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09节(2 / 2)

至于下属前报就境擒获的李迁哲之弟李显一行,他便安排一名州吏前往慰问并问询一番,如果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便礼送出境。

李显已经被关了两天时间后,便被荆州驻军给礼貌的送出了州境外。

虽然没能见到那个被其兄长赞不绝口的州主李伯山,但李显却一副大有收获的样子,忍不住便感慨道:“观其事、知其人,论及地势显要,沔北一片平川沃野,大不及我等乡居安康。

但这位李州主守御有方,我等入境只是短时便被就境擒获。若以此论,真的是让人羞惭难当啊!怪不得阿兄他要对这位李大都督钦佩有加,我今领教过后,也真不免由衷叹服其人!”

他自然是不知道,李泰入境后便绑了三家豪强、又搞高台悬赏的把戏,以至于乡人们养成了但凡看见什么眼生的人事便即刻上报的习惯,等于是州境之内到处都有耳目分布。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各地新造的水利工事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并且确保乡人们能够严格遵守《分水令》的规定,州内又派遣许多游骑小队巡弋监察。

李显一行骑马跨刀、又明显的外乡人装扮,入境之后便被盯上了,抓个正着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李泰派出使者之后不久,襄阳方面很快传来了消息,岳阳王原则上答应了李泰要借调一批粮草的请求,但却需要李泰近期抽出时间来南去跟他见上一面,并且越快越好。

彼此间会面也并非一次,李泰得到这回报后也并未多想,只道岳阳王可能想要跟他讲述一下商贸情况,于是当即便率领一批随员南去相见。彼此交情或有,但该有的警戒防备当然也少不了。

这一次见面又是在沘水河面上的大船里,虽然岳阳王仍是一副从容优雅的姿态,但观其眉宇之间却隐有几分烦躁焦虑的情绪显露出来。

“伯山可知,这一次物货南来倍受群众追捧……”

见面之后,岳阳王便先打起精神来,同李泰分享生意大获成功的喜悦。

这一次运入襄阳的商货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品质却不低,岳阳王甚至都没有安排人员前往别处城邑销售,仅仅只是摆在襄阳城内市肆间,不多久的光景便销售一空。

李泰翻看着岳阳王递来的计簿,心中也是颇感高兴。这些商品翻过秦岭来抵达襄阳后,便可以卖出较之长安更高数倍的价格,而且销售的效率还非常高,这说明襄阳的货价较之南朝其他地区必然还有差价利益可图。

所谓物以稀为贵,南朝社会长期稳定,中上层阶级本就积攒了数量不菲的财富,消费欲望非常旺盛,对于远蕃珍货有所追捧也是理所当然。

虽然今年年初的淮北大败给整个南朝局势覆盖上了一层阴霾,但是对于奢侈品的市场影响并不大,甚至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为这些珍惜的奢侈品不只是单纯的消费品,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当做投资避险的商品。如果真的发生什么动乱,怀里揣着一个金盘、靴子里裹上一团香料,总比背着成千上万的铁钱要隐蔽安全一些。

当然如果真的发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生产力遭到破坏,必然也会影响这些华而不实的商品价格,想要再恢复行情当然也需要一个周期。

不过按照南朝过往改朝换代的经验来看,虽然有乱子,但问题也不大,主要还是集中在上层权贵的争权夺利和更新换代,社会元气恢复也比较快。但是这种心理针对于接下来将要发生的动乱而言,显然是过于乐观了。

无论如何,这些商品销售火爆是一个事实,可以预见他们这些参与其中的人接下来也可凭此快速的积累掌握大量的社会财富。

李泰估计岳阳王应该也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才痛快答应他求借粮食一事,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帮了他的一个大忙,于是便又真诚道谢道:“多谢大王慷慨借货,解我燃眉之急,待到来日从容光景,一定加倍厚谢!”

“我同伯山之间,哪还用得上俗气说辞。种种深情,心内会意。襄阳诸仓陈谷糙米近八万石,随时可以起运北上。”

岳阳王先是豪迈表态,旋即便又直勾勾望着李泰,那眼神看得李泰都有些发毛。

过了一会儿之后,岳阳王才又忧怅叹息道:“我一时失态,请伯山见谅。自从少年知事以来,便身系家国之际,辗转就任于各方,逆旅宦途之中相识共事者不乏,但却鲜有能与伯山相论者。

伯山你少壮出众、胸襟豪迈,凡我累年相识之人,唯有伯山最是令我难忘。你我相谋诸事,也让我深为自豪,有此诸事可以豪言襄阳岁月不谓虚度,来年纵使天各一方,也可守此畅想缅怀……”

“大王何出此言?”

李泰原本还因为岳阳王言语不乏歧义而略感羞涩,但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好像一副要交代后事的模样,心内自是有些好奇紧张,忙不迭一脸关切的发问道。

岳阳王听到这话后便又长叹一声,继而便说道:“雍府乃我国中大镇,旧年我受命出任此间时,国中便多非议之声,恐我年少智浅、不能胜任。我入镇以来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只盼望能够不负至尊所用。

总算天道酬勤,州治逐渐有了起色,年初州人聚集府前颂此德政,对外又同伯山你友好相知,更是同心合力为两边营造商计,让各自州人富足安乐,形成这两边分治以来所未有之和睦边情。但是、但是却想不到……国中有人谗我,竟欲夺我州任!”

“竟有此事?”

李泰听到这话后,顿时也是一惊,脑海中则快速思索起来,莫非自己遗漏了什么关键的讯息?

岳阳王见李泰一脸震惊的模样,便又苦笑一声道:“我虽然远在雍府,但在朝中也不乏亲近耳目。朝中已经有意以湘州刺史张缵入府代我,诏令不久便要下达。

伯山你或是不知我国中人物,张缵此人虽是宗家近亲、素来以清流自诩,但其实内藏奸猾、性最贪婪,一旦入州代我,不只州人要受其暴政虐害,你我之间的谋事前功必也难保!”

李泰听到这里,也已经想起了这件事情的原委经过并且已经明白了岳阳王的意图,于是便沉声说道:“张缵何人,我确不知。大王在治德政,我亦亲眼目睹,实在不忍贵国作此昏命。请问大王是否还有补救余地?若有用得到我的地方,我也义不容辞!”

第0567章 南下筑城

岳阳王说李泰不知其国人事,也是有点想当然了,李泰虽然没有了解的太深入具体,但是也略知大概。

尽管随着侯景南下突破长江防线、直入建康,南梁所有的政治派系也都被摧毁,之前所存在的各种分歧和矛盾都被侯景这个乱臣贼子所掩盖,但是在此之前却是切实存在的。

梁武帝萧衍已经是八十多岁的高龄,而其太子萧纲也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继其兄昭明太子之后居于储位已达十六七年之久,可以确定的是如今的南梁必然存在着一个太子党。

萧菩萨虽然年纪老迈、爱心泛滥,但是对儿子的提防之心未失,子孙分任各方、内外牵制是其拿手好戏。萧纲这个太子党自然是不能以政治联盟而存在,除了其东宫历任官属有着明确的上下从属,其他人事关系则就以文学、玄学作为掩饰。

南梁文教大兴,同时也玄风盛行、更甚两晋,太子萧纲、湘东王萧绎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太子频频在东宫讲解《老》《庄》,其子萧大器在被侯景派人杀害之前还在讲解《老子》。而湘东王萧绎、后来的梁元帝,甚至在西魏大军围城的情况下也仍频讲《老子》,江陵百官戎服以听。

不了解南梁政治风气的话,看到这样的记载就会感觉很怪异,这不脑残吗?但事实上,这就是他们政治集团之所以形成的路径之一,你看着他们是在讲老庄,但实际上是在搞统一思想、激励人心的团建。

正如高欢、宇文泰这种北镇军头,他们每临大事还要聚集麾下将领们大肆宴饮、聚众赌博,因为这些也都是镇兵们喜闻乐见、得以抱团的娱乐方式。

谈玄和聚赌,在这两个团体身上所发挥出的作用是一致的,核心就是大家要抱团取暖,不要背叛组织。

总之,太子萧纲通过这些方式也在其身边笼络了很多南梁时流,甚至湘东王萧绎都是其集团的核心人物。未来萧绎之所以能够逡巡上游、壮大势力,乃至于最终建立江陵政权,与此也有不小的关系。

岳阳王所言将要从湘州北上襄阳、取代他位置的张缵,其人既是梁武帝的女婿、萧詧他姑夫,同时也是太子萧纲的东宫旧属、太子集团的重要成员。

因为有着这一层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在接下来的江汉之间,他们这窝亲戚之间也将会发生非常精彩的相爱相杀,以至于到最后将江汉之间的广阔领土拱手让给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