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37节(2 / 2)

北州此行你安心上路,归来再将经历详细告我,若有遭受半分刁难,我必十倍惩之!纵是千里名驹,毁我栅栏尚可忍耐,可若触我亲朋,留之大害!”

赵贵在听到这话后,不敢再多说其他,唯是点头领命。而宇文泰也没有再留他继续谈话安抚的意思,摆手示意他可以退下去收拾行装了。

对于赵贵、尤其是近年以来的表现,宇文泰的确是颇感失望。

人的胆量志气、胸襟格局,并不唯在事中显现出来,日常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便能窥望大概。

早年间的赵贵,可谓是料事周全、处事谨慎同时又临事不惊,所以才能在六镇兵变中保全自己和宗族势力,并在乡党之中享有不低的声誉。

特别是在宇文泰接掌贺拔岳旧部与大统初年稳定局势方面,赵贵真可谓是出了大力,甚至一度宇文泰对人对事都有了自己的决断,仍然还要同赵贵商量一番确认没有什么不妥,这才会放心的着手执行。

但人是会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际遇的改变,对人对事的看法也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无可避免,有的是好的,有的则是坏的,就连宇文泰自己也不能保证他初心如昨。

发生在赵贵身上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其抱负与担当都大不如前,自矜于当下的资望势位,小心翼翼、不敢以身犯险,甚至都会担心会不会被李伯山加害于北州,可想这种防范已经近乎偏执。

不过宇文泰失望归失望,对此倒也谈不上有多反感,反而因为赵贵这样的转变而对其更增添了几分信任而少防范。若到现在仍是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的架势,宇文泰反倒得仔细想想这家伙究竟想干谁?

当然,也是因为宇文泰自己听多了李泰那小子滚烫热诚的拍马屁,更兼身位使然,其实并不能很高的感受到李泰这几年快速崛起给这些霸府老人们所带来的冲击与压迫感。

午后时分,营卒们开始收拾行装、拔营起行,却并不是要返回华州,而是要渡过洛水、直往长安而去。时下已经到了腊月中旬,等到大队人马抵达长安时,差不多也要开始进行新年各种礼事了。

再上路时,李泰依然延续了昨日那种倍受宠爱礼遇的待遇,宇文泰着令将自己的坐骑赏赐给李泰骑乘,并不时召他登车同乘,讨论时事。

彼此间讨论最多的话题,自然是与东魏相关的。虽然这一次东魏大军被堵在玉璧城外不得寸进、后路还被偷了家,让人大干快意,但仍无改西魏霸府大军又被堵着门摁头输出了一番的事实。

宇文泰能与高欢对峙多年,且渐渐扭转自己的劣势,自然也是深有抱负,当然不满足于仅仅只是做到在东魏淫威之下的自保,常常是有化受为攻之想。

所以在同李泰这个刚刚对晋阳进行过实地考察归来的下属对话时,宇文泰也想听听李泰对于东魏的看法,大反攻的时机几时能够到来?

没往晋阳去前,李泰对东魏其实是颇存幻想且高看一眼的,认为方方面面都应该强过西魏。

但在实地走访一番之后,他却是有些失望。这倒也不是偷家之后的自大使然,而是内心里实实在在觉得东魏也就那么回事,晋阳兵很强,往往小股人马就能给他带来不小麻烦,战斗力委实不可小觑,但也仅是如此。

他虽是走马观花的游掠一番,但在这种应激状态之下所做出的各种反应,其实也能反应出一个组织内部很深层次的问题。

就他自己的感受而言,是觉得晋阳霸府的人事结构要比华州霸府更简陋,李泰在进攻晋阳和撤走途中完全感受不到有什么明确分工和执行。

当然这不足以论证晋阳霸府就差,恰恰是高欢的个人威望与权术更高,所以并不需要特意构建一个完整繁琐的霸府行政体系。而原本的历史上,北齐的制度建设也是到了高洋时期才有了一个系统性的奠基与建设。

还有一点让李泰印象比较深刻的,那就是北齐社会内部的隔阂之深,不仅仅只是种族之间的隔阂,还有阶层和群体之间的隔阂。

军民虽然共处一个空间之中,但却像是分在两个不同的次元,社会资源大量的向军队倾斜,虽然说西魏也难免这种穷兵黩武的作风,但是养军的压力较之东魏还是要小得多,大量的乡团私曲是不需要霸府承担日常维护成本的。

东魏赖以强大的六州鲜卑,在战争中诚然是能够将敌人撕扯粉碎的锋利爪牙,可是一旦对外获取到的资源不足,那就会势不可挡的消耗自身。

东魏的底子虽然较好,但也只是相对而言,更何况还有一个从上层的勋贵到底层的兵卒如此庞大的一个寄食群体,一旦同周边势力陷入长久对峙的情况中,自身便会承受极大的压力,内部会因为利益的分配不公而动乱不断。

高欢是幸运的,兵不血刃的从尔朱氏手中接过偌大的北镇势力群体,但他也是不幸的,他的道路以及他后代的命运在这一刻也就被注定,要么开着这架杀戮机器去扫平所有对手,要么就与之共同沉沦。

镇兵是东魏北齐政权的核心,其所有行为目的都是要围绕着满足这一核心的需求。任何与之相悖的,都将会遭到暴力毁灭。所以尽管北齐有着非常好的制度与律法建设,但却都是空中楼阁,因为镇兵们不需要。

整个东魏北齐,惟一一个有望突破这一宿命捆绑的就是文宣帝高洋,当高洋的尝试失败后,后来者也就只能摆烂自嗨了。

李泰自然不会将这些看法同宇文泰分享,只是专就宇文泰想要近期内找回场子的打算只能给一个否定的答复,你也别老想着去人家坟头蹦迪,咱们还是按部就班的先易后难吧。

起码在我这里,跟贺六浑相比是你赢了,毕竟高欢崛起时所面对的对手是啥玩意儿,而你面对的却是高欢啊。逆风开局干到统一六合,虽然最终功业并不由你克成,但也总算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就这么一路闲聊着,几天时间后队伍便抵达了渭水北岸,而朝中所派遣迎接的使者们也早已经等候在此,这当中便包括新授大司马并刚从陇右返回的独孤信。

当眼见到大行台车驾驶入渐近,而宇文泰一直等到李泰入前告请才停下车驾,在李泰搀扶落车之后便反手握住李泰手腕向此一众人员行来时,独孤信本来笑意盎然的脸色顿时一沉,旋即便冷笑两声。

第0423章 西河郡公

朝廷这次安排出迎的人员规模极大,单单仪驾队伍在渭水北岸便摆开数里,较之大行台入京队伍规模还要更加壮大了几分,若非两边仪仗队伍并没有剑拔弩张,否则还真有点两军对垒的意味呢。

出迎人员的规格同样也是极高,自太子元钦、广陵王元欣以降数名元氏宗王,独孤信、李虎包括高仲密这个挂衔司徒等等在朝大臣悉数在此。

“看来朝中也是热情欢迎功士凯旋呢!”

宇文泰落车后将现场情景稍作打量,旋即便微笑着对李泰说道。

李泰闻言后连忙又恭声道:“主上智珠在握、料定先机,使驭臣等再次挫败东贼攻势,为社稷消弭大祸,京中这些坐谈之客袖手而享安乐,自当具礼以敬主上!”

道理是这么一个道理,但往常宇文泰往来京畿,如此盛大的欢迎场面也是罕见,李泰当然不敢自大到将此归因于自己,于是便作此回答。

宇文泰在听完后也无做更多表态,大步走向正向此而来的宗室与朝士等众人,一行人碰面之后自然又是一阵礼问寒暄,然后才簇拥着宇文泰与太子这一对面和心不和的翁婿往左近帐幕中坐定下来。

毕竟大行台安危为重,他们须得等到台府卫士们过河入京将诸安保事宜安排妥当后,才可以将大行台礼迎入京。

这座帐幕内里面积不小,但所设置的席位却只十几个,在场单单元氏宗亲便有五六个之多,自然也就没有了李泰的位置。

趁着众人分席入座之际,李泰正打算行至丈人独孤信身旁见礼,刚才在外面的时候他便察觉到这老丈人明显的有点情绪不对。

他刚在人群后走出两步,已经落座于上方的太子元钦便抬手指着他笑语说道:“姑臧侯李开府,今天又见面了。”

“臣拜见太子殿下!”

李泰听到这话连忙从人群中侧身而出,再作拜言道。

“李开府免礼,你是为国效力的功士,不必这样的拘谨。”

太子笑眯眯望着李泰,旋即又感慨道:“日前相见之后,我便共身边几员近人道是李开府你器质不凡,将来必能为大才,若能蓄才于门下,待你功成之日必也能成一段佳话。只因那时你仍身有所系,我也未着侍员骚扰,不想短年之后,李开府便已经是脱颖而出、锋芒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