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290节(2 / 2)

至于其他的部将们,诸如高乐、梁士彦、史静、贺若敦等等,大凡能够带上的,自然全都带上。包括之前在事其他军府的郭彦,李泰也活动一番调到了自己麾下来。而像皮景和这种非常规手段获得的,李泰也都安排给了低级兵长的军职开始任用。

除了这些人之外,近来也有一部分之前从晋阳解救回来的邙山战俘,今又陆续编入霸府中军之人,各自在军中立足下来之后,也不乏人前来拜谢李泰并请为门下。

即便不考虑职事配给的部属,如今李泰麾下略带私兵属性、能够随时调度起来的部将们,已经是非常可观了。这些都还不包括仍然留在陕北的李雁头、李到、毛世坚、刘平等等,和将要跟着崔訦前往北州的李允信等人。

文武属员班底整理完毕后,接下来最为重要的便是物资了。

李泰此去荆州,自然不会像前任那般畏服乡情、委曲求全,他是需要快速有效的整合荆州当地势力与资源,尽量在侯景之乱彻底爆发之前将荆州打造为一个南下用兵的大基地。

同地方豪强们打交道的经验,李泰倒是颇为丰富。

但他也知道此去荆州恐怕较之别处还要更加凶险困难一些,因为荆州所在的南阳盆地本就是土豪巨室的历史发源地之一,汉光武帝刘秀和他的小伙伴们可都是从这片土地走出继而争霸天下。

所以从两汉时期开始,南阳土豪们便是天下最难缠的群体之一。虽然时代变迁、新旧交替,那片土地上的豪强已经不知道换了几茬,但是民情风俗总会有一定程度的保留。他所要面对的恐怕不只是一群土豪,还有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的一些传统秩序。

而且荆州地当两国交界,西魏虽然名义上占有彼处,但也还没有建立起绝对的优势。那些地方豪族们恃此地理而首鼠两端、希望左右逢源的操作必不会少,所以这番打拉对李泰而言也是非常考验操作能力的。

无论如何,他此番前往荆州,必然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会与当地土豪势力处于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未必能够有效利用地方上的资源,因此在出发之前准备周全也是有备无患。

首先自然是粮草,如今包括商原在内的洛水一系列粮食加工产业的产量已经是非常可观,去年囤积的粮食也有相当一部分都转化为易储易运的粮饼。

堂堂关西粮王总不可能让自家部伍饿着肚子,所以李泰便将大量的运力准备用来运输食物,第一批保守估计也得一万人马一年之食。

除了粮食,另一大宗便是布帛之类的硬通货。商原这方面的产量也是逐年增长,在关西诸类产业中可谓一枝独秀,而结果就是关西整体产业和生产力不能匹配,生产的布帛却不能换来充足的商品。

当然在李泰各种努力下,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不过也需要他持续不断的去开辟新市场。此番前往荆州,他当然也不能忘记这重要任务。

尤其在侯景之乱前这两年时间里,趁着江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环境还没有遭到严重迫害,有货就扫那就对了。

别管是什么商品,只要能够大量捏在手中,无论是救济招抚那些受战争迫害而流离失所的江南百姓,还是和萧家那几个藩王进行政治性的交易,都能获得超出预期的回报。

所以接下来这段时间里,李泰不只是再做关西粮王了,他要做整个长江中下游挥金如土、财大气粗的榜一老哥!

粮草钱帛准备妥当了,其他的物资倒是不必太过着紧。毕竟讲到生产力和生产水平,西魏是后三国当中最废的,只要有钱,完全可以南下之后再做筹办。

所以李泰仅仅只是从陕北调来了五百多名军器工匠,用来维持他部曲军队的武装水平,其他的物资则就没有准备太多。

在筹备这些人事的时候,李泰也带着表兄崔谦一起再入台府拜见大行台,更加仔细的讲述了一番思路计划。而宇文泰对于他们的禀奏也非常满意,连连发声赞赏。

正当李泰以为事情已经板上钉钉、任命不日便要下达的时候,接下来大半个月的时间却都完全没有了下文。

眼见时间都已经进入九月,他所召集的人员物资也都已经悉数到位,可是大行台那里却仿佛完全忘了这一茬,李泰便不免有些抓瞎:我他么都人事到位、枕戈待发了,你这臭黑獭要是忽悠我,那老子可就得清君侧、除霸府了,要不然下不来台啊!

正当李泰心情越来越忐忑的时候,独孤信部将李屯却率领千数名精锐骑兵从陇右返回华州,并来拜见李泰道:“主公知郎君将要出镇荆州,心内亦深感欣慰,特使仆率领门下精卒千名追从郎君南去荆州建事立功!”

李屯返回之后的第二天,李泰新的任命便也正式下达:都督三荆二广南雍平信江随二郢淅等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第0528章 虏廷新锐

从台府中领受任命之后,李泰也不顾上同那些闻讯赶来道贺的台府佐员们寒暄,第一时间返回家中然后便直入内堂。

内堂里,妙音娘子正身着一袭石榴红的襦裙坐在案后,手提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听到李泰行入的脚步声也只是抬头望了望,然后便又低头书写起来,模样很是专注认真。

李泰轻手轻脚的坐在侧席上,偷眼瞧瞧这小娘子俏脸上神情恬淡安详,心内先是一宽,继而便有几分不自在。

他直将刚从台府领到的任命文书并告身等摆在自己面前案上,接着便轻叹两声,却见那小娘子只是向此瞥了一眼却不追问,便忍不住开口道:“娘子昨日今早没去前堂听家人议论?”

妙音娘子听到这话,笔势便顿了一顿,片刻后才开口道:“我今还有正事要做,稍后再同夫郎谈论此事。”

李泰听到这话,心中更有几分不爽,看来这小娘子不是不知自己即将赴任荆州一事,结果却仍无动于衷的样子。

他之前还担心娘子知道这件事后难免伤感,所以才隐瞒不告,希望自己在获得任命之前都能开开心心陪着娘子生活一段时间,接到任命后更在第一时间赶回来打算安慰娘子,现在看来似乎自己是有点多虑了?

他这里尚自有些吃味,闷坐席中好一会儿,当再转头望去时,却不知小娘子何时已经放下了手中的笔,正两臂搁在案上、单手托腮的痴望着他。

“这是忙完了?我瞧瞧是什么正事!”

李泰半是尴尬、半是不忿的走向前,而那小娘子也两手捻起铺在案上那已经写满了字的纸张递给李泰,并颇为期待的说道:“夫郎瞧得出我在筹算什么?”

李泰有些心不在焉的接过那张纸,随意扫了两眼发现写的多是一些人名,待又仔细一瞧却发现这些涉及到的人名全都是自己的下属,每一个名字后面还罗列着他们的住宅地址以及户中人丁情况,心中顿时便大感诧异:“娘子这是在做什么?”

“夫郎将要出镇外州,归期不知何时。此去群属想必也会追从前往,这诸家群众便也因此长相分别。妾知夫郎专注于事、志在立功,但人的意趣、处境各不相同,未必人人都能意会体谅,或许就要抱怨将主贪功、不恤征人。”

妙音娘子板起了小脸正色说道:“之前夫郎出征在外时,妾便走访门下共事者几家,见到诸家人情处境都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此番夫郎又要出征,妾便想着邀聚共事诸家家眷且入户中做客一番,各将忧困款述一番,能助则助,如此让他各家夫主追从夫郎用事时也能专心致志、没有后顾之忧。”

李泰听到娘子这番用意,自是颇为感动,尤其看到纸上几乎罗列近百名他的麾下属员、各自家庭情况也都清晰分明,足见娘子在做这番背景调查的时候是真的用了心,李泰自己对下属们的家庭情况了解却远没有这么多。

“要查问出这些事情,娘子也是费了心思吧?”

他这会儿心中忿意早已荡然无存,直将这小娘子揽抱于怀中,望着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笑问道。

小娘子脸庞贴在李泰的胸膛处,闻言后便不无自豪道:“妾能做成这些,也是勤劳得很,尤其这些人家并不聚居一处,华州、长安多地都有。有的乡籍太远,妾也难能访问,只是仔细察访一番,暂且收录起来……”

李泰没想到自己上次出征前只是随口一说的事情,这小娘子便一直认真记着且做了这么多,忍不住便又感慨道:“我虽然在外号令群徒,但真正能将人心收为我用的却是娘子。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夫郎这番夸奖,我确也能当得起几分。妾虽然不是精明周全之人,但能趁闲无事、可以用心思索能为我家、为夫郎做些什么。访问诸家时,也见别家当家娘子或是比妾更加端庄,但也有比妾更见拙劣的。我家夫郎乃是人间雄才,当然也要匹配人间极好的女子!妾虽称不得极好,但也仍在努力啊……”

听到夫郎这番夸奖,妙音娘子便也一脸认真的回答道,但旋即语气又转为低沉:“昨夜李屯入户来见,妾便知夫郎又要远行。夫郎不早告诉,想是恐怕妾伤感难过。今天匆匆返回,也是为此忧计吧?

妾又不是不知冷暖是非的小童,已经是户内当家大妇,又怎么能滥使邪性、阻我夫郎立功?只是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夫郎一定要提早告知,不要让妾骤知消息、懊悔之前纠缠太甚,没让夫郎在家更多休息!”

讲到这里,这小娘子语调突然哽咽起来,俏脸直埋他胸膛中,握起的粉拳也不断砸下来:“坏、坏夫郎,为什么不早告我?我还道你今秋都不离家,暗计着过几天入山猎雉采羽,织成羽衣寻人炫耀……羽衣没了,我也、我也不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