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10节(1 / 2)
且不说李泰心中具体思计,岳阳王在听到他表态支持自己之后,脸上顿时便阴霾尽消,不复之前的忧愁,转而一脸欣慰的对李泰说道:“我果然没有看错人,伯山你确是一个能够相谋大计、相托生死的义气之人!有你的支持帮助,我无外忧,可以专心解决内扰!”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也一乐,说的是啥嘞,老子眼皮子有那么浅吗?要的是你整个襄阳,还没搞到手怎么可能弃你而去!
他猜到岳阳王之前刻意作出忧态也是在试探他的态度,因为一旦他决意要据守雍州不受替代,那么所面对的内部局势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需要外部的平稳。
如果李泰表现的过于势利、闻其势位不保便转作别计,那么他就得考虑一下该要如何处理彼此间的关系了。
“事到如今,我也不再隐瞒伯山。你应知我先父才是家国正嗣,先父弃世之后本应我兄弟顺嗣其位,结果却被……唉,如今国中亦多不满嫡序不正者,朝中领军朱异虽为至尊心腹,但同样也是我兄弟耳目,所以朝中令书未出,我已经先知其事!”
岳阳王又一脸自信的对李泰说道,既然知道其人心意态度,当然就要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强大,才能让盟友感到放心。因恐李泰不知朱异在其国中地位,他还又贴心的解释一番。
李泰听到这番话自是之乐,大感这萧詧也不老实、牛皮吹的不小。朱异作为梁武帝心腹,一定程度上还发挥着制约太子的作用,但若说他是萧詧他们兄弟的耳目,那可就言过其实了。
岳阳王仍自述说着他的计划:“淮北新败之后,天下震惊,民众不安。我非贪恋权位,但当此时节的确是一动不如一静。张缵入代恐难更改,但却仍可补救。故而近日与京中亲党计议,且以我兄出任湘州以继张缵,待我兄入州之后再因故留之不遣,其人纵然入境,我也绝不与之交接州务,以待时变!”
不得不说这计划还是比较精明,而且他们兄弟也的确是这么操作的。首先作态接受雍州被夺的事实,顺势提出以湘州交换,以萧詧之兄河东王萧誉担任湘州刺史,这在南梁的政治生态中也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如此一来,萧誉不入州交接州务,张缵便不能离开。而萧誉入州之后,又可以将张缵扣留州境之内。历史上,他们兄弟就是以此将张缵玩弄于鼓掌之中,以至于湘东王萧绎插手之后,仍然没能从萧詧手中夺去襄阳,张缵这个雍州刺史到死也没能正式上任。
所以之前萧詧讲起被夺职时,李泰最开始大感惊诧,因为在他印象中,萧詧似乎一直都控制住襄阳,直至投靠西魏,便是因为他一时间忘了张缵这个被他们叔侄三人当皮球一样从长沙踢到江陵再到襄阳的活宝。
听到岳阳王这会儿便表露出据州不去的想法,李泰也不由得暗叹一声南梁北伐战败之后,其内外国事基本上已经失控了,而侯景的折腾则加速了这一进程且加剧了一系列的恶果。
羊鸦仁在不作请示的情况下私自放弃重镇悬瓠,侯景数百残兵便轻易进据寿阳,这尚可以说是受大军新败、人心惊摇所致。但萧誉、萧詧兄弟俩违反朝廷章制、串联互保权势,则就说明南梁最核心的矛盾裂痕已经是显现出来了。
不过这对李泰而言自然是一大喜事,萧詧为了自保必然会引用一切可作引用的力量,当然也包括了他这个敌国大将。
虽然他们兄弟已经有了拖延自保的计划,但也只是通过程序上的纠缠来阻挠其事,仍需要足够的实力来应对之后的变故。
所谓的以待时变,估计就是如果接下来没有发生什么有利于他们兄弟的变化,他们可能就要撸起袖子干起来了。
无论是出于未来对整个江汉地区的攻略,还是眼下这汉水商路的利益,李泰当然都不能视而不见,并且可以趁机做进一步的人事安排以增强对襄阳的影响。
略作沉吟后,他便又说道:“我虽然异国之人,但与大王之间的交情却不受国界之限。更何况如今所共营的事业也牵涉诸多远近之人的生机,岂可尽付予表里不一的奸徒手中!大王仍然忠君体国、藏锋不用,但我却并无这样的顾忌。若那张缵敢入此境,我必使其有来无回!”
“多谢伯山你仗义慰我,但张缵终究是宗家近亲,若非逼不得已,我亦不忍害之。更何况,其与江陵府主交情颇深,若是遇害于此境中,更给了江陵干扰我州务的借口。他在事居上、在户居长,本就盛气凌人,近期不宜给他借题发挥的机会。”
岳阳王闻言后便摇了摇头,显然仍未有足够的信心去迎接更大的挑战,还是希望能够继续安心发展一下自己的势力。尤其有了汉水这条利益不菲的黄金水道,让他所掌握的人事资源增长迅猛。
“但是大王益我良多,前事不言,单就眼下这数万石粮货便大解燃眉之急。如今大王遇困,我实在不忍袖手旁观。”
李泰又说道:“既然险计暂不可为,那么不妨堂皇用计。我在蔡阳郡内沿沘水创立城戍设防,驻扎一部精兵于此,与襄阳一水之隔,大王但有所需,一纸即可召来。届时再与大王聚会议事时,也能方便许多。”
蔡阳郡地处襄阳的东北方位,本是此境蛮酋携部投靠西魏,西魏也因此占领了一部分土地并设立南雍州。但是这些蛮部离附不定,就像今年李泰整顿州务的时候,便不乏蛮酋直接率部脱离了荆州统治、流窜他方。
所以李泰也早想在此境内直接驻扎人马,将这一片领地实际控制起来,只不过之前担心此举或会引起岳阳王的警惕和抵触,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好理由,顺势便提了出来。
岳阳王听到这话后顿时也大喜过望,如此一来既能获得李泰的军队就近的支持,而且还能借此宣扬夸大雍州所面临的边患问题,通敌自守同时又养寇自重,边镇这点伎俩手段算是让他玩明白了。
双方达成这一共识之后便愉快告别,李泰直接带着一支运粮的船队北上归镇,并且尽快安排部将率领人马南下筑城,为进一步的浑水摸鱼踏出实质性的一步!
第0568章 蔡阳防主
“西河公竟然能够取用于敌境、补己之不足,当真国之良牧、守边能臣!”
当眼见到李泰南去一遭便带回来一支装满了粮食的船队,等候在荆州城的王元逊不免有些目瞪口呆、继而便忍不住的惊叹连连。
他年纪虽然不大,但却并非一般娇生惯养、不谙世事的世族纨绔,已经追随其父从戎多年,对于军政诸事也都有一番了解认识,可李泰这操作还是惊呆了他。
须知他父亲理论上来说已经是占据了河南诸州之地,但人事调使起来仍然阻滞重重。荆州南面的襄阳乃是南梁重镇,李泰竟能畅通无阻的于其境中收得数万石粮食,这实在是太不合常理,也实在是超出了王元逊的固有认知。
如今的李泰早不需要在这同辈人面前夸耀显摆自己来获取优越感,他也懒得向王元逊解释事情缘由,只是说道:“这几万石谷米,应该能够略补河南用疾,我会着员安排护送到淯水上游、三鸦道南,但再往前行便需要太原公遣员运输了。”
王元逊闻言后便又连连点头道:“西河公能够相助至此,已经感激不尽!此番事催紧急,不暇留此长扰,待到虏贼退却之后,一定再归此境深谢西河公相助之情!”
最重要的粮草问题得到了解决,王元逊不复之前初抵荆州时的忧愁,满脸笃定且自信的笑容,已经开始畅想击退敌人大军之后的光景,在向李泰道谢告别之后,当即便率领随员们护从着船队沿淯水向北而去。
望着这一行人离去的背影,李泰不免有些心情复杂,话到了嘴边也只是怅然一叹,旋即便收拾心情,返回州府继续处理军政要务。这首先要做的,自然就是选择前往蔡阳筑城坐镇的部将。
回到州府之后,李泰便将众部将悉数召集府中直堂,然后便将此事告知众人。
众将听到这话后,各自喜形于色,他们虽然并不深知李泰与南梁萧詧之间的合谋互动,但也明白彼此之间必然有着非常深刻的勾结。
像是之前的樊城撤军以及进袭两郡等事,都表示着李泰对于南梁襄阳方面已经渗透极深,此番直接筑城驻守在与襄阳一水之隔的蔡阳,便可以说是直接的明证了。
“请问郎主,驻兵蔡阳是否为的来日袭取襄阳?若是如此,末将请为前锋!在座诸位不乏勇壮自夸者,可若是讲到陆攻水战、拔营陷城,此堂中郎主以下恐怕没人敢夸耀能胜过我!”
首先开口争取这个机会的便是贺若敦,这大嘴巴一开口便是熟悉的味道,有话偏不好好说,先把在座众人踩贬一番来凸显自己:“河阳旧战也不必多说了,同高五一道捡拾的河阳南城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事迹。但之后守据河桥、阻敌南来,以及郎主抵达之后进取河阳中城,将重器授我,料想也是郎主觉得舍我之外,恐怕无人能够……”
他嘴上说着不多说,但这一张嘴却叭叭个没完,浑然不理会怒目以视的众将,顺带将李泰也拉下水表示他是不二人选、郎主钦定的心上人。
李泰坐在席中听的连翻白眼,见到贺若敦如此言辞笃定甚至还仔细回想了一下,确定自己当时绝没有这种想法,只是这家伙自己爱弄大家伙、凑上来要当砲兵团团长,哪里就非他不可了!
堂内众将听到贺若敦这番话后,反应也都各不相同,有人横眉冷视,有人撇嘴冷笑,而被点名评价不算个啥的高乐更是忍不住抬手握住了佩刀刀柄。
眼见有这氛围杀手在场,这会议恐怕不好心平气和的继续下去,李泰便开口说道:“今日召你入堂,本有一事相授。东贼大军将进颍川,我已经与太原公约定要招引收纳彼境人员入此避祸。因知你家旧从颍州举义内附,想必彼境仍有故义待续,便且由你北去招引河南人员南来。事不宜迟,即刻引部出发!”
说话间,他便提笔书写一道军令,给贺若敦规定了军期路线、前往荆州州境引领难民返回。其父子在大统初年本就是河南举义率部投奔关西,李泰使之前往倒也并不是单纯的把人支开。
贺若敦听到这话后,低下头去明显不想答应,毕竟招引流人入境才多大功劳,怎么能跟进据蔡阳相比。可当察觉到郎主神情转为严肃后,他才忙不迭收起心中的小情绪,起身入前领命。
正当他要退出直堂的时候,终究还是没忍住,有些不甘心的对众将说道:“我今别事受遣,不与诸位争夺此用。你们无论何人受此,可一定要用心做事,勿负郎主的遣用,须记着府中还有能者只待取而代之!”
说完这话后,他才向着李泰告退行出,对于其他人的怒视只作视而不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