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188节(2 / 2)

听到李泰这么说,皇甫穆便半信半疑的告退行出,过了好一会儿才又返回来,但却并没有携带什么仓曹文籍,而是面露难色的说道:“长史所征取的文籍实在太过繁多,且其中不乏收存失当,已经难作挪移,须得移步仓舍往观。”

只要不是听说查账便账房起火就好,至于说数量繁多,李泰倒是不甚在意,他要翻阅这些故纸倒也不是为了审察每一笔得失开支,只是为了梳理一下秦州近年来的收支概况与涨跌趋势。

可当他跟着皇甫穆来到存放文籍故纸的库房后,望着那通排几间的大屋,还是有些傻眼:“这里难道尽是大统九年以来的仓曹事籍?有这么多?”

皇甫穆虽然有点不爽李泰,但也担心被其误会是故作刁难,闻言后便连忙摇头道:“这倒不是,只是之前诸曹文书并没有分类收储,全都收存在这写经场中,其中未涉机要者都与经书杂放一处,还需仔细整理搜索……”

“这里原来是一座写经场,怪不得墨韵浓厚啊!”

李泰走进这座大院里便闻到一股浓烈的夹杂着油烟气息的墨臭味,所谓的写经场便是专门抄写佛经的场所,自然少不了纸墨耗材。

他这里粗粗一瞧,只见联排屋宇,透过门窗还能看到许多正伏案抄写经书的写经生,左近房间加起来起码得有上百人,哪怕手工抄写效率低下,长年累月下来能够抄写出的经书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怪不得要用几间大屋来装。

这能折腾的事不就来了吗,只要把这写经场给裁了,剩下的灯油火蜡笔墨纸张兼人工花费也是极为可观啊。

可当李泰在了解到写经场经营的内情后,才知道自己还是浅薄了,这里哪是什么耗费人工物料的场所,分明是一个利益非常可观的产业!

第0328章 钱途可观

在仓曹书吏们认真搜索翻找下,大统九年以来的旧事簿文卷被陆续整理出来。

不过正如皇甫穆所言,这些文卷多数都因为保管不善或是受潮、或是虫蛀,破损的颇为严重。即便有一些尚算完好的,纸张也变得薄脆缺乏韧性,已经不耐频繁搬运和反复展阅。

李泰见状后,索性也不再勒令返回直堂,直接当场办公,在这写经场里寻一空闲清静的房间,留下几名掌固小吏于此辅助答疑,然后便开始仔细阅览起这些文卷来。

皇甫穆在一旁观望片刻,见李泰一副埋首卷宗、心无旁骛的专注模样,虽不知其具体心意如何,但自己心里总算是平衡一些,便也不再留此打扰,自己返回直堂继续之前还没有做完的事情。

人在专注做事的时候,时间过得飞快。当直堂中的皇甫穆再抬起头来望向堂外时,夕阳余晖正从天际西陲洒入堂中,直堂中的同僚有的已经完成案头事务,有的则正打算挑灯夜战。

眼见皇甫穆停止了手头上的事务,一旁等候的吏员忙不迭趋行入前,将今日事项汇总名目呈献案上。

皇甫穆将这些事情过目一番,没有发现什么纰漏,便下意识的摸向腰际准备用印,当手摸了个空后他才又蓦地想起来自己已经不再是长史,心内略感黯然,旋即才又想起来之前留在了写经场里的李泰。

“或许已经离开了……”

走出直堂后,瞧瞧天色已经有些昏暗,忙于案事大半天的皇甫穆自感饥肠辘辘,便猜测李泰可能没有耐心继续留在那里,打算先用晚餐再作询问,但想了想之后还是抬腿往写经场方向走去。

当皇甫穆来到写经场时,天色也已经彻底黑了下来,一些写经室中已经亮起了灯火。而之前李泰所呆的那个房间,则就更加的灯火通明。

皇甫穆迈步走进房间里,便见有十数人在房间中或坐或立、尽是仓曹官吏,一个个都敛息凝神,即便察觉到皇甫穆的到来,也只是颔首示意,并不发声问候。

皇甫穆见到这一幕,心自狐疑,转头往房间内里望去,首先望见的便是书案上堆成半人多高的事簿文卷,越过这成堆的文卷,才见到坐于案后的李泰。

“这些文卷、都已经审阅过了?”

瞧着那堆高达自己胸口的文卷,皇甫穆有些不敢置信的发问道。

随着他这一开口,房间中寂静的气氛顿时被打破,李泰翻阅抄录的动作停下来,一直在旁边铺纸侍墨且观察学习的州府仓曹参军顿时一脸不悦的抬头斥声道:“谁在发声扰……皇甫长史、参军……”

皇甫穆没有理会那仓曹参军,推开案旁几人行至李泰席侧,又指着那堆书卷对李泰说道:“李长史已经将这些文卷审定?”

李泰这一停下来,也顿感肩膀四肢有些酸涩僵硬,席中站起身来稍作活动,并对皇甫穆点头道:“只是粗阅了一番。”

他这话一说出口,旁边那仓曹参军便连连摇头道:“长史将诸事类录写的巨细无遗、精密有加,如此治事巧才,卑职见所未见!”

这参军一边说着,一边将李泰之前所作墨迹已经风干的笔记翻找出来,一边向皇甫穆展示,一边解释这种记事方式的便利性。

其实李泰也没用什么太复杂的技巧,无非一些基础的统计学应用,先将文卷中所出现的事类元素进行一番整理,勾画出不同事项被记录的频次,然后再将所涉及的物料收支动态进行一段时期的审录,自然就能得出这一时期的财政收支变化概况。

古人之与后人,智力上并无太大差距,但后人每天所接受与需要处理的讯息却是古人难以企及的。哪怕是后世一个死宅,所见所思都要超过了古代一名郡县长官。

所以讲到对繁杂讯息的提取重点与梳理总结,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后人是要远远超过了前人,当然是要排除一部分放弃自我思考、沉迷公众号猎奇普及的人。

李泰之前的下属们对他这一近似天赋的能力已经是见怪不怪,没想到来到陇右后又引起一波惊叹。可见当人在生活中乏甚成就感时,未必只有提升自己才能重新获得,换个地图同样也行。

当皇甫穆在看到李泰所整理出来的秦州近年财政收支状况时,一时间也不由得瞪眼惊叹。

他久事此边,对许多情况自是了然于心,但记忆也会随着时间和精力的变化而模糊,这纸面上所记录各个详细的数字让他脑海中记忆再次变得鲜活起来,且彼此之间出入甚小。

若单论对州务财政的了解,李泰这一个下午的努力竟然已经堪比他长达数年的用功!当然他这数年倒也并不唯此一事,但李泰如此高效的对州务情况的掌握,无疑证明了其人是有非常卓越的事才。

“难怪之前主公对李长史屡作盛赞,唯我心胸狭隘、只道是因偏爱故而誉之过甚,今日得见长史事繁如简之功,才知所见短浅、不识大才,还望长史能包容之前冷脸冒犯之过!”

皇甫穆小心翼翼的将李泰所作的笔记放回案上,然后才又对李泰长作一揖沉声道歉。

李泰心胸自然谈不上开阔,之前也因这皇甫穆对自己的态度而颇感不爽,但他心里也明白正因州府有这样能够专心于事之人,他丈人才放心安排他留守并总揽事宜。

所以当见到皇甫穆一脸惭愧的向自己低头道歉时,他也并没有小人得志的嘲笑对方有眼不识泰山,只是一脸宽厚的笑语说道:“宁与君子裂目,不共小人论交。皇甫参军你心怀坦荡、待人真诚,之前因不知而相疑也是人之常情,倒也无需为此介怀。关于州务事情,我还有许多疑惑存在心中,希望皇甫参军能不吝赐教。”

“请李长史放心,但有所问,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皇甫穆闻言后连忙又说道,他并不擅长人际交往,心里已经认可了李泰,便想在事中多做表现。只是说完这话后,他的肚子便不受控制的咕噜咕噜叫起来。

这声音仿佛一个信号,房间中又有数人肚子都叫了起来。李泰早饭虽然吃的不少,但在听到这动静后,自己也觉得饥肠辘辘,瞧见天色已晚,便笑语道:“今日因我指令,仓曹群众劳累不轻,归家恐无热食,且留公厨用餐。”

众人听到这话,纷纷笑逐颜开。州府虽设公厨,但只有入品的僚属才能享受早晚两餐的福利,一般下吏则要自费饮食。

大凡家境好一些的豪强子弟,谁也不会委身担任动辄便要遭受打骂惩罚的下吏,故而一餐饭食对他们而言也是非常令人高兴的。

李泰在翻阅文卷的时候,便注意到州府公厨每年物料开支都不在少数,最多的便是刚刚过去的大统十一年,一整年所消耗的各种食材物料折绢竟达十数万匹之巨。

所以趁着晚饭之际,李泰亲自来到位于州府侧方的公厨,看看秦州工作餐伙食标准究竟有多好,居然每年要吃掉十几个高敖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