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01节(1 / 2)
黄伏虎等三家豪强因贪婪而家破人亡的前车之鉴,他们是一点也没受到教训,大概只觉得这三家纯粹是倒霉,换了自己则必然不会如此。
对于这种殊无诚意的标书,李泰自然是一概否决,并且还着员直接在州府外公告出来。虽然这本身并不算是什么惩罚,但也将他们的贪婪嘴脸暴露人前,接下来再有投标者多少要以此为鉴、端正一下各自的态度。
六门堰工程并不算小,能够收蓄足够灌溉三县数千顷农田的河水,可知这池堰必然是非常大的。如今池堰勉强还存一个轮廓,须得重新清淤挖掘并且夯造堰堤,哪怕州府修造都颇为吃力,一般民家更是难以承担。
在招标日期截止之前,州府最终收到了三十多份标书,扣除那些单纯凑热闹的,勉强能够达到州府要求的只有六家。
这六家各自能够提供的役员都在千人以上,所需的工期则从三五个月不等,至于需要的资金,那也是尽量往多里来要。
李泰并不是一个吝啬之人,对于所需资金的多少并不怎么在意,只要不是太过离谱便不会直接否定。相对于这些,他更感兴趣的当然是这些人家各自能够提供的人工役力,究竟是夸大事实,还是仍然有所隐瞒。
为了搞清楚这一点,他分别召见这六家代表,以缩短工期为要求,逐步试探他们能够投入的最大用役,所得的结果也让他颇感吃惊。单单这六家能够提供的最大役力总和,便达到近两万人之多!
换言之,仅仅这六家豪强便荫蔽了起码两万人口,考虑到用役者多是壮丁,他们背后所关联的人口怕是还要再翻几倍!
李泰本以为北镇军头和关西豪强们就挺强了,但跟沔北这常年动荡的四战之地相比,难免还是相形见绌啊!他之前还觉得人口扩增难度挺大,现在看来如果搞定这六家,基本就能超额完成之前所定的小目标了。
不过想要一口吃下也是很困难,这将近两万役力即便只有一半能够编作武装力量,那也是一万士兵啊。哪怕他麾下尽是骁勇精锐,面对这一万乡兵击溃也可、全歼也可,但完全收编却难。
为免这六家夸大事实、诈骗官府,李泰又提出验证他们部曲翔实,并且要求他们派遣血亲族人进入州府供职、当然就是做人质,并且工程款分批给付,最终在一番对比磋商下,选定了一个桓氏蛮酋作为此番修堰的负责人。
这名蛮酋名为桓述祖,如今官居荆州下属汉广郡太守,可以动用役员六千余众投入修堰,并一再保证能在明年春汛来临之前完成工事。
不过李泰巡视其地时所见役员卒众只有三千出头,一问才知这桓述祖打算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招募三千名山中生蛮为己所用、投入用工。
李泰听到这桓述祖的计划时,心内忍不住暗生吐槽,他还是第一次看到空手套白狼比自己玩的还溜的人,吹牛不打草稿,你以为那些生蛮都是你亲戚,说招三千就招三千?
可当他听到这桓述祖自述身世的时候,才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见识短浅,人家可不是在胡乱的吹牛逼,而是真就这么牛逼。
这桓述祖虽然是一名蛮酋,但其本身却出身魏晋名门谯国桓氏,东晋权臣桓温的后人。如果把其祖宗桓玄所篡立的桓楚也算作一个正经政权,那人家也是正儿八经的皇族后裔啊!
第0549章 穹宇浩瀚
随着桓述祖部曲陆续到位,并且开始进行对六门堰的修缮,也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沔北大建设正式开始了。
虽然六门堰招标只有桓述祖一家得筹,但李泰却借此将境内豪强势力基本摸了一个大概。群众既然踊跃投标,那他当然不会浪费这一份热情,你们既然想干活,那就有干不完的活让你们做。
偌大沔北,自然不只六门堰一处水利工程亟待修复,其他郡县范围内当然也有。李泰又挑出其中几个枢纽性的工程,再让境内其他豪强大族进行竞标,趁着秋冬水枯农闲之际一起用工。
借着境内大兴土木的由头,李泰便着令州府大开榷场,收买民间积储的粮食,用以维持役工的消耗。他虽然从关西带来数量不菲的军粮,但那是专供军队,自然不能挪作他用。
时下的沔北地区农业并不兴盛,贫民小户所拥有的土地非常有限,收入本就不多,还要忍受官府和豪强的多重盘剥。
豪强们虽然占据着面积广阔的原野山川,但基本上很少有精耕细作,农耕技术可以说是全面退步,而且还有众多的部曲下属需要衣食消耗,所以储蓄也并没有太多,否则不至于被李泰用钱砸的晕头转向。
即便如此,当官府收粮的消息传入乡野的时候,仍有许多人家争先恐后的将家中余粮运来售卖,甚至有的人家连本身的口粮都没有留太多。
李泰入境伊始便南击襄阳,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有能力保证荆州的安全,可以确保来年的耕织生产不会受到兵事影响。而诸郡县境内大兴的水利工事则意味着来年能够获得充分灌溉的耕地面积将会激增,这也就意味着来年谷价必然会降低。
沔北地区受战乱影响,产业虽然不兴盛,但是民风却很活泼,民众们并不排斥商贾买卖行为,以此致富并不为耻。就连民风略显古板的关中豪强们都受不了李泰的引诱,此间豪强们自然更加懂得利弊取舍。
所以很快州府便收聚粮食十数万石,距离州府更远的地区仍在源源不断的向此输送。
李泰这频频弄事,不独搞得州内民众们不得安闲,州府群属们也往往因他一个念头便忙碌不已,尤其是总揽诸事的崔谦,忙得吃饭睡觉时间都被压缩到极点。
这一天,李泰来到州府直堂要找崔谦商量一些事情,环顾一周才发现崔谦正躺在几扇屏风隔出的狭小空间内蒙头补觉。
崔谦听到吏员的呼声后便也连忙站起身来,搓着连忙让自己快快清醒起来,却还是忍不住打了两个哈欠,这才返回正堂坐定,望着李泰问道:“使君何事交代?”
李泰也没做太多废话,直接开口说道:“前者郡县官长,多是猥下之才,我准备在年前裁汰其中不称职守者,请长史近日结合乡势情况拟定几桩考绩之法,务求良选在任,来年能够顺利扩户授田。”
“这么快?会不会有一点操之过急?若是激惹民怨沸腾,恐怕政功半废啊!”
崔谦闻言后便说道,荆州下属郡县长官几乎全都是当地人充任,鲜有能力足够称职者,若是一概裁汰夺官,不啻于刮骨换血。
“并不快了,让这些桀骜之徒临民治事,一日犹长。今以役工疲其众、籴谷薄其食,若仍不肯从我法度,留之无益!”
豪强最重要的无非粮食和部曲,现今境内几家势力最大的豪强部曲卒力都被集中在几处工地,而各家的余粮也被收储在州府仓库之中,已经达到了下手的好时机。
李泰也并不是要将境内所有豪强全都连根拔除,关键还是要强调自己的规矩,从此往后你们能在州内担任什么官职,须得是我说了算,而不是你们自己排座分糖。
他也并不是不想除恶务尽,关键手下也没有足够的人选去补充这些官位。单单荆州便有八郡四十余县,有的郡县就是由蛮人所掌握的羁縻之地,情势非常复杂,只有当地人才能搞得清楚。
崔谦闻言后便点点头,继而将此事记录在事簿之中、标为剧要之事。而同样等级的事情,还有十几项之多。
沔北豪强存在多年,势力绝难顷刻间肃清。而且肃清并不是李泰的最终目的,尽可能的收编利用、重建秩序才是,所以李泰也是给这些人准备了一整套的组合拳。
他所挑选负责工程的多是境内有名的武力强宗,一则只有他们拥有足够的部曲卒员,用之可以使其部曲人力疲敝,二则这些武力强宗因为实力强大,作风本就偏于强硬,用他们可以瓦解一些乡情的纠缠。
比如诸河道所私作滥作的那些池堰沟渠,若是不加禁毁,即便重修工事也效果有限。如果由官府出面去禁毁的话,极容易造成官民对立,可若由这些境内武力强宗去做,则就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当然他们不做也没什么,反正工程验收不合格就别想拿到尾款。州府总是童叟无欺,谁能交付合格的工程,尾款就交付给谁。
兴修水利,一定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让他们原本能够得到充分灌溉的良田成为贫瘠旱田。
李泰对此也并没有忽略,州府已经拟定鼓励垦荒的劝耕令待时公布。
这些人家只需要交付很少的一部分保证金,来年便可以优先获得这些新的灌溉区垦荒的权利,既能直接增加境内的耕作面积,也能弥补州郡籍民数量的不足。
垦荒之田三年不征,三年之后可以交还官府,也可以继续耕作,只是需要承担正常的赋税。
当然,如果他们连这么一点钱也不肯出,州府也有优惠政策,那就是奴婢士伍并作授田。只要见籍多少奴婢士伍,便可以获得多少新土地,待遇一如垦荒。
为了避免有些人钻法律漏洞,一些配套的政令也得跟上,那就是禁奴令。禁制非法侵占、掳掠均田户作为士伍奴婢,一旦查发罪情,即刻放免士伍、收捕主家,主家要么承担一年役刑,要么需要交付均田户家五年的租调作为罚金用来赎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