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26节(2 / 2)

简单话别之后,李迁哲便率领着十几名亲随直向南郑城而去。城外的部伍则在李显的指挥下开始扎设营地,李泰一边在部伍中行走着,一边饶有兴致的打量着眼前这座汉中名城,观其城池高阔坚固,的确是易守难攻。

萧循虽然听从刘璠的建议没有亲自出迎,但也并没有完全怠慢李迁哲,还是率领府中员佐们于府内中堂等候,待到李迁哲登堂拜见,他更降阶而下,亲自将李迁哲搀扶起来并笑语说道:“沌阳侯乃是山南柱石,如今肯于率部西来协防南郑,我可以高枕无忧了!”

面对萧循这般礼待,李迁哲的神情才缓和一些,先为自己到来迟缓稍作解释:“末将自得使君传令以来,便一直心急如焚的整备人事,只是安康山野叠嶂、物产不丰,只能顺流而下往江汉各乡访买输运物料返回,往来之间耗时颇多,但也成果颇丰,此番西行所携物料充足……”

听到李迁哲的这番解释,萧循脸上笑容也是越来越灿烂,尤其当李迁哲呈上此番奉献的物资名簿、萧循将之快速翻看一番之后,脸上的笑容顿时更加的欢畅,拉着李迁哲的手将其送入席中,更是亲为斟酒并连连夸赞道:“但使人人皆入沌阳侯这般体察上意、毁家纾难,巨寇虽恶、何愁难平!”

李迁哲听到这话后便又站起身来对萧循作揖说道:“末将不敢自夸大公无私,之所以勇于捐献,也是因为眼见使君于州大兴仁政、乡亲父老俱身沐此恩,如今使君愁困国难而告诸群众,末将自当勇于应从!”

萧循闻言后更是大喜,对于李迁哲如此急公好义赞不绝口,并且当即便要任命李迁哲为南郑城助防、要将城防大权一应委之。

然而他刚刚开口表露出这个意思,陪坐席中的刘璠便忙不迭站起身来说道:“沌阳侯才力自然是足堪城防大事,但今行途劳累、未暇安歇便陡将大任相加,于主公言诚然是推心置腹、信用不疑。但沌阳侯骤加大任,却难免要居卧不安,恐负重任。不如先将沌阳侯所部员众妥善安置,而后再从长计议。”

李迁哲听到这话后自是暗恨不已,但脸上也不敢表露出来,自己连忙站起身来说道:“末将多谢使君垂青赏识,但正如刘记室所言,远行新入,神疲身倦,实在未敢担当重任。但得罗城一隅尽力守御,使末将得有报效使君厚爱的机会,便余愿足矣。”

萧循这会儿也自觉如此重要的人事任命有些轻率冒失,于是便又对李迁哲笑语说道:“沌阳侯的志力我当然信得过,但也绝不是不肯体恤下属辛苦的州主。便且如你所言,先就罗城安置,待到养足精神,另有大任相加。”

于是这件事便暂且揭过,众人继续宴饮一番。不过如今局势微妙,再加上萧循本身也并不是一个放纵自我之人,所以这场宴会也是尽兴则止。

不过在宴会宣告结束后,李迁哲又开口说道:“末将所部今已在驻城外,大可明日移防。但军中钱粮物资放置郊野总是不妥,恳请使君遣员入营点验归仓。”

萧循虽然饮酒不多,但这会儿也有些醉醺醺的,听到李迁哲想要将物资尽快呈献入库,便也不疑有他,于是便抬手吩咐道:“此事请刘记室主持办理。”

刘璠连忙起身领命,待到众人一起恭送萧循内府休息之后,他便又引着李迁哲前往州府直堂,拿取了相应的印信后便待与李迁哲同出,但在想了想之后还是又说道:“沌阳侯行途劳累,这些庶务倒也不需要亲自办理,不如暂请留于直堂歇息?”

李迁哲听到这话后脸色微微一变,片刻后才又叹息道:“乡卒卑鄙,眼见钱货交割易手、便如脔割其身,我若不就营震慑,恐怕夜中哗乱。”

刘璠闻言后便皱眉沉吟起来,而李迁哲的心弦也随之绷紧,手掌都开始向佩刀刀柄移去。

终于刘璠还是点了点头,并对李迁哲说道:“那便有劳沌阳侯了。”

“刘记室不必客气,本来就是分内之事。”

李迁哲也暗暗松了一口气,然后才与刘璠一同走出直堂,召集了一批府员之后便往城外而去。

第0601章 夺门入城

南郑城外,一直到了入夜时分,自安康到来的人马才将营垒扎设妥当、入驻其中,并且开始弄灶作炊。

趁着扎设营地时往来运输材料之际,李显已经率领部曲将城池周边的布置仔细观望一番,进用晚餐的时候便向李泰详细汇报。

“城南与城西几处营垒亦有驻军,观其灶火数目,大约在五六千众之间,多是左近巴夷山蛮之属,种类杂多,并非一统,即便开战起来,也难进退合一……”

李显先将南郑城外的驻军情况跟李泰讲述一番,而李泰在听完后便皱眉说道:“南郑城如此雄大宽阔,左近也不乏犄角子城,诸城容纳军民数万绰绰有余,却仍留驻城外数千军众,城中军势竟已雄大若斯?”

李显听到这个问题后便摇头说道:“城中所聚军众多少,末将虽然不知,但料想绝非城池满盈才分众于外。汉中多有蛮夷之属,素来都为州府所轻,今虽需仰群力为用,但却仍然不肯一体对待。”

山南地区多有方隅豪强,即所谓郡邑岩穴之长、村屯邬壁之豪,这些人多是蛮夷豪首、世代居住在山野岩穴之间,凭着本身所掌握的武力而游走于诸政权之间,籍此来扩大自身的势力。

诸如安康李氏,便是其中发展势头良好的代表之一。

李氏兄弟虽然自言父子数代皆食梁禄,但其实本身也属于北魏早年在山南招抚的巴夷一支,后来因为北魏放松了对于山南管制,其父举族携地投靠南梁,但仍不被南梁信任、不准其为牧本州,迁任衡州刺史,其子李迁哲则留守乡里、统率其部,并将其族发展为安康当地最为强盛的势力之一。

李显说这些蛮夷之属素来为州府所轻,但其实关键也在于这些蛮夷本身就见风使舵、乏甚忠诚度可言。

不过李泰倒并不因此看轻他们,相对于南朝社会等级森严、北朝镇兵团伙作案,其他地方势力总也需要生存,有点自己的谋生计议无可厚非。

他们虽然立场上反复无常,但只要头脑冷静清楚,能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机会并且努力向上攀爬,就是一个值得合作的对象。

所以李泰不惜以身犯险、率领所部区区几百之众便跟随李氏部曲一通来到南郑,与其说是信任李氏兄弟,不如说相信自己给他们所提供的机会和条件是其他任何人都提供不了的!

晚餐结束后,一群人便各自入帐、抓紧时间休息一番。看到这些营士们动静有序、纪律严明,李泰也不由得暗感李迁哲确是能力不俗。

山南此间能够拉出上千丁壮部曲的豪酋像是不乏,但能够将部曲训练的如此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则委实不多。尤其这些人马深入险境尚能镇定不慌,这份素质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精锐之军了。

历史上山南众豪酋归顺西魏北周之后,其部曲或是被收编、或是自此乏甚事迹可陈,但唯独李迁哲所部人马仍是大放异彩,成为西魏北周继续南下开拓攻略的主力人马之一,也是未来襄阳府兵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到了李唐开国时期,李迁哲一族更凭其雄厚的地方势力而获得附籍于宗正的荣誉。

李泰心中感慨着,便也趁着眼下无事入帐躺下和衣而眠。

过了一段时间,帐外有车马声并喝令声响起,李泰本就睡的很浅,当即便也醒了过来,起身走出营帐,便见到一队人马正打着火把进入营地中。

已经披甲上身的李显手扶佩刀疾行而来,入前小声说道:“阿兄已告城中,此夜便将辎重运送入城。末将特来告知使君,使君暂请安待营中……”

李泰闻言后则摆手微笑道:“远行一程,岂为旁观?将军可不要小觑我的杀敌之力,此行成则共庆、败则同死,在前在后也并无区别。”

说话间,他便着令张石奴等亲信各归帐中、披甲备战,自己也同样披甲行出,手里还握着前从西河郡取回的那一柄龙纹槊。

营地中央的空地上,刘璠一边着员清点着物资,一边环顾四周,感受到营地中气氛略显沉闷肃杀,便望着李迁哲笑语道:“沌阳侯当真治军严明有术,怪不得能够威慑山南、群众敬服。”

“多谢刘记室夸奖,某却自知较此赞誉仍欠分数,盼望不久之后能够达成。”

李迁哲微笑着说道,只是脸上那笑容多少显得有些意味不明。

不过在见到那些货真价实的物资之后,刘璠心内对李迁哲的提防便也减退许多,待见物资盘点已经过半,便着令随之出城的将士们前将一批盘点完毕的物资押运回城中。

南郑城分为外围的罗城和内里的金城,像州府、武库与仓邸等重要的建筑,全都位于金城之中。这些物资要交付仓储自然便要进入金城,于是在物资起运的同时,刘璠也将出入金城的符令交给了率队的兵长。

李迁哲见到这一幕,便给身旁的心腹打了一个眼色,旋即便又邀请刘璠且先入帐闲坐片刻,剩下的物资种类杂多,完全盘点完毕估计还得将近一个时辰。

刘璠在欢迎李迁哲的宴会上也浅饮几杯水酒,受了夜风吹拂便有几分头晕,待见前队人马也已经靠近城门了,于是便也答应了李迁哲的提议。

待到行过主帐侧方的马营时,刘璠又指着马厩中的马匹笑语道:“如此神骏的坐骑,确是山南罕见,沌阳侯能聚养这么多,想必花费不少的心力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