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26节(1 / 2)
首先襄阳城这些席氏族人是岳阳王萧詧亲自交付给李泰,其次李泰这支庞大的舟师队伍竟然是从襄阳出发。这些情况无不表明坐镇襄阳的岳阳王同眼前这位魏国大将之间的关系深厚无比,远不止一起合作商贸那么简单。
李泰见席固听完他这番话后只是默然不语,于是便又笑语道:“兴州地扼汉水中流,我既然要西行,必然要经此路。因恐席君为难,故而恳请萧大王助成此事。萧大王对此亦颇感为难,直道席君忠义之士、耿介于怀,若非国中奸邪作乱、不容直臣,实在不忍放诸府外,于今仍然盼望席君无论是自守于境、又或者托庇大国,都能一展才力、伸张抱负。”
席固听到这一番话后,脸色又是变幻不定,突然忍不住的低笑一声,察觉到李泰的注视后才又忙不迭低下头去,过了一会儿泪水从眼眶中涌出,先是站起身来向着东方遥遥一拜,然后才又转回身来趴伏在李泰席前,口中沉声说道:“席某一介不容于国的受逐丑人,多谢李大都督仍肯礼遇。大都督但有所使,某莫敢不从!”
能够这么轻松便收服席固,对李泰而言也是一喜。他自知自己虽然颇具人格魅力,但在这件事情当中发挥最大作用的还是岳阳王萧詧。
萧詧固然是代表不了整个南梁朝廷,但他直接将席固族人打包送给敌国大将的行为,也体现出南梁权斗已经进入到一个六亲不认的阶段。
无论是侯景所控制的南梁朝廷,还是地方上这些强势的宗室方伯,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仍以社稷为念。席固这样的地方豪强,要么拥地自守、要么就投靠更强势的势力,除此之外并没有第三条道路。
兴州虽然地理位置比较重要,但并不以军备强盛而著称。自南梁内乱以来,席固倒也招抚拉拢到一批游食部曲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但凭区区几千州兵自不足以抗衡已经跟襄阳全面合作、水陆并进逼近兴州的西魏人马。
更何况席固也是之前汉水商贸的参与者之一,自身获利不菲的同时也深知上游的安康李氏获利更多,待见李泰所部人马直从襄阳出发、水陆并进而来,一副有恃无恐的架势,丝毫不以兴州的阻拦为意,想必在上游也已经获得了接应。
换言之,就算席固自己咬紧牙关誓不投降,但他已经先遭到襄阳的抛弃,接下来更有可能面对魏郡和安康李氏人马的两面夹击。权衡一番后,自然要做出一个更加有利的选择。
拿下了兴州后,李泰仍以席固驻守兴州城,但是汉水的水营则交由其府长史令狐延保接手,并将此地作为大军临时驻营。
为了避免此间的军事行动被汉中方面提前知悉,李泰并没有再率领大队人马继续向西招摇前进,而是只率领几百精锐并同李显轻舟直行,很快便抵达了安康境中。
安康李氏不愧此境之中首屈一指的大土豪,沿汉水两岸多有其家资业庄园分布。李显先将李泰一行安排到境内一处庄园中,然后自己便归告兄长这一消息。
当得知李泰竟然只率领少量部曲便进入安康境内,李迁哲也不由得吓了一跳,在同李显简略沟通一番后,因恐发生什么意外变故,当即便赶来与李泰相见。
“李大都督当真胆量雄壮,但今安康乡里实非善地,就连某等世居此乡,近日出入也都要小心翼翼。若因照顾不及而令李大都督境中受扰,则其罪大焉。若非必须要留此境,李大都督能否容我仗卫送离此境,而后再作从长计议?”
李迁哲在见到李泰后,当即便表示要将他礼送出境,实在不想将这样一个身份敏感的烫手山芋留在此间。
李泰还没来得及回答,旁边的李显却已经忍不住先开口道:“阿兄你又何必这样急躁,李大都督来都来了,不惜以千金之躯行入危境来赐教我们兄弟。方今天下大变已经是一个事实,安康也并非世外的天地,难免会遭受波及,咱们乡里土人难免见识短浅、拙于应变,如今得有李大都督这样的雄壮智者临门赐教……”
听见李显这么说,李迁哲顿时不无狐疑的打量两人几眼,怎么自家兄弟出门一遭,回来就仿佛换了一个人?
李泰见李迁哲这模样,也是不免一乐,抬手示意李迁哲且先入座,然后才又笑语道:“李将军的确是需要稍安勿躁,令弟所言天下大变、人莫能免确是不虚。我不知李将军是作何自谋,但此番突然来访的确是为我为你。投靠我国确实未必比之前更显尊贵,但我需要明告你一点的就是我国绝不容许山南再有据地称尊的方隅豪杰!”
李迁哲听到这话,眉梢不由得一扬,显然是有些不服气。
但他还没来得及发表自己的看法,李泰便又继续说道:“无论将军顺从与否,汉中已是必取,区别只在于是否功成于我。我今亲至此间招揽将军,所为也不只是眼前汉中。不只是汉中,来年巴蜀亦在谋略之内。但是扩地得人,并不只用兵一途。”
讲到这里,他便着员奉上一个人头大小的陶罐,然后便将陶罐里那洁白如雪的白砂糖倾倒在桌案上。眼见李家兄弟都是一脸迟疑,他便先捻起一撮砂糖丢入口中,然后用牙齿咬得沙沙作响。
李显见状后便也探手抓起一撮试尝一番,顿时两眼放光,惊声说道:“这是石蜜、这样洁白的石蜜,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梁国内乱,侯景肆虐江南,即便除掉巨寇,其宗枝内耗亦短时难定,汉水商道也非短年能够复兴。天下虽乱,蜀中仍安,但异域珍货其地自足,想要恃此谋利并不容易。可若是这种霜糖大销其境,能不能让蜀人争相访买、一掷千金?”
之前岳阳王萧詧便建议李泰再拿出一部分霜糖来引诱李迁哲入局,但却被李泰拒绝了,就是要留着这一手段用在更重要的时刻。
李显已经试尝过霜糖滋味,此时盯着案上这一堆霜糖更觉得比金沙还要更加璀璨,听到李泰这么说便连连点头道:“能、一定能!”
李迁哲虽然不像其弟那样兴奋忘形,但在稍作品尝并沉吟一番后,便也面向李泰作拜道:“末将一定举族竭力相助使君攻夺南郑!”
第0600章 雄城在望
南郑地处汉水南岸,自古以来便是汉中地区的核心地带,如今同样也是梁州州治与汉中郡治。在不同的政权统治时期,对此城池也多有营造修缮,使得如今的南郑城池高阔,乃是汉中第一大城。
自从去年侯景之乱爆发,镇守汉中的宜丰侯萧循便召集境内郡县豪强势力并且收取谷米物资,使得人员物资全都聚集在南郑城周边。
萧循之所以这么做,当然不是因为单纯的敏感胆怯。汉中虽然远离南梁的核心地带,没有受到侯景之乱的冲击,但本身却靠近西魏的统治核心关中,而且南梁得据此地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也使得境内不乏豪强势力仍然心向魏国。
为了确保州内秩序的稳定,也为了拥有足够的力量观望国中情势的变化,所以萧循才要努力将境中的人力物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由于萧循应变及时,又分遣人马入驻魏军来犯的几座城戍,侯景之乱爆发以来,虽然境内也不乏人情惊荡,但也好在没有发生什么大的骚乱。
这一天,东面有快马入城,乃是布置在东境的巡察斥候,入府之后汇报给萧循一个重要的消息:安康李迁哲奉州府之前的征令,率部西来拱卫南郑城,并且携带来大量的物资进献。
州府中萧循得讯之后自是欣喜不已,当即便要亲自出迎。
李氏一族虽然世居安康,但其势力之雄壮在整个山南地区都名列前茅,更兼李迁哲本人也精明干练。其人如今终于肯率族众归附,这对萧循而言不只是人马势力的增加,更可以当作一个极佳的范例来号令其他山南豪强们。
然而当萧循提出这一决定后,其门下属官中记室刘璠却起身反对道:“主公虽然求贤若渴,愿对来附之士以礼相待。但府令前已下达多时,李迁哲恃其乡势雄大、迟迟不应,如今却突然一反前态、举其族众来附,不可不防。主公不宜擅出近之,请先遣府员出城迎导宣令,待其入府之后再作优待未迟。”
梁州州务能够安排的井井有条,萧循也是多仰刘璠之力,此时听到其人规劝,于是在稍作沉吟后便点头说道:“刘记室所言是稳重之计,李迁哲前倨后恭的确不得不防。着其所部先于城外诸营,待其入府拜见之后再另作安置。”
很快便有府员持令出城响应,而李迁哲也率领本部族众们浩浩荡荡的抵达南郑城东郊外。
作为山南首屈一指的豪强势力,李迁哲此番前来的部众规模也配得上他的乡里盛名,足足三千名武装精良的健壮士卒,随行还有大量的物资。
由于汉水上游河道崎岖狭窄、水流湍急异常,通航条件不佳,故而这些物资全都装载在大车上由陆路运输。足足上百架大车,上面堆满了码放的整整齐齐的麻布货包,看上去就无比的诱人。
李迁哲部众的到来也引起了城池内外群众的围观,眼前到其人势力如此雄壮,围观群众们也都忍不住发出了羡慕又嫉妒的惊叹声。
李迁哲所部人马排场虽然不小,但却并没有获得相匹配的待遇。州府仅仅只是派遣一名府员出城传达州主的命令,着令李迁哲入府拜见,至于其部众们则就在城外指划一片空地扎营下来。
听到州府如此冷待,李迁哲并其部众亲信们脸色俱是一变,其弟李显入前一步沉声道:“阿兄,某等举族来附、为州主壮势,结果却遭如此冷待,实在寒了义士热血!”
“住口!”
李迁哲闻言后却顿足怒斥道:“宜丰侯入州以来,礼贤下士、人所共知。此番遇冷,或因别事所致。待我入府拜见,有什么误会自然解开。若果然不能相容事中,届时我再引众归乡,你等也不要轻作忿声!”
听到这话,李显等人便垂首应是,不敢再多说什么,而站在一旁的那名州府府员神情则是尴尬有加,只能越发恭敬的垂首说道:“主公着令某等恭迎沌阳侯,府中也已经设下宴席以作款待。”
李迁哲并没有为难这名府员,而是按照指引先将所部人马率领到州府划给的营地,安排好扎营事宜,顺便在部众们的掩饰下行入队伍中,向同行至此的李泰说道:“只能暂且委屈使君露宿城郊,待末将入城见过宜丰侯后,尽快拟定内外攻计。”
李泰穿着一身寻常袍服,站在队伍中左右张望一番后才笑语说道:“正逢盛夏暑热,山南此间却仍清凉有加。往年为建奇功卧雪饮冰,今与相比可实在算不得委屈。李将军此去尤请小心,我便于城外安待良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