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01节(2 / 2)
这个禁奴令所配合着的就是扩户令了,先检索旧籍,确保见籍之民都切实存在,若有隐没即追讨归籍,后扩流人,凡境内人民非奴籍杂户罪犯者,登录见籍之后即刻授田。
用豪强们出人出力所建造起的耕垦资本,反过来再和豪强们竞争他们所荫庇的部曲人口。至于前所垫付的资财,则就通过行政罚款等手段陆续收回。
这一系列的政令实施下来,必然会造成豪强部曲大量流失的情况,或许一年、或许两年。总之只要沔北这里大环境能够保持平稳,农业耕垦持续发展,民户们总会脱离豪强荫庇、重新入籍。
等到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便可以发布政令、抄没荒产,凡所在荒三年以上的土地,尽皆没官,用作授田。没有了足够的部曲人口,豪强所拥有的土地必然会被逐步蚕食。
这是接下来几年时间里,李泰给荆州所制定的有关人口和土地的基本政令轨迹。实施起来未必会一帆风顺,毕竟整个天下大势在接下来几年都是剧烈震荡时期,但即便是发生什么波折偏移,李泰也有足够的力量将之重新纳入正轨。
他在直堂这里又跟崔谦一起将接下来的政令脉络梳理一番,以确定具体实施的时机与需要注意的事项。
可当看到崔谦一脸倦容、眼含血丝的模样时,他又不免有些担心:“崔长史要不要休息几日?让府员们各领案事,表兄你总览大概即可。”
“在事人员全都履新未久,事程之内仍欠磨合。一旦发生什么疏漏,难免就要误事极深。”
崔谦闻言后却摇头笑语道,旋即又望着李泰颇有感慨道:“同阿磐你共事之后,我才深知你能拥此盛名确是实至名归。荆州百事荒废之地,你却能够从容料理、化繁为简。我等受事群众看似繁忙,实则都在你规划之内将勤补拙。你能任守此方,是沔北百姓之福,我等受命府下,也是我等之幸啊!”
李泰听到这番赞言后方待谦虚几句,已经担任他帐内都督、一直随行在侧的少年梁睿也忍不住开口附和道:“旧在台府,大行台常言西河公乃是谋国雄才,关西老幼群众罕有能及,告我若能追从得授三分,便不患创功自立。
随行入镇以来,深感大行台所言不虚,使君谋略如渊似海,内外群众俱在掌内,我所见虽然短浅,但却如人仰视穹宇浩瀚!”
听到梁睿语调略显激动的一番话,似乎是已经在心内酝酿许久、终于找到机会倾诉出来,李泰不免有些哑然失笑。
他自知这小子身份颇不寻常,自幼被宇文泰收养户中、待若子侄,安排在自己这里也有继续栽培的意思,当然也免不了是做一个小耳目。
结果这小子跟随自己来到荆州未久,已经一副小迷弟的样子,也让李泰自感他果然是魅力十足,你们要再这么惯着我,那我可真不客气了!
第0550章 五年之期
正当荆州百姓还在热火朝天搞建设的时候,来自华州霸府的使者陆通和长孙俭也抵达了荆州城。
李泰接到信报的时候还以为自己看错了,陆通几年前便入朝任官、也有代表霸府监视朝廷的意思,等闲不会出使。而长孙俭则是被大行台召回填补苏绰离世后空缺的霸府心腹之一,同样也不会闲的到处游走。
此番大行台却直遣这两员来到荆州,可见大行台对于荆州事情的重视。当然也未必就是重视荆州,关键还是李泰太能折腾了。
一行人风尘仆仆的来到荆州城外,见到笑脸相迎的李泰时却顾不上寒暄,陆通翻身下马便板着脸盯住李泰发问道:“大行台着我再问西河公,之前奉表有‘五年可定襄阳、十年即平江陵’之语,究竟是确实有计,亦或者狂言邀宠?”
陆通神情语气全都严肃的不得了,可见绝不是随口一问,也代表着大行台对李泰吹的这个牛逼既期待盼望、又不敢置信的心情。
“在职奏事,唯据实言之,岂敢欺罔主上视听!”
李泰听到这问话后便也正色回答,旋即便又对陆通笑语说道:“绥德公识我非是短年,我几时为了竞艳邀宠便作夸言?五年可定汉沔、十年进图大江,若是所言不成,甘愿领受惩处!”
说话间,他又转望向同行而来的长孙俭说道:“长孙尚书久镇沔北,应知此乡人物积储不俗,若加善用,进图南疆绝非难事。”
长孙俭却并不接他这话茬,而是皱眉说道:“前时行经湍水、淯水诸流,多见劳役用工,请问西河公是作何兴造?”
“秋冬水枯农闲,趁时修浚渠池,以备明年劝耕兴农。”
李泰话音刚落,长孙俭又急不可耐的开口说道:“我知西河公擅长营造建事,但是否也应该体察民力、切忌劳民伤物?荆州籍户尚未足万,经年劳累、岁尾仍不得安……”
长孙俭坐镇荆州数年之久,对于此边情形当然是深有了解。他之前便不怎么认同让李泰出镇荆州,此番出使沿途见到州内多处用役,便不免觉得李泰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心里便很有几分被黄毛偷家的羞恼屈辱感。
听到长孙俭的质疑,李泰心中也不爽得很,你这家伙在荆州蹲了这么久结果全无建树,老子接手你们这烂摊子、自己努力用功还不行?
“荆州前治无功,的确是让人遗憾,但这也并不是让人裹足不前的理由。否则州治都恐不稳,遑论进望江汉!我将此道理遍告境内群众,众乡贤义士们也都深有同感,故而群策群力、造福乡里,全都争先恐后、不以为疲。”
李泰也不客气的望着长孙俭回答道,顺便阴阳对方两句:“正如长孙尚书所知,若只凭前治区区之功,又怎么能兴造事业却不触乡怨?”
长孙俭听到这夹枪带棒的回答后,心中自是甚感羞恼,当然也不相信李泰这番鬼话,若州内这些豪强蛮酋们果真如此深明大义,他又何至于坐镇数年却无功可夸!
见长孙俭低头沉默起来,李泰便也不再计较不休。且不说两人不同的性格和主张,单单如今自己是外镇方牧、人家是居中近臣,真要搞得矛盾太大、不可调和,不断的被人打小报告,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好处。
他率领群僚将此一行人引入州府之中,途中陆通则仔细询问了一番之前出击襄阳的始末,听完之后又忍不住感叹道:“伯山果然少壮果敢,试问谁能入镇伊始便翻转逆势、扬威御侮于敌境?主上于朝知你壮功之后,也都欣慰不已,自谓此番确是选用得人!”
漂亮话说过了,他便又提议去看一看从樊城迁回的那些军民,同时又将话题引回:“伯山你弃守樊城而归师荆州,国中也并无杂声指责,毕竟两处制度不同、民情如堵,望似近前、实则隔山,纵然一时因强据之,但久后恐怕难以兼并我有啊!所以你前作五年之约,是不是有些过于乐观?”
这一次陆通再作发问,便不再像之前那样严肃,只是朋友间的谈话,而且语气中还有几分规劝之意。以李泰如今的功勋势位,哪怕没有新功加持,那也已经是大多数人需要仰望、寻常人难以企及,实在没有必要搞这些过于狂妄冒进的构计。
李泰之所以给大行台画上一张大饼,当然不只是为的过嘴瘾。
时下已经是大统十三年年尾,南梁的内乱即将发生,他画的这张大饼兑现起来难度也并不算大,但在事前就勾画出来,则就不免让人或振奋期待、或充满怀疑。而他则可以借着宇文泰对此的期待,获取到更多的自主权。
就比如之前拿下樊城却又放弃这件事,虽然陆通说国中没有人就此指责质疑,但估计也是被他吹的这个五年计划带偏了注意力,顾不上计较弃守樊城一事。
否则单就这件事,他可能就得做好接受台府三番五次遣使质问的准备。这么做合理不合理还在其次,关键是借此强调霸府威严、敲打镇边大将。
李泰当然不想凡事都要向霸府请示、做起事来束手束脚,而想要让领导放任权力,那自然就得彰显自己的价值,想办法把牛皮往大了吹顺便来波pua:老子帮你谈的是几百个亿的大买卖,你还让会计查我出差花销,是不是不当人了?
不过像陆通这样的质疑也是正常,李泰也没有再卖弄他对未来局势演变的分析,而是让刘方贵这个南梁降将亲自现身说法,向陆通讲述如今的雍州乃至于整个江汉地区矛盾之复杂与深刻。
南梁内部本就矛盾重重,再加上刘方贵在讲述的时候也带上了很深的个人感情立场,真可谓是口诛笔伐。就连李泰在听完都都不免感觉南梁已经乱成这逼样了,五年计划都做的太保守了,而陆通也是听得极为入神。
长孙俭并没有跟他们一起来视察樊城军民,想是去了别处找其旧部打听荆州的详细变化,而当彼此再相聚于州府的时候,他已经是变得更加沉默。
为了表明自己绝非胡乱吹牛,李泰也将州府正在进行的政务和后续的政令规划都向两人详细介绍一番,虽然其中绝大部分仍然是处于画饼状态,但是两人也都听得如痴如醉。
尤其是长孙俭,神情可谓是专注而又纠结。之前大行台征询他的时候,他还那么笃定的表示李泰绝非合适人选。但不考虑其人更加长远的计划,单就眼下已经落实的情况来看,李泰也远比他更加适合治理荆州。
“荆州府库空竭,但州府用兵用役诸多,想必皆是西河公私囊添补。有此毁家纾难之志,西河公本身又刚毅果决、才力出众,荆州得治也是理所当然啊!”
虽然心里有点不爽,但长孙俭也不得不承认李泰对荆州的治理方法远比自己的更有效果,但还是忍不住酸溜溜的说道,你也就靠砸钱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