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58节(2 / 2)

渠盟的建立让乡土人事资源获得更加有效的调度,不再受限于大庄园经济的制约,让乡人无论产业大小,都能获得加入乡土资源整合、产业发展的机会。

当然,抛开这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不说,李泰对商原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通过自身势位的提升来庇护此间产业和秩序的发展。

大纺车所配套的纺织产业高速发展,让商原掌握了雄厚的资金,然后李泰又通过在陕北、陇右、长安等各处的活动,让商原所积累的雄厚资金换取到丰富的商品,以及各种先发的产业布局。

未来伴随着天下统一的进程前进,西魏北周的政令覆及更远,李泰的资望权位越来越高,商原的发展也会更加出众。总有一天,华州虽然是宇文家名义上的霸府所在,但内里却统统是李泰的模样!

他这里一边感受着乡人们的热情,一边畅想美好的未来,但很快就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处境,你们来欢迎我却把河岸码头全都给占据了,我又怎么上岸回家?这是热情欢迎,还是要把我赶出乡里?

好在河岸上欢迎的乡人们眼见李泰座船只在河中盘桓却不靠岸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当即便有李渚生、赵党长等指挥着乡丁将乡人们向后引出一部分,总算将码头给腾了出来。

随同李泰一起返乡的长史令狐延保不甚清楚李泰在乡里的声誉威望,眼见如此盛大场面便有几分如临敌阵,着员驾船越过李泰座船,先让卫兵们登上码头去列成阵势,这才请李泰登岸。

等到李泰踏足实地,留守商原的家人门生和众乡士们纷纷迎了上来,围绕着李泰便是一番礼见寒暄。

看着一张张熟悉、也有不那么熟悉的面孔,李泰自是倍感亲切。商原是他来到关西后首先立足之地,在他心目中也仿佛家乡一般,此时倾听着众多的乡音,心中很有一番游子归乡的喜悦与激动。

瞧着周遭热情高涨的人群,李渚生便面露惭色的说道:“阿郎成亲是家中大喜,仆暗计着不妨与众同乐,所以对阿郎归期也未作保密。但却没想到这么多的乡人闻讯赶来,局面便有些不好控制……”

李泰环顾周遭一圈后便笑语道:“去年东贼兵临玉璧数月,乡人想也担忧良久,眼下春耕稍闲,趁此聚乐一番也没什么大不了。虽然不能全都具宴款待,但社戏娱乐、肉羹胡饼尽量满足,乡人兴尽则散,不要暴力驱逐!”

众人闻言后连忙点头应是,虽然聚集到这里的乡人们非常多,但是如今商原大市也是洛水下游规模最大的乡里草市之一,从之前的商阳戍、如今的商阳防城一直延伸到商原北段,十几里沿河地带,货栈邸铺绵延其间,诸多商肆货品充盈,足以招待这些乡人。

趁着群众围聚于此,久在渠盟掌事、乡里人面广阔的吴敬义便在码头上登高喊话,把李泰的决定向乡人们宣告一番,乡人们听完后又是一阵鼓掌喝彩、欢声雷动。

等到新妇妙音娘子乘船靠岸,李泰亲将娘子扶上车去,自己也登车坐定,一众亲兵下属们才簇拥着他往商原庄上行去。

凡所途经,群众们纷纷避让开来,自发的腾出一条道路,并不断的将田野间所采集的鲜花香草往李泰乘车抛去。不多久,这架马车便被装点成为一辆芬芳鲜艳的花车。

妙音自非第一次来到商原,但在感受到车厢外道路两旁群众们的热情后,俏脸上也满是自豪,望向李泰的眼神中更充满了仰慕:“这么多乡人来欢迎夫郎,我家积善比山高、比河深,来年一定越加兴旺!”

说话间,她更将两臂紧紧环拥着李泰的胳膊,眉眼间满满都是对未来的憧憬。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也笑起来,直从车窗处取下一朵朵鲜花,将这些鲜花编成一个花环带在了娘子头顶上并作笑语道:“我家势兴旺那是一定的,但家业能兴也绝非一人之功,娘子于内也大有可为。乡人们这般欢乐,可不只是欢迎我归乡,也是来贺我户中终于有了一位贤惠美丽的当家娘子。”

妙音听到夫郎这番夸奖顿时便又笑靥如花,略带羞涩的回答道:“他们根本都不识我,哪里知我是不是美丽贤惠!只不过爱屋及乌,认定能配得夫郎的必然不是俗常女子。我今当然不算最好的,但是久伴着夫郎,近朱者赤,总会变成很好的……”

第0465章 当州首望

如今的商原较之李泰最初落脚时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样子,而商原庄所生活的人口也从最开始的一百多人,到如今在附庄籍的便有五千多户,长期定居于此的更是多达数万人。

这么多人口的增长,第一是李泰通过诸次战争所获取收编到的士伍俘虏,既有关中各处的强梁匪寇,也有陕北诸州所俘获的稽胡丁口。第二则就是随着商原工商环境的改善,外地自然流入的行商和游食等等。

真正在当地所荫庇扩充的部曲士伍则非常少,这当然是因为李泰深谙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

商原本就在华州霸府眼皮子底下,他如果公然荫庇众多人口,以至于州郡编户大量流失,那自然是在公然挑衅此间的官方力量。

虽然此间武乡县令、包括州郡长官都和他颇有交情,可若是自恃交情便无底线的侵犯别人的职权,这种朋友翻脸也快了。

但是武将通过战争俘获人口而收编为士伍,本就是时下公开的规矩,只要不是杀良冒功、又或者掳掠官府在编的均田户,便算不上是什么忌讳。

至于说外州流入的人口,本身就不归此间州郡管辖,虽然说州郡官长也有收编流民的政绩需求,但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华州本就人多地狭,没有太多荒地可以用来招抚流民而授田编户,这些人口被李泰招募过来入其工坊做工,既稳定了地方治安,官府还能从他这里获取一部分赋税收益,官府也是乐见其成。

至于说在乡里聚集数万民众,会不会引起霸府的警惕与驱逐,这也是多虑了。

商原虽说区域不算太大,但东西南北直径也有着几十里,分布着许多豪族庄园邸业,数万人口分布在此间,又不是几万带甲之士整天聚在一座山头上,其实也不算多么的引人注意。

更何况李泰产业众多,这些人口平日要么在工坊做工,要么往返各地运输物料,就连他自己也得翻阅庄园计簿才能了解准确情况,外人更是难能全面了解。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商原的居住环境也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原本坡前的庄园屋舍早已经不足居住,附近的油料工坊等也转去别处用工,故址则用来扩充庄园屋舍。

好在李泰之前专为贺拔胜休养而造的山谷别业保留了下来,且还沿着山谷走势向外扩建了许多圈,最初的别业被栅栏圈禁起来,作为李泰归乡的住所。至于那些扩建的范围,则就给李渚生等这些庄园核心管事们居住。

这座山间别业也承载了妙音许多的回忆,当再故地重游,许多沉淀在脑海中的记忆画面很快又变得鲜活涌动起来。

只是在见到那些记忆之外的加设建筑后,她心中便有些不乐,当听说是因为人口增多、塬上土地不足才如此的时候,这小娘子便慷慨的一指山谷东面说道:“塬东的庄子还有许多闲土,这里安置不下的人事都可以安置那处。”

听小娘子这么说,李泰才想起来他们家的大富豪可不只有他一个人,这小娘子妆奁也是丰厚得很。商原东侧那座庄园,也是其陪嫁产业之一。

那座园业虽然不比李泰这边经营的更好,但是彼此位置相邻,便可以就近互补,整个商原将近一半的范围都成了他们家的产业,人事产业调整起来自然就方便得多。

李渚生等户中老人们听到这位小主母如此豪爽大气,也都纷纷面露喜色,直叹夫妻同心、兴家有望。

李泰将娘子送入别业内堂,留下李渚生的夫人等庄上女管事们作陪,自己则转赴外堂去同群众们聚坐一堂,把酒言欢。

李渚生作为从河北一路追从至此的老家人,即便李泰常年宦游在外,也将家事打理的井井有条。

吴敬义、赵党长等渠盟掌事,也都奉从李泰的指令和规划,立足于乡里,积极发展渠盟事务,使得渠盟的人事规模扩大许多。

李泰之前职权所限,难能在名位上给予他们更多关照,如今已是开府,便各自给予他们一个府中职位,既是拉近彼此的关系,也让他们能够夸耀于乡里。

武乡县令杜昀之前秩满转迁,郑满则在李泰的支持下担任了县令一职,今日特意推开县府诸事,赶来商原庄上道贺,但在几杯酒水下肚后,感慨的却是自身的际遇:“某本县中不才下僚,若非当年幸与郎君相见,岂敢望今日之人面风光……”

旁边吴敬义见郑满激动得有些失态,便举杯笑语道:“县尊此言实在太谦虚了,天道酬勤、恒有所验!若非当年县尊不辞辛劳的勤走乡里,让郎君能够落户此乡,又焉有之后的人地相得、乡情大进!”

众人闻言后也都纷纷笑语附和,举杯向郑满祝酒谢其为乡里引来麟趾凤声,从而才有了今日的乡土大益。

众乡士们对如今的乡情秩序喜乐满意,但也有人并不满足于当下。

随着宴会的进行,赵景之、杨钰等几名之前被李泰留在乡里管理各项产业的年轻人们互相打着气走上前来,满是期望的对李泰作礼说道:“郎主在外功勋更壮、声誉更高,仆等仰承郎主庇护,少壮当年却闲养乡里,实在惭愧,恳请更追从郎主离乡就事,鞍前马后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