京兆尹这一比较敏感的官职,就是因为身份比较特殊,是朝廷和霸府都比较认可的人选。
其实很多入关的关东士族政治立场都不是立定霸府,而是被宇文泰逐渐的拉拢引用过来。诸如卢柔之前,宇文泰也曾扒下自己的衣服赠送。
算算时间,西魏皇帝元宝炬应该是在贺拔胜去世后试图对崔訦进行拉拢,故而许以护军之位。
李泰原本还觉得跟长孙家闹早了,要是等到崔訦出任护军,他们都能在长孙家世代任职的禁军中与之掰掰手腕,但再深想一层,也觉得这机会未必就是好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两姑之间难为妇,表兄若真跻身宿卫,也将凭生滋扰啊!”
西魏如今这个权力结构,禁军将领职位可谓敏感至极,崔訦既非元魏亲勋、也不是霸府元从,待在这样一个位置上也只会两头受气。
“阿磐你这句话,可真是精明世情的通达之言!”
崔谦闻言后先是眸光一亮,忍不住夸奖李泰一句,然后才又叹息道:“言虽如此,但今情势以观,京兆之职怕也难守。虽然不贪此势位,但也难免冷落事功之心。”
崔訦担任京兆尹,可以说是他们当中势位最显著出众者。别的不说,单李泰就沾了不小的光。如果没有了这样一个实权的职位,他们在朝中的声量必然也会衰弱许多,做不到跟长孙家有来有往的口水仗。
李泰也忍不住皱起眉头,稍作沉吟后突然又说道:“如果表兄并不独恋畿内,我倒是有一恰好去处以供表兄选择。北华州若干使君新年便要去镇归府,遍览内外仍欠合适继选。如果表兄不厌彼境事繁,咱们便即刻拜访若干使君!”
一州刺史可谓封疆大吏,选任何人自然需要慎重,除了上位者自己的考量之外,前任推荐也是有着极大的话语权比重,毕竟存在着一个政治存续的问题。
崔訦的资历和才能是足以继任北华州刺史的,本身武力军功既有,去年考绩还位列州郡之冠。
更何况他们是在帮宇文泰冲锋陷阵的对抗长孙家,结果所有人官职都被撸了一个遍,宇文泰如果不给点补偿实在说不过去。
崔谦闻言后也是大喜,北华州虽然不比雍州、岐州等关内大州,但也是关中平原的北方门户,权势不弱又能避开畿内各种情势骚扰,绝对是一个上佳的选择。
旁边的李缋听到两人对话居然涉及到这么重要的方镇人选,一时间也是惊诧得很,略作沉吟后便开口道:“阿磐你于户中虽然齿幼,但在事内却称先达。我今的确愁困无计,唯有恳请你多多关照你那表兄!”
第0207章 发派北州
距离新年还有几天的时间,李泰又被大行台传召回华州霸府。
当他走入台府中时,便见到许多官吏正在收拾衙堂、打点行装,这是准备跟随大行台前往长安过年了。
见到这繁忙的一幕,李泰的心情也有点不是滋味,原本他也可以跟随众人一起前往长安炫耀显摆一下自己这一年到头所获得的官爵势位,可现在年节喜庆都是别人的,留给他的只有空虚寂寞,只能窝在商原过年了。
可很快他就知道,留在商原过年都是一个奢望。
一批人事队伍已经在苏绰的带领下先行前往长安,宇文泰也没有在直堂正常办公,只在别堂召见内外人员、交代事务。
当李泰被引入别堂中时,见到一名容貌有些陌生的中年人坐在堂中侧席,正跟宇文泰交谈着。瞧两人言谈举止,彼此关系应该很融洽,而且宇文泰对这中年人也颇尊重,说话时身体都半倾于席外。
李泰一边入前见礼,一边还忍不住打量这中年人两眼。他在霸府也出入多次,已经认识了许多时流,瞧宇文泰对其人态度可见不是一般人,但之前却没有见过。
“这小子贼眼频望,像是不认识真正的人间英雄!”
宇文泰在席中指着他对中年人笑语道,中年人也谦虚一笑,然后宇文泰才又说道:“这一位便是赵郡公李景和,往常阔论人事时常有仰慕之辞,相见却不能识,还不快入前拜见,不要失礼!”
李泰闻言后才恍惚过来,忙不迭入前再作见礼。想想也是,整个关西能当得起宇文泰礼遇敬重的人着实不多,李泰也几参盛大场合,没有见过的少之又少,李弼便是其中之一。
邙山之战后,李弼便一直负责镇守于黄河沿岸,哪怕两次大阅和新年朝会都没有返回前线,足见宇文泰对其倚重,李泰也因此一直没有机会见到李弼。
他一时间没有联想到对方的身份,实在是与其赫赫威名相比,眼前的李弼形象就显得过于平庸,中等的身材,丢进人堆里便认不出的长相,也没有满身的豪武气质。
但在得知对方身后,李弼的形象顿时在李泰眼中闪闪发光起来,脑海中不断闪现这家伙的彪悍事迹与辉煌军功。
六柱国虽然因为府兵制开隋唐之先声而名传后世,但也并不是人人都以卓越的军事才能而著称。
比如赵贵便以拥从之功而得显,独孤信也因个人形象与亲眷关系而著称、实际的军事才能则体现不够鲜明,至于李虎则就事迹多有隐没,唯以唐太祖这个身份最为醒目。
这六人有四个出身武川,于谨与李弼得列其中虽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强大的个人能力。于谨多有定策之功,李弼最辉煌的就是沙苑之胜。这两人虽不出身武川,但跟宇文泰之间的关系可能还要较那些武川乡党更亲密几分。
“李从事的贤名,我也多有听闻。自你入府以来,共主上相见时,主上已经几番府事后继不谓乏人。今日有观,果然神采出众、风格引人!”
李弼对李泰的态度也比较和蔼,微笑点头回应他的见礼。
来到这个世界将近两年的时间,李泰才总算见全了西魏的六柱国,一时间心情也颇激动。再听到李弼赞赏他为台府后起之秀,便觉得以后自己也得和气起来,不能总是瞪眼找事,一点大人物的风格气度都没有。
“在这小子面前,嘉言不可多说。平时已经胆壮,再闻鼓励声言,更猜不到他敢做出什么事情。”
宇文泰的语气像是人前刻意贬低自家惯会恃宠而骄的子侄,可当转望向李泰的时候,脸色却是陡地一沉,冷哼道:“若干惠保前荐崔士约为北华州后继之选,你有没有摇舌其中?”
李泰闻言后又是大感若干惠真是给力,自己跟表兄崔谦前脚拜访商讨完毕,后脚便将事情奏于大行台,这是真当自家事来干啊!
刺史在任一州,离任时往往会遗留下许多的人事关系,因此在有可能的话,往往也希望继任者是同自己比较亲近之人,如此关系才能得到继续维系与加深。
若干惠身为武川镇老人,人际关系当然并不止于李泰,而且跟贺拔胜幕僚又是博陵崔氏出身的崔訦之间其实没有多大友谊,这一推荐完全是出于对李泰的信任,无论成或不成,李泰也都心存感激。
没有自己牵线,若干惠是没有可能跟崔訦搭上的,李泰自知瞒不过宇文泰,又见对方神情有些不悦,连忙垂首作拜道:“臣与京兆崔使君份是亲属,素来知其才略深远。听若干使君忧于州事托谁,故而斗胆荐之,以供荐选。不敢自比举贤而不避亲的先贤,为国荐士之余,也是存了营巢私计,盼望相亲群众俱荣国中。”
结党营私通常在上位者眼中是比较忌讳的现象,但眼下的西魏也不算正常状态的政权。在内已经有霸府和朝廷的矛盾,外部还有东魏与南梁共存的威胁。
李泰坦言营巢国中、亲属俱荣,也是在表示看好西魏的未来,要把自己的人际关系都网罗进霸府中来。这也类似名臣自污,特殊情况的特殊表态。可要是到了北周还要这么说这么做,那就纯熟找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