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36节(2 / 2)

不过李泰今所加大将军,便就属于后世所熟悉的六柱国十二大将军中的高级职位了。因为他并不是第一个加大将军号之人,今年九月他老丈人独孤信自陇右征还朝中,秦州刺史宇文导便加位秦州总管,都督陇右各州诸军事,职权一如李泰的荆州总管府,并加大将军号。

毫无疑问,宇文泰作此任命、紧急对宇文导进行提拔,心里的想法无非是,起码要让自己这个最看重也最信赖的侄子、宇文家二代第一人的宇文导在位序上压过李泰一头。

老实说,单凭功勋而言,李泰较之柱国中的有些人都不遑多让。

但是前后功勋对于西魏政权、对于宇文泰而言,意义终究不同,甚至可以说柱国之位是伴随着宇文泰霸府的建成便已经论定的,李泰这个后起之秀哪怕再怎么优秀,也不可能超越这几位柱国,除非他连宇文泰都给一起办了。

柱国之下最位高权重的那自然就是大将军了,甚至都不必讨论十二大将军究竟有谁就可以笃言李泰就是功勋之首。不过宇文泰也明显感觉到李泰实在是锋芒毕露,故而还是打了一个时间差,让宇文导成为第一个得到任命的大将军。

虽然诸大将军势位相等,没有上下之分,但被任命时间前后总能代表资历的深浅。哪怕仅仅只早了几个月,也可以说宇文导才是西魏政权下一代中的第一人而非李泰,尽管这个二代也只比宇文泰小了几岁而已。

李泰自知宇文导压不住他,对此倒也并不过分在意。而且尽管宇文导得授大将军比自己早,但是讲到麾下人事力量则就不可同日而语。

单凭今年这一系列的战事,李泰麾下得授骠骑开府者便有崔谦、令狐延保、梁士彦、赵刚、贺若敦、李迁哲六人,若再加上早授骠骑、开府的杨忠、窦炽,便是整整八个开府。除此之外,还有车骑仪同十余人。以及江汉新拓领土所增设州共前计有三十六州,皆受李泰节制。

这么一算,李泰也觉得如果宇文泰不搞点手段压制一下自己那才不正常,这家伙那得是不想给自己当老大、要当亲爸爸了才会全无想法。

如今的荆州总管府职权势力实在是太雄厚,远非宇文导的秦州总管府能比,哪怕之前宇文泰还以公谋私的将汉中拨划到秦州总管府治下,仍然撼动不了荆州总管府第一方镇的地位。

更关键的是,这样的情形还得在宇文泰眼皮子底下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荆州总管府的势力范围有一大半都是李泰亲手打回来的,再加上攻杀慕容绍宗的辉煌战绩使得南梁一部分人对其敬若神明,而且随着侯景的继续折腾,这威名估计还能进一步抬升。

所以不要说如今霸府其他人,哪怕是宇文泰自己亲自出镇荆州,都未敢狂言一定能比李泰做得更好。除非宇文泰愿意放弃江汉之间的大片领土和利益,否则李泰这个荆州总管他就换不了。甚至于就算他想要放弃,其他柱国也未必肯答应。

除了改封太原郡公、新加大将军之外,李泰荣衔太子少保改为太子太保,并加尚书左仆射。

以区区弱冠之龄便一跃成为尚书省长官,本来也是极为惊人的待遇,不过因为注定只能是遥领,也只是台府借此架空尚书省的一个安排。饶是如此,除了高家那俩货,在这个年纪达成如此势位荣誉的也不多了。

至于剩下的赐给鼓吹之类,李泰也只是随便一听,并不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只要不是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和剑履上殿,别的也都差点意思。

一通封赏结束后,待到李泰谢恩完毕,皇帝才又从御床上站起身来,笑语示意群臣转赴别殿,共贺功士归国。

一行人跟随在皇帝步辇后方,出殿之后大行台宇文泰便抬手示意李泰入前跟随在他身后,李泰方待迈步入前,便被他丈人独孤信抬手给拦了下来。

“隆冬天寒,衣装还是这么简单,不知为亲近之众爱惜自身!”

独孤信见李泰衣裳单薄,便皱眉轻斥道。

李泰听到这话自有些无辜,他与梁王一同入京,都没来得及回家就被引入宫中,入殿前还是请宫中宦者紧急帮忙找了一身朝服登殿,到现在也没来得及找地方换身衣服啊。

独孤信薄斥几句之后,便直接将自己朝服外的貂裘大衣解下披在了爱婿身上,对后方朝士嬉笑声故作不闻,只是皱眉望着李泰说道:“今年战绩,我多有闻,几有犯险之举,日后不可再恃勇逞强,为国为家爱惜此身!”

第0620章 一人足矣

西魏的宴会氛围向来马马虎虎,皇帝陛下因为身体的缘故出席了一会儿便早退离开了。等到皇帝离开后,原本还收着的众人便放得更开,诸如柱国侯莫陈崇更是公然与人聚赌斗酒起来。

太子原本还耐着性子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向李泰询问和交流一下对于东南时局的看法。但过了一会儿估计也是受不了这些镇兵习性,便也找了一个借口托辞离开。

等这两人都离开后,虽然在场剩下还有一些其他的元魏宗室,但这场宴会也直接成为了镇兵们的主场。

宇文泰坐在自己席中,环顾在场群众一周后,抬手敲案示意喧闹的群众安静一些,然后才又望着李泰笑语道:“伯山应该与赵柱国共饮一杯,国中群众或有寡识者不知东南情势如何,因见伯山频频立功,直道此番功勋唾手可得。凡遇此类愚人,赵柱国必与争辩清楚。如今国中群众皆知伯山功勋显赫,赵柱国亦浅具言功啊!”

李泰听到这话后,还没来得及起身回应,别席中赵贵已经先一步站起来,先向着大行台欠身致意,然后才又说道:“之前受命奔赴荆州,因见彼乡政治兴盛,大异往年,心内已经颇感惊奇。

犹忆当年,故琅琊公与独孤柱国前后镇治荆州,威服边野,李大将军继此志气,本以为能为兴治便已经殊为难得,却不想雄略开边更胜前人。国能得此贤臣国幸,家能得此佳嗣家幸,人能得此良友人幸!

今日有感大才难得,故而发此感慨,却非薄论故人,还请独孤开府不要介意啊。”

听到赵贵这一番对李泰的赞赏言辞,殿内在席众人也都不由得暗生感慨。随着李泰在关西时誉鹊起,他与赵贵之间的纠纷矛盾也越来越广为人知,或还谈不上势不两立,但也能称得上是宿怨深刻、恐难消弭。

但今在大行台的出面引言之下,赵贵当着众朝士的面对李泰恭维有加,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认输服软、委曲求全了。可见以李泰如今的功勋势力,哪怕是国中势位最为顶级的柱国大将军都要退避三舍、不敢争锋。

众人心内尚自感慨不已,独孤信又站起身来笑语道:“前人有逊而今人壮阔,事实俱在、又岂在于人言如何?关西立治以来,天下皆薄我而厚贼。我与在场诸位多有豪情奋斗,但也只是勉力维持而已,几有如今天下侧目、人莫敢争之威重?后生可畏,可不只是凭年齿而羞辱老朽,更在于建言立事能发前人所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南阳公今日执言公允,我又有什么可介意的。”

他自知李泰性格强硬、又记仇的很,未必肯卖赵贵这么一个面子,怕有冷场才起身回应,顺便再将自家爱婿吹捧一番,然后才又转头望向李泰笑语道:“今日良辰难得,群众皆笑颜贺你,不妨共饮一杯。”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也站起身来,端起酒杯先向大行台示意,旋即又向丈人示意,最后才又望着赵贵笑语道:“多谢赵柱国嘉言相赠,或有言过于实,今日便也厚颜领受,来日于事更加用功,盼能补足。”

赵贵听到这话,本来有些绷着的表情才又松弛下来,心里也非常担心李泰不给他面子。

他心里清楚大行台近年为了调和稳定内部人事关系可谓是用功诸多,所谓内先协和、顺时而动,李泰今年壮功惊世,便是那个顺时而动之人,而他们这些志力衰退的老家伙便只有内先协和的份了。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好,那可就着实有点废。

如今的他虽然也荣居柱国,但柱国与柱国之间也不尽相同。大行台自不必多说,广陵王元欣也安于富贵闲人的现状。剩下六柱国当中,独孤信俨然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尤其今年李泰的功勋又将他们贺拔胜一脉旧人们在时局中的影响力和势位一举带到了新的高度。

接下来的李弼、于谨,各自也都功勋卓著、才力超凡,而且深得大行台信任。李虎身为武川元老,在贺拔岳一众旧属中资望可谓仅次于大行台,又因久居长安之故,与帝室关系极佳。至于侯莫陈崇,那同样也是一个少年得志的代表,也能放得下身段与诸将打成一片。

赵贵作为首先提出拥戴大行台之人,本来在团队中的位置和威望也没问题,但却不巧与李泰的关系处的很差。如今的李泰俨然已是国中事功第一人,若是其人公开奚落挑衅赵贵,那无疑会令赵贵成为柱国当中的一个笑柄,大而无当的典型,也会直接影响到六柱国在国中的威望。

好在李泰也懂得逢场作戏、见好就收,见他两人各自端起酒杯来一饮而尽,继而便相视一笑,大有一笑泯恩仇的意味,于是殿中的欢宴气氛便更加热闹起来。

随着宴会的进行,众人渐渐酒意上涌,各种醉态便也流露出来。不出意外的独孤信再次成为群众们争相灌酒的对象,就连大行台都在其列。而独孤信也是兴致大好,杯转不停,酒来不拒,豪爽得很。

另有许多朝士将领起身?离席,端着酒杯来到李泰面前,趁着祝酒之际来毛遂自荐,希望能够跻身荆州总管府中任职。

如今国中诸方不动,唯东南一方大放异彩,而且江南的侯景尚在作乱不断,可见东南战区的潜力尚未完全挖掘出来。若能得事荆州总管府,自然少不了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且就算不看东南战区的未来潜力,单单眼下荆州总管府下便多出几十个州郡正职,对京中这些闲散人员而言自然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其实就在今年下半年,李泰还远在荆州没有归京的时候,便已经接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请托。简直可以说是处处都有良朋挚友,人人都有不能拒绝的理由。

不过李泰如今颇有将荆州总管府经营成自留地的打算,自然不能为了一点人际交情便随便安排人员充斥其中,如果能力不够,关系再好也得排在后边。

之前他是以诸地新归、人情未附,还需仰仗当地豪强势力维持局面、不宜贸然改变地方军政格局为由,将这些请托能推的尽量都推了,自己不方便推的则就推给大行台。如今他虽然具有总管府的人事权,但荆州总管府总也还是台府下属的机构,台府对于荆州总管府还是拥有最高决策权。

此番眼见群众再次围聚上来殷切请求,而丈人独孤信还在被人不断的灌酒,也抽身不出来帮自己解围,李泰稍作敷衍之后便站起身来向大行台请辞:“数月之前家人便已西来,臣因事所系不得归与相见、敬拜恩慈。如今总算蒙恩得召归国,若再滞留于外,使恩亲久等难见,则着实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