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188节(1 / 2)
李泰闻言后便叹息说道,独孤信则哈哈一笑,捻须说道:“此宅我也并不长居,之所以要精心布置,就是为的放松身心、张弛有度。在事则专心致志,在闲则悠然自乐。一味偏执哪方,反倒有失分寸。但对你等少壮而言,居安思危、不肯等闲是对的,若不将志力伸张极致,便不知能造成何等事业!”
李泰听到这里便连连点头,并怀疑原本历史上独孤信这番话有没有去教育激励他另一个女婿杨坚,这特么一试才知道,当皇帝也是挺简单一件事啊。
这宅邸与州府之间自有夹墙相连,吃过早饭后,一行人溜达着很快便来到了台府。
正在这时候,喧闹了一个早晨的寺庙钟声也终于停止下来,让已经习惯了声浪震荡的耳膜都酥麻隐痛起来。李泰忍不住晃了晃脑袋,心中暗道哪天等他说了算,得把这些寺庙大钟全熔了铸钱!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铸钱也得有套路。朝廷今年就计划铸发五铢新钱,一则东魏所铸新钱流通状况尚可、也是晋阳霸府能收聚河北物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则关中民生经济逐年恢复,对货币交易的需求也是激增,第三则就是前年扫荡佛寺搞到的那些铜锡金属总得想办法变现。
不过李泰对此不持乐观态度,因为这件事本身就缺乏一个长期稳定的规划,也欠缺一个监管执行的行政基础。
钟声停止后,一队甲兵押着一些垂头丧气的人在府中游行起来,有个别几个甚至还被施以鞭刑。
“这些都是连日来晨晚缺席、考绩不成的府中官吏,各施不同的刑格以作惩戒!”
独孤信见李泰有些茫然,便微笑解释道,然后又指着李泰夸奖道:“往年府中事务千头百绪、杂乱无章,想要审察事情是成是废也颇困难,因此人事散漫。但当伯山你前所定考成之法推行此间后,风貌大有改观,群众也都因此勤奋起来,真是驭人用事的妙策!”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干笑两声,就连那遭受鞭刑的府吏哀嚎声都变得刺耳起来,果然天下乌鸦一般黑,当老大的就没有好人。他这个工贼若还不能混成老板,走到哪里也别想有好人缘!
第0327章 秦州留守
州府直堂中,两府官属早已经聚集此间,见到独孤信和李泰登堂而来,便又纷纷起身相迎。
独孤信径直登上首位坐定,并没有翻看属员已经摆在案头上的呈堂事簿,而是抬手一指坐在侧席上的李泰,对堂内众人说道:“今日起我便先赴渭州整顿军伍、伺时以进,留守两府人事皆专决于李长史。凡需经断公务,不必遣使再告,能断则断,不能则缓。”
堂内众人听到这话后,顿时哗然失声,全都没有想到独孤信对于这个新来的长史如此信赖并重用,一时间既惊且疑,多多少少有些不能接受。
“恳请使君三思而行!卑职等不知李长史才力高低,但却深知两府公务之剧要繁琐,历数此间除使君外,恐未有人能够举重若轻、从容处断。若留守之员难尽周全,所累不只一身,陇边诸州生民都将难免受累啊!”
比较出乎李泰预料的是,最前站起身来发生反对的并非那个对他抵触之情形于面上的前长史皇甫穆,而是另一个昨夜对他还热情有加的张暠,且其言辞神态都颇为激动,仿佛李泰已经铸成大错、成为了陇右罪人。
随着张暠起身发声,在场群众也陆续有人站起身来表示希望独孤信能再慎重考虑,不要这么轻率的把留守重任交给李泰这个新人。
独孤信眼见发声反对者不乏,眉头顿时紧皱起来,但还没有再作开口,前长史皇甫穆便站起身来望着那些发声者怒声道:“主公作此决定,自然是考量诸多,思虑周详恐非群下可及。更何况,主公离镇非只今次,但使群众各司其职、各尽本分,无论留守者谁,又何必在意?”
李泰听到这里顿时便有些不爽,提出质疑的那些人就不必说了,这皇甫穆不作质疑的理由居然是谁做留守都没区别、活还得大家干。感情这些家伙都没拿正眼瞧他,总之就是对他不信任。
独孤信又将视线转望向李泰,李泰早憋了一肚子火,当即便站起身来抱拳道:“卑职本还忐忑恐难当重任,但见今日堂中众正盈席,幸得共事同僚如此,若仍惶恐推辞,岂非目中无人?
纵然拙才难顾周全,自有群众拾遗斧正,杂荆亦成良材!使君但请放心西行,卑职必共群众精诚留守,若有扰乱此间章法者,定斩不饶!”
堂内众人听到这话,心内不免各自凛然,无论发声反对还是沉默不语者,未必尽是对李泰的能力不信任而看不起他。
之前他在略阳郡境中大打出手的事迹,虽然未知是如何解决才让那悍将杨灵对其俯首帖耳,但群众心中多少是有些忌惮。此际再听到他杀机流露的一番话语,不免更加了几分小心。
群众的踊跃反对,竟成了李泰勇作担当的理由,事情就此便定了下来。然后除了一些留堂处理公务的属员外,李泰又共众人一同将独孤信送往渭水北岸的防城大营,然后才又返回来。
再次返回州城,李泰自有几分吐气扬眉之感,昨天到来时还是一个新客,今天俨然已经成了暂时的老大。心情大好之余,瞧着那城门都有几分低矮狭窄,想要拆了重建。
不过他倒也还能克制得住,不像熊孩子一样家长一走就开始拆家,安分的回到了州府直堂坐班。
此时府中群众多数已经返回各曹堂署办公,留守此间的只有七八员众,各据一方书案埋头处理案头上的文牍,为首者便是前长史皇甫穆。
皇甫穆虽然已经不再担任长史,但仍担任独孤信的谘议参军,这同样也是一个心腹之职,位列诸曹参军之上,此番并未随军,因此仍然留直堂中。
李泰归堂之后,皇甫穆便一直在暗里观察他,见他只是伏案写写画画,却连独孤信之前未曾批览的呈堂事簿都没有翻看,心中便有一些不爽。
他追从独孤信多年,也是身体力行的辅佐独孤信将秦州由乱归治,此时见到李泰这个留守长史对州务处理不得要领,感觉便像是自家辛辛苦苦养成的闺女结果却嫁了一个登徒子,虽然无奈但也难忍抓狂。
“主公刚才在堂并未阅览今日呈堂事簿。”
憋了好一会儿,皇甫穆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但见李泰似乎根本没有听到,仍在自顾自的伏案不知在忙碌什么,便又干咳了两声。
李泰抬起头来有些茫然的望向下方,瞧着皇甫穆视线落在案头事簿上,便抬手示意一旁侍者将这文书转递下去。
“这是昨日诸曹汇总呈堂的剧要事簿,请长史过目。”
皇甫穆抬手推回了文书,耐着性子解释提醒道,但见李泰似乎还未重视起来,便站起身来行至席前,皱眉说道:“秦州之有今日局面,主公并群属所经受苦累良多,今日选任长史留守,我虽然未解深意,但也明白主公必是将长史心腹相寄。所以也恳请长史切勿辜负亲长寄望,切勿辜负俯受主上恩威的秦州军民!”
李泰听到这话,抬眼认真看了皇甫穆两眼,这家伙虽然自相见时便对自己乏甚好脸色,但能苦口婆心的说出这一番话来,可见也是独孤信的心腹之人。
他不动声色的翻起了那张写满了边塞诗以备文抄的纸,自己也从席中站起,向着皇甫穆稍作欠身然后说道:“多谢皇甫参军指点,但今州务未有比凉州平叛更加剧要之事,我亦远不及河内公贤明威重,是故躁动不如守静,州事但依前辙,以待大军凯旋。”
皇甫穆听到这话后不免一愣,一时间竟不知该要如何反驳,毕竟就连他自己都说过只要大家各司其职,谁来留守都没什么差别,所以人家公然摸鱼就是安分守己的尽责表现啊。
虽然但是,心里还是很气。沉默片刻后,皇甫穆便又说道:“长史未到之前,主公已经在府中几番夸赞大才。如今既然到来,若不将才力惠及州人实在可惜,即便当下不作,以后也可啊。”
总之你得忙起来,否则我看见难受。
话都说到这一步,李泰若还无作回应,那就真的是自甘示弱了。他也不是真的要安分守己、修身养性,毕竟眼下战事在即,不想把群众折腾的太狠,却没想到居然有人鼓励他折腾,这还能忍得了?
略作沉吟后,他便开口说道:“那么有请皇甫参军着令两府仓曹将过往累年所积存事籍整理一番,先把大统九年以来的送来吧,之前诸年有需再问。”
一州事务再多,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其他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绕这两点进行展开,而仓曹就是主管此事的部门。
只要读懂了秦州的财政收支报表,也就了解了此境军政民生大概。要从哪方面展开工作,自然也就一目了然。
“大统九年以来……那所涉及的文事可就多了,李长史能看得完?”
皇甫穆听到李泰点明要看仓曹故籍,心中便知他并非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纨绔子弟,但旋即便又不无忧虑的说道。
“且先看看吧。”
李泰也没有把话说的太满,倒不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是对造册计事的州府属吏们没啥信心,西魏行政公文格式屡作更改,前后差别错漏诸多,就连霸府都是在近年来几作整改下才渐渐规范起来,至于秦州是个什么情况,他也不敢过于乐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