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50节(1 / 2)

但也并不是编籍越多越好,中外府还是给设置了一个上限,荆州、秦州两个总管府兵额都是一样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应该就是大将军所掌的顶额人马了。

如今荆州人马何止一万多,除了李泰和众部将们各自私曲之外,赵贵带来的一万甲兵去年撤回关中,李泰去年也已经开始有意识的操练州兵乡团以及诸蛮部武装。

如今诸方人马累加起来,整个荆州总管府下辖仍有三万余众。这还是因为山南、汉东等各地豪强武装没有进行整编记录,这一部分如果再编列出来,怕也得有两万出头,毕竟江汉豪强素来彪悍。

这不说还不知道,一盘算下来,李泰便不由得大感荆州这兵力搞个小中外府都够了。起码在他所知内,整个西魏境内还没有哪一处方镇拥有如此强大的兵力,哪怕是同级别的秦州总管府与此对比起来,也要相形见绌。

当然这也只是想想而已,新和联胜不是那么好搞起来的,还是先老老实实坐稳他在团伙中的交椅再说吧。

由于兵力充足,再加上人手也不缺,李泰只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便搞定了相关的府兵籍册。像令狐延保、李迁哲这些本身便拥有数千部曲的大豪强,李泰并没有编列他们各自私曲,只是将他们各自本身列作自己门下部将。

按照府兵编制,一名大将军下辖两名开府,但因为去年大功的缘故,李泰麾下开府便有数员之多,自然是大大的超额了。

但正如前言的权力与义务并存,有很多人虽加开府,但本身并没有足够的部曲,所以不入领兵之列,开府仅仅只是一个荣衔。像李泰表兄崔谦,便没有收到中外府着其整编部曲呈簿上去的军令,可见崔谦虽为开府,但也并不在府兵编列之内。

几大豪强兵力李泰虽然没有吸纳,但他麾下人马数量同样不少。

从商原时期便逐渐加入其部的乡里百姓,加上朱猛等贺拔胜旧部,还有李允信他们这些陇右儿郎,以及郭彦、史静等关中乡豪,还有陕北的雕阴刘氏这些部伍,汇总起来精选一番,便凑齐了一万两千人马。而这些人马兵力,就是他在西魏政权中所拥有的股份。

李泰这里籍簿刚刚整理完毕并且呈交上去,中外府便正式下达了改组之后的第一道召集命令,号令诸方人马毕集于关中,等到大军集结后便要向北齐发起进攻。

是的,不出意外的东魏的高洋在经过大半年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业已在月前篡位称帝。这自然极大程度的挑动了宇文泰的敏感神经,于是便赶在府兵编制正式完成的这个当口,举兵向这个伪齐政权发起进攻。

李泰作为府兵大将军之一,当然也在征召之列,不过并不是让他返回关中集结,而是自率所部精锐人马配合中外府军事动向,北出三鸦道进入伊洛之间以牵制北齐军队在这一区域内的调度活动。

李泰受到这一军令后,心内也是腹诽不已。

当真是同人不同命,他这里被调去伊洛前线,需要脱离大军单独在河洛地区活动,随时都有被北齐人马包饺子的危险。可是人家秦州总管宇文导则就被调回关中,坐镇咸阳留守大本营,完全没有危险。

所以这宇文泰日后儿子们活该被屠戮,实在是太宠侄子了。在李泰看来,你这大儿子都结婚了,让他留守大本营不好吗?就算他经验浅,不还有老丈人辅佐吗?

留下那翁婿俩坐镇关中,我陪着大行台冲锋陷阵,一个失手再把你落在了战场上,咱们也直接改朝换代,绝对不能版本落后!

虽然明白这一次的进攻只是虎头蛇尾,但中外府军令都下达了,李泰也不能公然违抗命令。趁着关中大军还没有集结完毕,他便也连忙开始整顿部伍、收拾行装,并且分派各种任务。

时隔半年多的时间,荆州总管府这个战争机器便又开始运转起来。有了去年那一系列战功的加持,荆州将士们也并没有因此而忐忑惶恐,只是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种战前的准备。

第0648章 刀下留人

荆州城中军民为了即将到来的战争而忙碌的备战着,但也有人因为无所事事而显得格格不入。

王颁是王僧辩的次子,之前随同王固一起来到荆州,但荆州方面却并没有人来对他进行安排。

同行而来的的王固每天都有专人陪其在鸿宾楼或者其他的地方消遣玩乐,也早已经将他抛在了脑后,搞得王颁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为的什么来到这里。

鸿宾楼中对于他们江陵来人每天都有饮食款待,酒食的精致程度胜出江陵许多,还有不少歌舞戏乐的消遣,完全让人感受不到江陵所盛传的野蛮粗鄙的羌虏风貌。

但王颁行前即得其父王僧辩的叮嘱,着令他来到沔北后一定要在那位李大将军门下好好做事,兴许还能为一家人带来命运转机和新的选择。

听到父亲如此郑重其事的吩咐,王颁自然不敢怠慢。只不过他来到沔北已有多日,除了在第一天抵达的时候见到那位李大将军一面,之后便再也没有见过。

他也曾壮着胆子前往总管府向人询问李大将军是否有针对他的安排,但所得到的答复一直都是让他且在城中等候,然后便完全没了下文。

荆州城中近来的气氛变化,王颁也颇有感受,多有甲卒在城中出出入入,还有运送物料的大车不断往来,再加上坊间闾里各种传言议论声,都让人感觉到似乎是将有大事发生。

王颁出身将门,自幼耳濡目染,对于军事相关的情况本就颇为敏感,虽然没有看到州府明文,但也猜到荆州总管府可能又在酝酿战事。

但今整个汉东皆被其掌控,襄阳的岳阳王萧詧也甘当西魏的傀儡,区域之内唯一还值得此间荆州总管府大动干戈的,那就是江陵的荆州州府了。

意识到这一点后,王颁心内自是一慌。虽然行前他父亲已经叮嘱要他在李大将军门下认真做事,但他新来乍到、至今都没有跟李大将军说上话,自然谈不上什么归属感,亲长家人却都待在江陵,心里当然担心亲人们的安全。

于是他便连忙返回鸿宾楼,要将自己的猜测告知王固,并请王固速速派人通知江陵方面,以免江陵军民在茫然无知下遭到偷袭。

可是当他回到鸿宾楼时,却被告知王固今早已被州府邀请前往城外军营观摩演习去了。

王颁本就先入为主的认为沔北将要进攻江陵,听到这一消息后更是吓得不轻,谁家会在进攻前夕将自家的绝密军机暴露给对方使者?王固被引入军营,只怕是要凶多吉少了。

危急时刻,王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让留在鸿宾楼的几名同行之人跟随他出去一趟。因为楼中多有魏人耳目,他自然不敢将自己的猜测直接告知同伴。

但他本身就没有官职在身,再加上众人听从王固的吩咐要留在鸿宾楼帮着魏人抄录医书,以免魏人不爱纸墨、弄坏医书原本,自然没什么人搭理他。

到最后,王颁只唤出了两名随他至此的家丁仆从。虽然心中很着急,但见此间把守的兵丁并没有限制他的行动,王颁心内也暗暗松了一口气,看这架势就算是魏人有什么针对江陵的阴谋,也还没到剑拔弩张的时刻。

他同两名仆从出了城,但接下来该怎么办却让他有点犯了难。

就此离开荆州城、一路南下返回江陵报信的话,或许能将消息及时传递回去,可是他所知的也都是自己的猜测以及一些道听途说,西魏人马准确的谋划和动向他则一概不知。而且他若就此逃回的话,留在此间的王固等人怕就要遭到魏人的加害了。

思忖再三,王颁便将情况向两名仆从仔细讲述一番,然后留下一人吩咐道:“你且在城门左近躲藏下来,我要去寻找王侯通告消息,入夜后若仍然不见我归城,便不要再逗留沔北,即刻南行返回江陵,告诉阿耶我已遭遇不测,请阿耶痛击来犯之敌为我报仇。”

说话间他便将一份书文信物递交给这名仆从,然后自己则带领另一名仆从找上鸿宾楼的守军兵长,告知自己有要紧事情需要通知王固,请立即安排人员带领自己前往城外军营校场。

此间守卫的甲士们得到的命令便是要优待鸿宾楼的宾客,只要不是违反州府律令法规的要求都尽量满足,听到王颁这么说,当即便安排几名当值甲卒带领他们出城去往城南漕沟附近的军营而去。

此时的城南军营中已经驻扎了数千名由荆州各地抽调挑选出来的精锐人马,军营周边十几里范围内都不准许闲杂人等靠近,不时有游骑人马在这范围内巡察。,须得持有兵符手令才能进入军营。

王颁在几名甲员的带领下向着军营方向而去,途中便遭遇了两拨盘查。看到这些游骑甲兵们所骑乘的高头大马,他心中也是颇生羡慕。他家中部曲也有骑兵编制,但所骑乘都是矮小蜀马,不说各自耐力、速度如何,单就视觉上所带来的冲击力和威慑力便不在一个档次上。

随着军营越来越近,王颁便也发现了北人治军和南人的区别。北人军营周围生人勿近、一片安静,但南人军营周边则就杂乱的多,因为驻营所在多数靠近城邑码头之类的地点,本身并不会特别清理,周边不乏军属奴役,而且还有僧道人员,当然最吵闹的还是买卖物货的商贾。

单就这一点或许不足以论证双方孰强孰弱,但是北人大军既立、诸业退避,南人对此却不够重视、甚至连社会秩序都不肯为此让步,难免就让军容显得不够庄重,也让军事行动显得有些儿戏。

王颁心内感慨着,然后便抵达了军营辕门外,负责导引的甲卒兵符只能行进至此,王颁在道明来意之后,还需要营士另行通报,在获准入营之前只能在此等候,而王颁也趁机观察这座军营的规模和种种设施。

因为傍近城池的缘故,这座军营是半永久性质的,营地中除了大大小小的围毡营帐之外,还有土夯的围墙和砖石建筑,与其说是军营,更像是一座兵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