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15节(2 / 2)
广陵王却完全都不搭理他,直入帐内暖处坐定下来。
李超见两人似乎玩笑开大了、对话隐有些火气,方待开口缓和一下,却被高仲密摆手驱赶道:“速去道旁观望,见你父兄仪仗即刻来报。”
李超闻言后便点头应是,旋即便迈步走出帐外来,继而便瞧见堂兄李礼成也已经到来,正站在帐外跺脚搓手取暖,于是便说道:“堂兄怎不入帐?”
李礼成闻言后却干笑两声,指了指帐外广陵王仪仗便说道:“这位大王出没之地,我要退避三舍!你兄货流山南,获利丰厚,却让京中这些贵人无从分润。他们不敢触怒你兄,对旁人却不会客气。我既不像你兄一般威气凌人,对此诸类还是敬而远之!”
“啊?那、那今日这么多的人家来迎我耶、我兄,甚至还专程从京中赶来,他们会不会因此刁难我阿兄?”
李超对关西人事纠葛了解不深,听到李礼成这么说后便一脸忧虑道。
“放心吧,你道你兄是什么事外闲人,谁都可以加以刁难?就算有人轻视我等齿短少壮,但独孤柱国谁敢不敬?”
李礼成这几年协助李泰处理京中许多人事往来,对李泰在时局中的势位和影响力的变化自是感受颇多,他抬手指了指道路两旁或大或小的帐幕,旋即便又笑语道:“今天这么多时流前来相迎,未必是与我家关系亲厚。往年伯山虽然少壮可畏,但也不乏时流自恃年资不肯低就,如今伯父行入关西,他们趋行来见,也是敬的伯山势位……”
两人正说话间,有快马从南面飞奔而来,马上骑士入此勒马顿住并大声道:“西河公队伍已过沙苑!”
李超连忙着令等候此间的家奴将父兄行程分别转告这些出迎的各家帐幕,而这些人家有的只是奴仆先行出搭起帐幕,主人却还在城中等候。当听到李泰一行不久便将要抵达华州后,这些在城外等候的家奴们也都纷纷入城禀告。
于是城内又有许多车驾涌出,各家主人抵达此间后便又吩咐家奴速速前往南面相迎。
当李泰一行抵达这里的时候,已经是午后时分,单单一路赶来相迎并仗从返回的各家豪奴便有数百人之多。他们自然也第一时间将各自主人心意带回,所以当见到道路两侧帐幕连绵的景象时,李泰也并没有太过吃惊。
他自知此番返回华州的人情场面这么大,跟他还没有太大的关系。
虽然他在荆州这一年来也是做的有声有色,但也终究没有什么足够亮眼和让人震惊的功勋,大家这么捧场,估计更多还是看在他老丈人独孤信身上,顺便对自家老子也表示一下敬重和满足一下好奇。
今年李泰在荆州忙得很,而其他诸方也都没有闲着。特别大行台宇文泰趁着兵祸都发生在外、豫西防线尚算稳定,忙里偷闲的带着他女婿太子元钦出巡一遭,重点是陇右等地巡察军事。
并且在这一年里,他老丈人独孤信势位再上一个台阶,括总诸功而被任命为柱国大将军,与之一同升任此位的还有李弼。
虽然大家常说独孤信等与大行台共奖王室、势位等夷,但总还是差了一点。但今独孤信和李弼加任柱国大将军,起码是在地位上获得了朝廷的承认、与大行台平起平坐。
李泰作为独孤信的女婿,自然也是水涨船高的行情见好,更不要说他本身就是如今西魏首屈一指的后起之秀。这些因素累加起来,他在西魏的势位变迁便体现在了今次父子归国的场面上。
一行人刚刚抵达此间,率先迎上前来的便是宇文泰的庶长子、李泰的小连襟,同样因为丈人独孤信而水涨船高、受封宁都郡公的宇文毓。
陪同宇文毓一起来迎的还有宇文护以及行台右丞王悦等一系列的的行台属官,他们一行人除了代表自己之外,当然还是一同代表了台府对于李泰父子、尤其是他老子李晓入国的欢迎。
李晓近年多居汉南,对于关中冬天寒冷的气候还不怎么适应,一路上行途奔波,之前还在车中闭目假寐。得了李泰提醒后稍有清醒,可当落车后见到如此一番出迎的阵仗,一时间也是大大的吃了一惊。
早已经在此等候多时的李超箭步蹿了上来,站在一旁搀扶着父亲,父子间却是来不及叙话,因为李泰还要逐一介绍这些出迎的群众。
李晓一时间自然是记不住这么多人,只能对每一个笑容满面之人皆作揖回应。待到台府群众过眼一边,接下来才轮到了后面的亲友们。
高仲密这个把李家父子拐出河北的人自不必多说,卢柔等分别日久的亲友重逢后也都感慨诸多。但是现场等待相见的实在太多,完全没有时间停下来长作叙话。
李弼、于谨这样的柱国人选固然不会大冷天里来这里迎接李泰父子,但他们各自遣子、宇文泰的女婿团们也都来城外出迎。
但真正重量级的人物还是亲自从长安赶来相迎的李虎以及侯莫陈崇的兄长侯莫陈顺,这两个人不说势位如何,本身便是北镇群体中绝对的老资历。他们肯来城外迎接李晓,那给李泰的面子绝不是一点半点。
第0579章 陇山勒碑
有时候场面太大了也是一个麻烦,这么多人寒冬腊月的行出城外十几里相迎,无论真情还是假意都是一份厚重的人情。
尤其当中还有几个人物资望之高已经超出了李泰如今的交际圈子,这份热情也让他大感吃不消。像李虎和侯莫陈顺这样的人都来相迎,对李泰而言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情负担。
李虎大概也看出了李泰心中的烦绪,趁他入前敬酒之际便笑语道:“某等今日聚此,是渴闻李公贤声。伯山你如此殷勤游走诸席,强作主人姿态,莫非是想将这一份群众仰慕贪据己有?”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也配合着稍露尴尬姿态,旋即便又干笑道:“家君此前足迹不入关西,诸位能知、无非是我在事浅有的拙功。今者承蒙诸位厚爱来迎,一时间难免暗生自得之念。陇西公苛刻指摘,让我自露怯态了。”
众人听到这番对话,也都纷纷笑了起来。尤其是自矜身份的几位,让他们自认是为了李晓而来的确要比受迫于李泰当下势位心里更加好接受一点。
李虎在笑过之后则又站起身来,端起酒杯来向着李晓正色说道:“今日来迎李公,除了有观伯山功绩而仰慕李公家教之外,还是受人所托。河内公因职事所拘、身系陇右,故而不暇归迎,传信告我希望等代为迎接,并转告绝非有意怠慢亲翁,待到得暇一定亲至户中,向亲翁道谢养育佳婿……”
李晓也连忙站起身来,先向李虎略作欠身致意,然后才又转望向陇右方向说道:“犬子旧年趋义入关、处境孤弱,多仰亲翁并关内诸位仁长垂爱关照,凭此恩宠而得创微功,不负众意已经让余怀甚慰。今日余共归国,又得诸公群众亲近若斯,肺腑感激、言不及意,饮圣此杯,并祝国中道义浩然、关西贤能不孤!”
众人听到这话后,便也都纷纷起身陪饮一杯。
李泰前共父亲在荆州时,只觉得他老子性格像是一个不喜热闹和交际的老宅男,但现在看来真到了场合上,这高调起的也挺溜啊。像他跟人喝酒的时候,可就从来都不会说什么豪气长存、大魏永兴。
大帐内氛围自是其乐融融,但也有人表面迎合、内里却不能融入其中。
宇文护瞧着被群众捧作焦点、今日赚足了面子的李家父子,心中不免有些吃味。尤其想到自己如今仍是待罪白身,连带着对同席中的堂弟宇文毓都瞧着有些不顺眼。
作为同与宇文护在河洛战败而被夺官爵的赵贵,在今年大行台共太子元钦出巡之时,于陇山勒碑述功,对文武群臣各有追赏,赵贵也趁此机会以元从而得复官爵。
但宇文护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他自晋阳入关以来,主要便是帮叔父掌管处理家事,对外军政事情却乏善可夸,还是兄长宇文导推脱自己的赐爵、希望转赐宇文护,这才恢复了他原本封爵。
但这封爵却只是一桩殊荣、并不具备什么实际意义,宇文护虽然已经不在台府内厩中出任马夫,但也仍然没有新的官职授给。
所以说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在群众欢乐的大帐中,他只觉得吵闹,想要尽快结束这一切,于是便附在宇文毓耳边提醒道:“主上还在府中等候李氏父子入参呢!”
随着气氛正呵呵之乐的宇文毓这也才想起来,连忙站起身来邀请李氏父子随其回城入府。
时下正值隆冬天寒,众人当然也不能在这里久留,喝上几杯热酒暖暖身子,听到宇文毓的提醒后,便也都停了下来,稍作收拾一起回城。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往华州城而去,因为道路上并无积雪,车马前行倒也顺利,很快便抵达了城门前。
这么多人自然不可能全都往台府去,于是多数人便先在此道别散开,李泰一一向这些人道谢并约定来日在府中再作宴请,然后才护从着父亲跟随台府群众一路行去。
华州城大街上,此时也聚集了许多的城中居民,这会儿城中群众已经知道是什么人来到了华州,不乏人聚集在大街两侧好奇的张望打量,并大声呼喊道:“哪一位是李郎贤父?请问有何良教才能养成如此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