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195节(2 / 2)
英雄天子高洋虽然把突厥打得哭爹喊娘,但也彻底破坏了同草原势力的关系,修了一圈长城以防被偷家,原来辉煌一时的漠南商路自然也就此冷清下来。
北齐时期甚至还要借着给北周太后吊孝的机会,跑来长安购物游,采买异域商品,可见那时的晋阳已经渐被长安所超越。
时人的视野未必能看到那么长远,但丝路贸易的利润丰厚却是不证自明的一个共识,故而陇右群众们对此也都怀有一个比较美好的期待,如果有机会的话当然要尝试一下。
但是很抱歉,通道刚刚打通,仍然不可完全开放。地境之内人心未安,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军事管控。而且为了防备奸邪之类窥望军情,绝不容许跨地域的自由往来活动,只有获得陇右大都督府准许之人,才能通行东西。
如果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李泰也可给予一个掷地有声的回复:当时军用匮乏时你们在哪里?这头一锅汤当然得让那些忠义之士们分享!
如此一来,既能筹措到足够的军需物资,又能在陇右豪强群体中挑选出一批认可当下境域统治的时流,同时还能挑选出一群在河西商道打通伊始便颇具实力的商贾,从而让这条商路上的东西方交流贸易快速恢复起来。
李贤在听完李泰这番计划后,不由得又是一番赞叹,直道李泰深谋远虑、忧国忧民。但赞叹归赞叹,眉眼之间却有些流于表面、言不由衷。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计划听起来太美好,反而显得不真实,最起码一点,李泰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
一千头骆驼自然要不了一百万匹绢那么高的价格,但也绝对是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李泰就这么分使于众而不求回报?如此毁家纾难、舍身忘己,实在是让人不太敢相信。
李泰见李贤神情如此,便又叹息道:“此番入陇才知乡里族人生计难称从容,老少多有失养,实在让人心痛。我今也算是浅有余力,故而便想做些公私两便之想。
驼群分使群众之后,难免会有乡人饲养不善而有折损,凡折损之数总需要官府、民家两下承担。我也不需要绢帛谷粟的赔偿,只希望能划去一些园业土地以供乡里族众耕养经营。”
李贤听到这里才点了点头,算是感觉有些合理了。乡里情势维持多年,基本上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即便某家衰败也会有其别的族支继领其乡势资业,外来者想要插手立足并不容易。
李贤一家自是乡势雄大,但也需要通过对陇西李氏的资助扶持来加强在陇右的影响力。李泰如今来到陇右,自然也有这样的需求,选取这样一个切入点也算合情合理。
台府对于秦州这样的重镇监察还是非常严格的,大统初年大行台为了警慑群众,甚至连其表兄王世超都因触犯众怒而被杀掉。
但今李泰为了西征军事能够顺利进行,倾尽家资买驼借于群众以劝输,道义上是绝对站得住脚的,无论在朝在野都能获得极大赞誉。有了这样的仁政义举在先,后续再有什么举动,大家也都能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加以看待。
官府借使在先,民家认押在后,如果这抵押物出现了什么闪失,给予足够的赔偿也是理所当然。至于该要如何赔偿,自然是他这个秦州长史负责处理,便可不动声色的将更多优质乡里资产纳入自己户下。
想到这里,李贤也不由得感慨李泰用心之巧妙,入境这么短时间便已经妙计频施,怪不得李穆家书中对其赞不绝口。相谈越久,李贤也越能感受到李泰那不拘一格的奇思妙想。
“如此义举,岂能让李散骑一人独行。我亦此中在事之徒,于情于理都应当与李散骑共当此事。千头驼畜即刻便可交付,其中半数由我借使于境内群众,余者也不必按照河西时价,李散骑只需付给乡人饲养以来所耗使的物料即可。”
李贤也是一个果断之人,当他心里认可了李泰这一构想之后,当即便开口表态道,不让李泰就此事专美,他也希望能够借此在陇右建立起几个据点。
虽然乡土资产并不是他所关心的重点,但其家在高平本乡的发展积累也达到一个临界点,分流别处也算是一种分担风险。
送上门的实惠,李泰自然不会拒绝,当即便点头答应下来。
而且这也不算什么实惠,等到未来他借此为由头将秦州这些官造工坊进行大规模私有化的时候,当然也得分给李贤足够的份额。大家还得一起狼狈为奸、对抗宇文导施加的压力呢。
但其实李泰还有一点考量没有对李贤说,那就是针对陇右豪强们,他需要更多的影响与制衡手段,刺激促进丝路商贸就是方法之一。
若陇右豪强并其资产全都固守在各家坞壁庄园中,若不将这些乌龟壳一个个敲开,他是没啥手段加以调度。可真要那么做的话,也就自绝于众了。
人和物只有流动起来,才能更加方面的加以引导和控制。别的不说,河西商路虽然打通了,可关中市场还没准备好呢。
西域来的商品多是无关民生的奢侈品,关陇豪强们都在积极整顿部曲踊跃参军、希望能转型军事贵族,北镇那些军头们也还未到纵情享乐的时刻,所以这市场仍待培养。
数遍关中,有能力也有信心接盘这些商品的,整个关中怕也只有李泰,或许短期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囤积,但随着蜀中、江陵接连被啃下,本地市场会快速火爆起来。而且陕北跟晋阳也不算远啊,买谁的不是买?
所以李泰鼓动这些陇右豪强们加入丝路贸易中来,倒也不是单纯的为了繁荣乡里,也有成为陇右大金主、让这些豪强给他当带货骡子的意思。养骆驼算啥本身,能比得上这么多土豪给我当牛做马?
但是这种长达数年之久,还关系到东西两方重大情势转折、实力涨消的预判,李泰自然不会跟李贤仔细分讲。
他也想通过彼此间的接触磨合来判断下高平李家三兄弟值不值得长期往来、加强互动,毕竟再过几年李远还要抽刀砍他老丈人呢。
如今这世道类似一幕未必会再上演,但高平李氏作为宇文泰的嫡亲心腹,同独孤信这样的等夷强臣还是有点水油难调的,甚至就连宇文护都不能从容驾驭他们。适不适合自己,李泰当然也不能太早下定论。
第0341章 略施薄惩
傍晚时分,在几个乡豪焦急的等待中,李泰终于从渭水北岸返回了府城,身后自然跟着垂头丧气的吕氏父子们。
“你们几位且先别堂议事,待我将案头积事处理完毕,再来看望。”
李泰先给他们留下一些互相交流的时间,便抬手指了指身后的吕氏父子对众人说道。
几人闻言后连忙点头应是,并一再向李泰进行道谢,这才在州吏的引领下往别堂而去。
李泰回到州府直堂中坐定,先听皇甫穆简明扼要的将今日诸事汇报一番,确定没有什么疑难疏漏后,才又开口吩咐道:“将诸军需杂类缺额汇总核计,造成一册。”
皇甫穆闻言后便点头应是并退下办理,当李泰还在审阅复核几项比较重要的文书时,相关的计簿便被摆上了案头。这本来就是近期州务行政的重点,每天都会有新的数据更新,故而很快便能有一个结果。
李泰接过这计簿浏览一番,心中便有了然,瞧瞧天色不早,安排完值夜人员后,才往那几名乡豪所在的别堂而去。
别堂中,几名豪强先将吕氏父子被李贤掳走的经过详细询问一番。吕伏虎对此也无作隐瞒,还将李贤部曲的精干强壮夸大几分,稍微演示一下受制于人的尴尬。
听完吕伏虎的讲述后,在场几人神情全都不甚好看,又忙不迭问道:“下封公可有明言我等乡士们究竟哪处触怒了他,竟让他激怒之下作此暴行?”
吕伏虎闻言后便长叹一声,他一个儿子则有些心有余悸的说道:“下封公说前者应许李长史之计,已经是为周全乡情而作忍让。但当真行事起来,却又违反之前的计议,让人如何相信能长久奉行承诺?故而、故而……”
几人听到这话后神情都有些不好看,他们将州府排斥在外多是听从了吕伏虎的建议,倒也不是为的贪墨金矿产出,而是打算把持乡情,结果却没想到一开始就玩崩了,没能籍此拿捏住那两族不只,反而惹了一身骚。
“下封公既然肯将吕将军放回,那这件事算是了结了?”
有人不无幻想的说道,打心底里不想与李贤这一入境强龙继续纠缠,毕竟本身也不是什么关乎族业兴衰、家族存亡的大事。
吕伏虎闻言后便摇摇头,神情间隐现激愤,沉声说道:“彼处思计如何,我也不知,但李贤和今次实在欺人太甚!今日遭殃乃是我家,但你等在座诸位也都不谓安全。为防再遭受这样的迫害羞辱,还是要更作防备。今河内公并不在州,李长史少流后进,恐怕不能庇护州人周全,所以咱们几家还需要……”
这一次的事情,对吕伏虎而言可真是无妄之灾,惊慌脱身之后,心里却是有些咽不下这口气,回来这一路上已经在盘算着该要如何说服州内亲友们一同对抗李贤。他一家势力当然不是李贤的对手,可若能数家联合起来,李贤虽是过境强龙,但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但他却不知之前李泰一番作态恐吓之下,几人早将武力对抗这一选项给直接否定了。且见李泰出行一遭便将吕伏虎一家领会,可见李贤也并非蛮横的不可对话,既然事情能够和平解决,那就更没有动用武力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