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35节(2 / 2)

“此道出入常行,早已经识途,何敢有劳大将军亲为导引啊!”

若是别人,李泰还能显摆一把大功臣的气派,但在于谨这里也实在没有什么好显摆的,远远便翻身下马,阔步疾行入前作揖道。

于谨也快走两步,两手探出平托住李泰的臂肘,同时笑语道:“此番东贼来扰,国中群众多数无劳无功,但伯山你深入敌境、痛击贼巢,以至于贺六浑掩面羞走,真可谓威壮快意!能来引领你这位将要名满寰宇的壮士归国述功,是我的荣幸啊!”

于谨这番吹捧调子起的太高,以至于李泰稍作自谦的回应两句都仍感觉是在自夸,索性打个哈哈,转又向于谨身后诸员打招呼。

紧跟在于谨身后的,是一名身材魁梧、神情严肃的中年人,在同李泰相揖礼见的时候,这人脸上也欠奉笑容,以至于李泰都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了这老兄?

经由旁人介绍,李泰才知此人便是长孙俭,镇守荆州多年,一直到不久前才被召回国中担任大行台尚书、分担并接替苏绰的工作。

李泰倒是得罪过长孙家,而且还得罪的挺恨,但主要是上党王长孙稚一支,同长孙俭没有太大牵连。至于其人对自己有欠笑容,李泰在稍作观察后便确定这家伙就是一个面瘫,无论面对谁都懒做表情。

长孙俭之后还有几名台府属员,李泰也都一一礼见,这才将视线落向站在最后方一人,赫然便是宇文护。

“李开、伯……伯山,恭喜你啊,得创大功,让人敬仰,让人羡慕!”

宇文护望着李泰,略失表情管理,虽是道贺,但语气里却颇透出几分言不由衷,可见此际心态有些失衡,或许在其内心想来,如今李泰所拥有的这些功勋荣光本来应该是他的。

打过招呼后,宇文护似乎也觉得自己神态语气太过着痕,连忙又强挤出更多的笑容,并感慨道:“前共伯山你商讨计略、竟夜不疲,当时光景仿佛就在昨日。

只可惜我临事而缩,没能坚持同伯山你一起并肩作战、共赴晋阳,但在国中听说你将诸旧谋一一实现,我也深感欣慰,总算没有辜负浪费你我那一番谋思,否则我可能要毕生遗憾了。”

这番话说的更加辛酸凄楚、怨念深刻,活脱脱一个苦心孤诣、壮志难酬的慷慨悲壮之士形象,仿佛没了我宇文萨保为你们操碎了心,你们这些家伙统统都得歇菜!

但他既然都这样了,李泰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语重心长的对宇文护说道:“今次扫荡贼巢侥幸未败,但所见贼势仍然凶顽难除,我等卫道王臣仍需守志不怠,萨保兄壮志可钦,我也盼望来年能与兄并肩作战、共驰疆场!”

宇文护心中的失落遗憾自非这区区几句话能够消解,但也明白自己并非今日主角,若再继续纠缠下去,可就要引人讨厌了,于是便主动向侧后方退了一退,让李泰和于谨一起并肩而行。

“几年前,我也曾沿库利川追剿贼胡,所见仍是遍野荒凉、人畜绝迹,偶有贼胡盘踞之处,其人其土亦皆教化难驯。但此番行来所观,却是大异于当年旧见,伯山你充实王土、化洽胡荒,同样也是一桩不容小觑的功德啊!”

于谨等人入此已有几日,也沿着库利川上下巡望一番,此时在与李泰谈论起来,便又赞叹连连。

讲到这个话题,长孙俭明显也来了兴致,凑近过来开口道:“日前入直台省,也曾阅览李开府于府中所存述事旧卷,印象便非常深刻。此番趁机入州实地细览,所见民生武备欣欣向荣,开府确是开边之良臣、治事之能吏!国中用士偏于武勇,杀生者不乏,活人者却寡少,仅此一桩,开府便胜于诸多莽夫。”

这话虽然也是夸赞,但长孙俭那冷口冷面的神情却又不免让人怀疑还有没有别的意思,总之同他交流就是有点心累,李泰要这么应承下来,也是有点得罪人。

几人道左闲话着,先让队伍中重要的人事入城安顿,期间于谨等人免不了提出要一睹被擒杀的刘丰等人尸首,李泰当然满足他们这个小愿望,便着员将运载刘丰等人尸首的车给驾驶出来。

“唉,刘丰生也算是逢变而起、叱咤风云的一时之选,威名赫赫的西土壮士,屡挫强敌、人莫能克,结果却见戮于少壮。后生可畏,良言不虚啊!”

于谨在看过刘丰尸体后,忍不住便感慨说道,又望着李泰叹笑道:“伯山英武勇毅,莫说贼众诸类,就连国中在事诸员,若有见争于途,亦需暂避锋芒啊!”

其他人闻言后也都纷纷点头称是,这话也实在不好抬杠,毕竟功绩实在是太亮眼了。

李泰算是结结实实享受了一把众星捧月的待遇,尤其于谨热情的像是他花钱雇来的水军头子,态度实在是热情的有点过分。

如于谨这般势位,自然犯不上对李泰这个新贵溜须拍马,而这过分热情的态度必然也是反应出了一些问题。

李泰稍加思忖,也能咂摸出来一些味道出来。

此番东魏大举来侵,韦孝宽共其玉璧城守军自是当之无愧的首功,毕竟承担了最大的压力且成功将敌军抵御在国门之外。当然李泰在晋阳一通折腾看起来更亮眼、也更让人津津乐道,但也都是建立在韦孝宽固守玉璧城的基础上。

但无论韦孝宽的玉璧守军,还是李泰所部人马,都不属于霸府的核心力量。换言之东魏这次大举入寇,霸府六军可谓是全无表现,这无疑让宇文泰、让他麾下一干北镇军头们都有些尴尬。

若仅仅只是面子上不好看还倒罢了,但今恰好是府兵制将要完全成型的重点时刻。

而西魏府兵是在原霸府六军基础上所发展出来的,也就是说府兵的上层人事制度其实已经早有预案,起码是获得了宇文泰与其众党羽们通过磨合妥协所共同认可的一个方案。

如果这个人事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什么不可预期的变数,那对最后所形成的府兵制度结构与军权的分配都有可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那么再来看,如今的霸府六军或者未来的十二军乃至二十四军,关陇豪右部曲已经充斥其中,若再加上韦孝宽这样一个关中土著当中的领袖人物,那接下来事态走向如何发展,谁能预料?

宇文泰当然不至于嫉贤妒能到抹杀韦孝宽的功绩,毕竟如今的霸府政权能够维系的一大核心就是与东魏对抗的军功,否认这一点就等于否认霸府存在的基础。

但他也必须要考虑到另一点,那就是韦孝宽此番防守玉璧获得大胜会给关陇豪右们带来怎样的心理感触?有没有那种“原来不靠这些北镇老兵们、咱们也能守得住关西乡土”类似的想法产生?

这也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身在那个位置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方面,所以在认可并褒扬韦孝宽功绩的同时,不让群众注意力过多的投注在韦孝宽身上,也是当下霸府需要进行的一个操作。

第0419章 心腹爱将

李泰这个身份挺取巧,名义上出身关陇,但其实同关东世族渊源更深。进入关西后他身上便又多了两个标签,一个是大行台亲自选拔任用的台府亲信,一个是独孤信青眼有加的户中婿子,算起来也得是大半个自己人。

如果说西魏内部各派系斗争已经达到了不能相容、你死我活的地步,那李泰这样一个骑墙派自然是各方都要下手的对象。

可今大的方针是内先协和、顺时而动,那李泰这个左右逢源的家伙做出一点骄人成绩,自然是花花轿子众人抬。

李泰如今势力也已经过了韬光养晦、猥琐发育的初期,这么大摊子人事产业摆列开来,藏是藏不住的,就连韦孝宽围城前夕都知道派兄弟来找他借粮。

既然如此,那也不妨高调起来,趁着官方下场造势,牛皮吹的再大一点,让大家对他更增敬畏,争取走到哪里都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到处都有人纳头便拜。

在接受群众吹捧的同时,李泰也不忘将部下众功士们向众人一一介绍。

这当中其他人还倒罢了,也只将此当作一场寻常的交际,但骆超这个资历深厚又抱负远大的旧将对此重视得很,自于谨往下与众人一一礼见,并将自己的资历旧事挂在嘴边说了好几次。

但他毕竟已经是落后了几个版本的旧时代残余,除了于谨碍于面子同他客套安抚几句,其他人也只将他当作一个被李泰解救回的降将,并未加以正视。

这不免让骆超大感失望,只在心中暗叹阔别此乡将近十年之久,如今归来却已人事俱非。

一行人闹哄哄的入了城,在城中用过一餐后便抓紧时间休息,以便于明早黎明便要动身上路。

散席之后李泰也将待休息,却又感受到宇文护那仍然难掩怨色的目光注视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