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04节(2 / 2)

况且如今霸府六军的整编已经是卓有成效,无论是对外攻伐还是对内镇守都已经不唯这些镇人旧部依仗,加以限制也是当然之意,既可维持国势稳定,又可周全其声誉名望。

但韩褒心中也明白,此番赴陇若是不能达成预期的效果,那就会激化独孤信等陇右势力与霸府之间的矛盾。王德虽对李伯山这年轻人不以为意,但他却终究还是不能放心,又建议王德不妨派遣一队斥候先往上封城方向查探一番是否有什么异常迹象。

王德对此倒也没有拒绝,派出斥候之后便下令营卒们扎起宿营。营中将士们收到这一命令后也都忍不住的欢声感激,他们上一次睡足觉吃饱饭,还是数日前在原州尚未开拔时呢。

韩褒又跟王德浅聊了一会儿抵达上封城之后的行事步骤,然后便起身走入自己宿帐中和衣入睡。

不知睡了多久,迷迷糊糊中韩褒听到自家随员的呼喊声,直从卧毡上翻身而起,阔步行出宿帐,旋即便见到一名王德帐下亲兵正站在自己营外,心弦陡地绷紧,疾声问道:“什么事?”

“主公有请韩侍中速速入帐议事。”

那名亲兵连忙叉手小声说道,韩褒闻言后也不敢怠慢,看一眼夜幕深沉的天空,便快步往王德营帐行去。

此时王德大帐中,几名部将兵长都已经被唤来,眼见韩褒行入,王德便沉声对他说道:“日间派遣出的斥候,竟无一人返回……”

“这么说秦州仍有不弱的兵力存留?”

韩褒听到这话后也是惊了一惊,须知一支完整的斥候小队那也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且机动力一定要有所保障。想要完全拦截住一支十多人的斥候小队,起码需要数倍的游骑队伍才有可能做到。

王德派出的斥候队伍不止一支,从第一队人马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传递回声讯后,他便又陆续增派几支队伍,结果却无一例外的一去无踪。

这意味着他们这一路人马耳目俱遭限制,在他们的周围起码活跃着上千人的骑兵队伍,才能将派出的斥候完全包抄拦截下来。

而这上千人起码得是精通骑术,完全不逊于王德麾下最精锐的战卒,毕竟能够担当斥候的绝对不是老弱病残!

“难道是河内公已知此事,提前派遣精卒归镇守备?”

一名部将不无忐忑的开口说道。

王德和韩褒听到这话后全都摇了摇头,他们多日前便已抵达原州,收到李贤所传递的战报消息后第一时间便动身南来,独孤信绝无可能提前掌握到他们的行踪而派遣精卒前来截停。且李贤的报信每日都不间断,上千名精锐骑兵脱离大军是绝无可能隐瞒得住的。

如果不是凉州回师,那就得是秦州的留守力量了。但秦州留守兵力多少,他们也都知晓,绝没有这样一支编制,除非是在这段时间内又发生了什么变故。

“弘业,你觉得这有没有可能是李伯山……可他又从何处招聚强兵?”

虽然王德还有些不敢相信,但显然这是最有可能的情况。

几路斥候尽皆消失无踪,这显然不是运气好凑巧抓个正着,只能说对方早将自己一行人的一举一动都掌握的清清楚楚,并且拥有足够的力量加以应对。

韩褒这会儿也没有心情再计较王德之前不肯听从他的建议,只看对方如此胸有成竹的防备反制,他们早到半天、晚到半天也没有什么差别。

“唯今之计,一动不如一静。固守营垒以待天明,究竟是否李伯山所为,自可验见。”

韩褒心中暗叹一声,语调干涩的回答说道。

王德听到这话,一时间也并没有更好的主意,如此敌暗我明的情况,再有任何举动只会暴露更多破绽,于是便将这一命令向全营传递下去。

最无辜的便是那满营将士了,本以为此夜停驻下来可以好好睡上一觉,结果却要扛着刀枪站在营栅内吹上一晚上的冷风。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光破晓,幸在营外没有什么意外发生,很快外出查探的游骑便飞奔回来,汇报昨夜未归的斥候们都被捆缚丢弃在数里外的山谷中。虽然各自有些损伤,但也没有累及性命,将他们丢弃在此的人甚至贴心的给他们盖上了一层毡布御寒。

待将这些斥候接回营地后,王德与韩褒稍作一番询问后,各自都是一脸的尴尬。过了好一会儿,韩褒才提议道:“人马可以徐进,但河间公与褒却应先赴上封城面见李伯山,以免滋生误解。”

王德听到这话后低头默然了好一会儿,才有些生硬的点了点头。

第0359章 窃听心声

渭水北岸的上封防城外,皇甫穆带领着几名州吏站在路口一旁,眼见到王德和韩褒一行渐行渐近,也并没有要迎上前去的意思。

王德与韩褒心情本就复杂至极,在见到防城外营垒连绵数里的景象后,不免又是满怀惊诧,也完全没有心思计较州府对他们的冷落。

“此间营伍规模,起码聚众万余,哪里是李贤和前所传告城防空虚之态!”

王德久经戎旅,视线略一察望便将防城外的营伍驻扎规模判断大概,这么多人马留驻防城周边,说是独孤信大军已经尽数归镇他都相信。

韩褒看到这一幕也有些傻眼,他自然不会怀疑李贤传递的情报有误,那就必然是在秦州大军西征后到现在这一段时间内发生了什么他们无从预料判断的事情。

等到皇甫穆不咸不淡的入前礼见时,韩褒便忍不住问道:“请问李伯山李散骑可在城中?若是李散骑能得暇来见,那是最好不过。”

皇甫穆瞧着两名来意不善的不速之客,心中已经是不爽得很,闻言后连客气话语都欠奉,只是冷声道:“两位使君不告来访、直入州城,府中上下都无准备。

李长史身当留守重任,事务繁忙,实在无暇来见,特令卑职于此迎见两位使君。使君等若需留宿休整,且入防城安顿。若是不需,也请于此短留几日。”

王德眼见皇甫穆神情语气颇有不善,脸色顿时也是一沉,当即便冷声道:“既然主事者无暇相见,留此无益。我自引部西行,无劳府吏招待!”

皇甫穆听到这话便向后方缩一缩身,同行如此的佩刀甲士便纷纷入前一步。身在甲卒拱卫之内,皇甫穆才又沉声说道:“河内公大军西进,陇右诸州皆遵军法行事。

日前境中有盗徒行恶,至今仍未伏法,李长史告令州郡深作警戒,一旦察觉有违反禁令城野游荡者,即刻击捕缉拿。虽不知两位使君因何而来,但请勿扰州郡牧治!”

王德闻言后羞恼之态更甚,而韩褒则连忙上前阻拦,下马亲自将王德坐骑牵引到别处,才又对皇甫穆说道:“某等入此是慰问先师,陇东后路人马近日仍会陆续有来。既然州府有令禁行,便且留此以待凯旋之师。劳烦参军为后路人马整备营事,以供入驻休整。”

皇甫穆听到这话,一时间难辨真假,脸色不免便是一寒,但还是按照李泰的交代回答道:“大军西征,耗使粮秣诸多,境内储蓄亦颇匮乏。请使君详细告知人马数目、停驻几时,以便州府筹给饮食物料。”

“人马数目稍有自有名簿递给,至于停驻几时仍然未定,总需等待河内公归后再决。”

韩褒稍作沉吟后,便又回答说道。

在将他们一行于防城中安顿完毕后,皇甫穆便立即告辞,离开防城后便直往州府直堂去见李泰,将相谈诸种向李泰详细汇报一番。

李泰在听完皇甫穆的禀告后,眉头也深深皱了起来,在得知这一路人马的身份之后,他心中便知事情不简单。尽管王德、韩褒主动来见,言辞间也不失和气,但抹去这层表象,内里却蕴藏着极大的凶险。

“长史,河间公等突然入此,应该是为何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