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10节(2 / 2)

贺若敦其人虽然离开了,但所留下的负能量却是好一会儿都散不干净,瞧着众人犹自不失忿态,李泰也不由得一乐。别的都且不说,如果有人告诉他贺若敦跟人朋党勾结,他真是一万个不信。

抛开心中一点噱念,他便又仔细向众人讲述了一下今次在南雍州设城的目的,以及未来要发挥出的作用。

为了让诸将搞清楚目下与襄阳之间是怎样的状态关系,从而不至于做出错误的判断,李泰也将过往与岳阳王萧詧来往与约定都讲述一番,当然一些比较核心的内容比如汉中商贸的具体细节,还是隐而不表,也没有告知群众的必要。

总之,蔡阳筑城是为了营造一个向襄阳乃至于整个南梁社会进行渗透的窗口,而并非一个单纯的军事堡垒。

“此番梁国兵败绝非只是一时之失利,其诸镇骄悍之态已经渐露。侯景师众尽丧、窃据寿阳,虽生于手足之疽但若长久不治,亦不失内侵脏腑之毒!我等既然在镇边地,决不可只是短视眼前,须得做好其国叛乱丛生、秩序全失的准备!”

听到李泰这么说,诸将眼神中顿时流露出更大的热情。每逢兵荒马乱的年代,便是武人们出头的良机,对于他们这些刚刚经历过六镇兵变的北魏遗民来说,对此自然并不陌生。

“使君宏计深刻,末将请往出镇。南雍州本为权宜所设,若能趁此机会得成实治,亦不枉朝廷所授名位。”

窦炽从席中站起身来,向着李泰开口说道。

他此番随同李泰前来荆州,本就挂着一个南雍州刺史衔,但却一直留在荆州城中。像是担任东荆州刺史的侯植,则就已经引部出镇比阳,与穰城形成彼此呼应之势,也算是坐镇一方。

窦炽本就资历深厚,只是因为并非行台心腹所以一直都有些不得势,此番出镇荆州更甘心为李泰这个后起之秀的副手,但也并不意味着他完全丧失了事功之心。

尤其在见到李泰入州之后各种军政动作频有,让人眼花缭乱,也看得窦炽心中大呼过瘾,更觉得心痒难耐,急欲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

此番往蔡阳虽然只是设立一城、驻扎偏师,照理来说不需要出动窦炽这种级别的大将,但是他也认可李泰对此的判断,故而希望能够争取一个自领一军的机会,不独可以就近监察襄阳,更可以恃此等待时机、继而进望整个汉东地区。

李泰也没想到鸡血打得太多,竟然让窦炽都心动起来。

不过他在想了想之后,还是说道:“我虽然忝为州主,但州内事务半仰大都督。本就是爪牙之劳,何须动我躯干!且今州治民生逐渐安定,需要组建州郡乡团,各给武装以待时变,此事除了大都督更不知将要付谁。”

窦炽听到李泰这么说,便也不再坚持,点头应是旋即便又落座,却递给侄子窦毅一个眼神。

窦毅心有领会,但还没来得及起身领命,骠骑府长史令狐延保已经率先开口道:“使君前言此城设置之后所涉事务杂多,不只需要典军严明,更需要处事干练。梁都督从事以来,凡所历用,皆允所事。今若任用,亦必能当。”

听到令狐延保这么说,堂内又有几名将领发声附和,而梁士彦也连忙站起身来请命表态。

李泰本来是比较倾向于朱猛加上李去疾搭配,毕竟是更加心腹,但听到诸将发声后略作权衡,便也觉得单就应对复杂局势而言,梁士彦较之朱猛的确更合适一些。之前他率军活动于河洛之间时,梁士彦便每引别部为策应或是殿后,也都完成的非常出色。

于是他便点头答应了下来,着令梁士彦率领两千步骑前往蔡阳设立防戍并且担任新城防主,而后又把李去疾任命为其长史,让他们两人军政配合。

至于其他的部将们,李泰也打算分批任用、担任荆州境内诸郡县守令,并且准备筹建郡县乡团、作为荆州方面第二梯队的军事力量。毕竟接下来江汉大乱,单凭他从关西带来的这些人马还是稍显不足。

第0569章 欣欣向荣

五月中,返回河南召集部众的赵刚前部抵达荆州境内,军民汉蛮人口合计六千余众,另有大部滞留鲁阳协助向颍川运输粮草,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南来入境。

同时这一支队伍也带来东魏军队最新的动向情报,都是非常不好的消息。上个月东魏大将军高澄率领国中精锐人马南巡,自虎牢渡过黄河并抵达洛阳,分遣大军进攻伊洛之间仍为西魏所占据的诸城戍,尤其是李泰撤军之前率部解救的宜阳九曲城,更是受到了敌人猛烈的进攻,驻守此间的同轨防长史裴宽为敌所掳走。

除此之外,伊水流域的孔城、伏流城也先后为敌所夺。驻守此间的城主李义孙部伍丧尽、突围而走,被伊西山野之间的蛮部接应,至今仍然不知所踪。

听到这些让人沮丧的军情后,李泰心中也颇复杂。他明白东魏这是在打算先拔除颍川周边的据点、使其孤立无援,然后再集中兵力向颍川发起进攻。

但就算是看破了,也没有什么巧妙的应对方法,真要想阻止敌人的战术布置,无非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死磕,到最后拼的仍然是整体的国力。

李泰已经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看客,对此便也不再多作设想,而是集中精神处理自己治内的事情。

按照赵刚部将所禀告的情况,这一批加上下一批能够抵达荆州的民众数量约莫在一万几千人之间,如果时间来得及组织第三批的话,数量应该会更多,估计总共能够达到两万多人。

偌大河南当然不可能只有这么多人,但仓促间能够调聚的只有这么多,由此也可见王思政的河南道行台在河南的统治基础之薄弱。

虽然情况不如预期,但李泰也并没有计较太多,他也知道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跨地域的调度太多人口到荆州来,能有这样的收获已经算是不错了。

这些抵达荆州的河南人基本上都是全无储蓄积累的赤贫之人,靠着在颍川和鲁阳等地领到的些许微薄口粮抵达荆州,许多人都已经饿的两腿打颤,望着田野中还未成熟的谷菽作物都眼冒绿光,若非沿途都有军队接应约束,只怕早就要忍不住冲进田地里采摘果腹。

好在州府接应民众入境也并非第一次了,倒是不失准备,在大路上每隔一段距离便设置一个放粮点给他们提供口粮,并以此将这些人分流安置在郡县之间。

由于州府年初刚刚经历过水利扩建、田事大增,再加上针对这些入境之人进行周全缜密的编籍安置,让当地人和新入之人生活环境基本错开,得以相安无事,避免了土客矛盾的大量滋生。

随着五月将近尾声,赵刚亲自率领着第二批河南移民抵达了荆州,同时也带来了最新的消息:东魏大军业已抵达颍川,虽然其前锋人马被王思政主动出击给击败,但其大军主力也并未后撤,而是将颍川团团围困起来,让颍川彻底失去了同外界联络的途径。

不过好消息也有,由于近期大量粮食被输送到颍川城中,周边许多乡豪势力看在眼中,便也都陆续向颍川依附。故而这一次颍川被包围之前,城中军民聚集数量不少。

可是想到东魏为了攻下颍川投入了多少力量、又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李泰也不知道城中军民增多算不算是好消息。在东魏近乎举国之兵的围攻下,颍川城中军民就算翻上一倍似乎也意义不大。

但王思政作为当世最为顶级的城防大师,当其所掌握的人事资源增多,可能也会有更加让人感到惊艳的表现,李泰心中对此也颇有期待。

赵刚此番带来一万一千余众,且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丁壮,都是被粮食吸引过来的丁役、又被东魏大军隔绝在颍川城外,与其滞留鲁阳不如南下荆州。

还有一点让李泰颇感惊喜的,这一批迁入的人口中有近千户各类工匠。

这些匠户本是侯景在镇河南时组织积累起来的,但却没有来得及随军带走,遗留在河南诸州郡被王思政所接手。如今颍川将要遭遇兵灾,王思政当然也没有办法组织他们进行生产,于是便索性打包给送了出来。

李泰得知这一情况后,也是不由得喜出望外,果然还是好人有好报。如果他不是及时的支援了王思政那么多的军粮,怕是也不会得到这些工匠人力。

沔北地区百废待兴,人力本就极为缺乏,更不要说这更高一等的工匠才力。

李泰本来就打算着随着夏秋来临、田地中陆续有了收成,便开始建造工坊产业,凭着南阳盆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冶铁铸兵、继续壮大实力。这些工匠的到来,可谓是大大增加了相关的人才储备。

所以对于这些工匠,他也并没有随意安置在乡野之间,而是将他们整体移居到淯水西岸的一座新城中,且先让他们在州府组织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工事劳作,等到秋冬农事结束便大力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至于赵刚,李泰同样有重要的任务安排。

沔北此境汉蛮杂处,而蛮人生活习性、风俗习惯迥异于汉人,李泰既没有统合蛮人的经验、也没有这个耐心,所以在他入境之后屡屡兴治,也让境内蛮人逃散甚多。除了重点关注的诸如桓述祖等几个蛮部酋首之外,其他的蛮酋与州府互动都变得稀少、态度也冷淡疏远起来。

无论李泰民族情结有多强烈,不可否认的是蛮人就是当下汉沔江淮之间重要的民间势力。他们虽然组织度不高,可是一旦聚啸为患,也会拥有撼动地方军政的强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