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60节(2 / 2)
三百余万石资粮,颗粒背后都是尚义民众拳拳之心,主上宣治国中,诸州郡官长教化境内,才有今日官民和谐、共造大计的盛况。臣所趁者此,不敢独受主上如此盛赞。”
他如今倒是不怕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关键这件事本身就不像表面这么简单,州郡卖出的官产和霸府收得的货资,基本上都是在他手上倒腾。
眼下局面倒是皆大欢喜,可若宇文泰因此责怪其他官员无能,惹得那些被责罚的官员审查下去,怕就要暴露出什么问题出来。所以李泰得了实惠就好,荣誉则还是要跟大家共享。
因有巨货入库,宇文泰本就心情大好,而李泰这番针对政治和人心的议论夸赞更是说在了他的心上,顿时便越发的眉开眼笑,并且当堂表示道:“此言确是中肯得体,因为国有善政、上下调和得宜,所以国有丰储、藏富于民,而今国之有需、八方输济,实在是善莫大焉!待到岁终入朝,我必奏请陛下嘉奖善政,凡所内外在事者赐秩以赏!”
堂内众人听到这话,也都纷纷开口附和,各种彩虹屁拍的宇文泰更加欢快、几乎快要迷失自己,唯有李泰嘴上笑着,心里却颇生感慨。
如果说这些钱粮果然都是从民间收聚而来,那真说明关西民众对西魏政治和国运的确是信心十足。可问题是,这当中大部分都是来自李泰自己的粮仓。
去年他便开始在整个关中范围吸纳粮食,最雄厚的时候积粮八百余万石,尽管之后陆续的消耗流通损减许多,但今输入台府的仍然不到他所拥有的一半。
他倒是很想再趁机卖给台府更多,但关内诸州优质的资产就这么多,他要全揣进自己兜里也会让后续州郡财政状况持续不振,这自然也不符合共同发展的原则,尤其西魏上下出了名的凶横不讲究,所以还是得适可而止,我吃肉大家也得都有口汤喝。
至于剩下几百万石粮食,倒也不愁发卖行情。
粮食本就是社会的稳定基石、民众生存攸关,尽管接下来数年关中仍是大稔,但接下来的侯景之乱搅动天下不安,积谷备乱也会是一个主流的思潮,李泰再想掌握这么多的粮食,那可有钱都买不到。
宇文泰自然不知暗地里有李泰这么一个大财主关照他,或者说虽然知道李泰颇有资产,但也决计想不到李泰竟然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能掌握这么多的资源。所以这一项政策的推行竟然如此大获成功,也让他欣喜不已。
有了这样一笔庞大的进项,他自然不耐烦再去倾听其他属员那仨瓜俩枣的政绩,当即便叫停了这场内政会议,屏退众台府属员,并将一早便已经等候在此的几员大将召入进来,李泰这个后军大都督当然也在其中。
几名将领阔步登堂,抬眼便见大行台满脸笑容、气色不错,想知心情必然也是极佳,唯独一点就是望向李伯山的眼神粘乎乎的尤显亲密,搞不清的怕还要以为李伯山之前娶的是他家闺女。
接下来宇文泰便将财大气粗发挥到极致,一待众将落座便抛出一个重磅炸弹,着令霸府中军四府自即日起一旬之内便将在籍营士中除了参戍河防的之外,其他的尽聚营中待命。
此言一出,不独诸将惊愕,就连李泰这个霸府榜一老大都大感意外:你这是想弄啥嘞!
中军下属四府在籍将士基本在两到三万之间,但大多数时候营中都不会满编满员,基本只会维持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规模,其他的是河防一部分,然后在城休养一部分。
如此既是为了劳逸结合,也是为了降低养军的压力,将士不在营中的话,霸府是不需要足额供给饮食的,或者是一半,或者干脆就不给。毕竟只有知道饿了,知道哪里有吃的,才会听话、服从命令。
但今大行台要将中军除了河防兵之外尽皆聚集在营,那可是多达七八万将士,若再加上配套的民夫役力,数量无疑会更加庞大。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不说有什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单单人吃马嚼一天的消耗就已经非常惊人了。
三百万石资粮还没有尽数入库,宇文泰便一副按捺不住要搞大事件的模样,这家伙本来已经是又穷又横,这会儿穷人乍富,老对手高欢又已经唱完了敕勒歌,怎么看都有种要作一把大死的模样啊!
正当李泰这个榜一大哥心内暗自思量现在提桶跑路还来不来得及的时候,宇文泰果然又不负众望的提出了他下一步的目标,即就是东魏在河内所设置的屯兵重镇河阳城!
听到这里后,李泰便忍不住的倒抽一口凉气,这特么三百万石粮食砸进去,事情好像彻底砸岔劈了,河南已经浪不开宇文泰了,这家伙在看过老冤家的谢幕表演后,居然也想给自己弄个快乐城!
第0468章 莫忘邙山
河阳即就是指河的北岸,而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则就通常是指位于洛阳北面、横跨黄河的三座兵城。
这三座兵城分别是位于黄河北岸的北中城、河中沙洲上的中潬城以及位于南岸的南城,这三座兵城统称河阳三城。
三城当中北中城建造于北魏年间,而中、南两城皆造于东魏时期,为的就是应对东西对峙的局面,而且北岸的城池也在同一时期进行了扩建,三城之间彼此以河桥相连接,构成了一道横跨大河的攻防战线。
因为河阳三城的存在,西魏即便占据了河洛地区也不谓稳定,因为东魏大军随时都可沿着河阳三城源源不断的南来交战。而西魏如果想立足于河洛继而踏足河北,河阳也是一条必由之路,东魏军队只需要扼守于此,便能阻拦住西魏大军的北进。
所以河阳对于东魏的重要性,并不逊于玉璧对于西魏的重要性,若是针对邺都朝廷而言甚至还有过之。宇文泰作为高欢的铁cp,能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想到夺取河阳,真的是给人一种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可问题是,眼下的西魏如果将河阳作为进攻的目标,极有可能也会重蹈高欢覆辙。不对,是一定会比高欢更惨。
高欢落败于玉璧,那是因为防守玉璧城的韦孝宽牛逼,而不意味着西魏整体都牛逼。
如今虽然西魏已经是初步完成了中外军的整合,但实力也只能说是比邙山之战刚结束时那惨状有所发展,究竟恢复多少、是超过了还是仍然不如邙山之战前的实力,仍是一个未知数。
河阳的战略意义不只在于扼守大河、雄奇有加的地理位置,更在于其背后源源不断的东魏人马。
此地作为东魏的国防命门之一,且不说眼下驻有多少人马兵力,即便西魏奇兵突进攻夺下来,势必也会引起东魏国中的震惊奔援。
那时候东魏政权真正的心腹大患可不再是作乱于河南的侯景,而是冒头于河阳的西魏,存亡之际当然是要举国来攻!
烂船还有三千钉,更何况如今的东魏还远谈不上是烂船,即便不说邺都朝廷,单单晋阳霸府的力量便绝对不容小觑。
当然,若从乐观的角度看来,如今的晋阳霸府大军新败、高欢又生死不知,再遭遇侯景这样尾大不掉的老臣宿将举兵为乱,势必会更加动摇高澄这个初执霸府之人的权威。
如今邺都的禁军力量被抽调南下平定侯景的叛乱,而河阳唯一可以倚仗的便是晋阳的援军。但晋阳兵乃新败沮师,就连晋阳都大遭寇掠战乱,这些士卒们愿不愿意奔援河阳、即便来援又能有多少士气斗志?
反观西魏这里,在大行台数年如一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之下,中外大军齐备,霸府一道声令便聚敛资粮数百万石,足见战争潜力巨大而且人心可用!
敌我情势鲜明有别,若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敢制订一个宏伟的战略目标并放手一试,那可就实在太让人失望了。
宇文泰提出这个战略设想后,便微笑着环顾在堂众人,眉眼间洋溢的神采很有几分扬眉吐气又或其他的意味,日前侯景新降时,他只流露出几分要再进据河洛的意图,便已经遭到诸将的劝谏,对此乏甚热情。
可是如今两个多月时间过去了,东朝憋了这么久也只是在邺都派遣一支人马南下平叛,但是晋阳霸府却没有什么实质性举动,首先是验证了高欢死亡这一事实,其次就是其继承人高澄根本就接不住这个盘子。
如今这个局面之下,宇文泰也想听听诸将即便不愿附和此计,又有什么新的理由反对。
他抬手一指席中李泰,旋即便笑语道:“李侍中前奏府中业已集聚粮资三百余万石,足以支用巨万大军期年之耗。如今贼众或因高贼之亡而略合哀兵之情,但侯景之叛乃其肘腋之患,群情惊疑、各不自安,恐是不能共事艰难。或是有言侯景此徒奸险狡诈、反复多变,然邺城六坊之众亦多顽强之徒,短时之内想是胜负难决……”
宇文泰不只讲到了自身如今优越从容的局面,也将诸将或会加以劝谏的说辞列举一番。但不说这些还好,这一历数反而显露出其人对于当下局面乐观的有点过分。
别的不说,人家东魏怎么不算哀兵?虽然有侯景在外跳闹,可你接贺拔岳班的时候,大家也并非全都一心一意的认定了你啊。
至于说判断侯景可能会和邺都南来的平叛人马纠缠良久,这更乏甚力据。北魏中央禁军战斗力衰弱之势由来已久,即便是瓦解成为如今的东魏西魏,这一情况也没有扭转改变,否则还轮得到你们这些镇兵瞎闹腾?
不过诸将一时间还没来得及联想这么多,只是在听到已经筹措到这么多资粮的时候,便都下意识望向李泰以求佐证。
在见到李泰点头确认后,便不乏人已经面露喜色,若干惠等几人都纷纷起身叉手请战,唯中军大都督李弼仍然安坐在西,没有急于表态,只将视线望向之前便一直在堂的于谨。
不只李弼,其实李泰也在观察着于谨的神态反应。越是这种扑朔迷离、变化多端的情况,越是考验一个人的想象力。当然这所谓的想象力可不是全无依据的自嗨,而是对各种线索讯息进行梳理汇总并作延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